電影訊息
五月風暴--Something in the Air

五月之后/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

6.4 / 3,667人    122分鐘

導演: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編劇: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演員: 蘿拉柯彤 克雷蒙梅泰耶 卡洛兒康碧絲 菲利克斯阿曼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3-09-26 23:01:23

似有若無的青春


看完電影,我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再過十年,《五月之後》能否像《戲夢巴黎》一樣,晉陞為文藝青年入門的必修級電影……青春片向來具有有驚人的殺傷力,有時候,觀眾甚至不在意它到底講了什麼。只要觸碰到某個時間事件,他們的審美標準線就會突然失靈,方寸大亂。

同是講述五月風暴,同是那段只有烈火沒有結果的激盪青春,《戲夢巴黎》似乎更加有戲味。三人大被同眠、攜手穿越羅浮宮,很多段落已經成為經典。《五月之後》則不然,影片非常的自我,個人而私密,不太照顧觀眾感受。故事上又是鬆垮的散點鋪排,沒有聚焦在某一段關係或者某一起事件上。它的鏡頭也落在同一個時間段,差不多的地方,看下來卻有一種脫焦和虛焦的錯覺。相比參與到運動當中的特呂弗和戈達爾,阿薩亞斯是晚輩小輩。他固然算是一名親歷者,但他那會還是一名中學生。五月風暴的種種感受,哪怕揮之不去,也要慢慢總結反省,等到中老年以後才完成釀造。

所以看完《五月之後》,若要詳細複述電影,那居然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五月之後》像清澈的流水,你看得見它在流動,也感覺到它帶走了什麼東西,但是,又說不出來所以然。第一時間能想起來的恐怕只有充沛的自然光線,營火和綠樹,燃燒瓶和風,或者還能聞到似有若無的荷爾蒙味道,就像每個人都在談論的革命理想,但又描摹不出個具體形狀。這些成群結伴的年輕人,他們被告知有大概方向,卻不知道具體路線和終點。如果引用某部電影的經典台詞,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

或許,青春貌美的年輕人們也讓觀眾深刻,片中的男女主角無一例外顯得好看(外來的美國人可能是例外)。然而,被前女友認可的畫作恐怕是主人公最想銘記的瞬間——那彷彿是在說明,這段青春被世人塗抹裝飾,這些都無關緊要,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心上人的感受和認同,似乎有了這個首肯,這段迷幻又美好的青春就無怨無悔了。話說回來,青春不就是這般幻滅的東西,意義不只是革命與理想。世間的轟轟烈烈,最後不免復歸平靜,陪伴你的人也會遠走,留下來的只有記憶和過程本身。

以今時今日的眼光來看,法國年輕人熱愛藝術,音樂繪畫樣樣精通,談談情做做愛可以,但想要鬧革命,實現共產主義,那只能說是難當大任,吃不了苦頭。《五月之後》並沒有用理性眼光去看待和批判,它已認定主人公不是附和的同流者,更不會是充滿遠見的引領者,他更像一名注視者。在這種潮流當中,他必然會敗下陣來。只是,在心灰意冷的失敗之後,電影沒有顯得灰色黯淡,他投入到另一個造夢的地方,怪獸電影的攝影棚製片廠,繼續下一段的人生歷程。

就像同類題材的日本青春片《昔日的我》,主人公們總是相信,他們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多年以後回想,天真幼稚傻。當年卻願意衝鋒街頭,反抗體制,頭破血流。巧合在於,這些電影裡的主人公都是文弱纖細的年輕人,相由心生,內心剛硬還是脆弱,一看便知。當初鬧革命的未必沒有魁梧健壯肌肉男,只是,跟電影主題一比,他們的存在就好像跟夢想的破滅格格不入。

年輕人們總拋出宏大的理想,最後卻落入了俗世圈套的牽絆。當年隨波逐流的菜鳥,終於也變成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並且像過去他們所經歷的那樣,老一代被更新銳的年青一代所批評和質疑。也難怪某香港導演讓幾個成功學受益者自言自語道,他們沒能改變世界,但他們做到了不被這個世界改變。光是這樣一句不痛不癢的話,就讓很多人痴迷不已。【名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