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Battle Royale 3D

7.5 / 195,300人    114分鐘 | South Korea:120分鐘 | 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北野武 藤原龍也 安藤政信 柴崎幸 栗山千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tillme

2013-09-28 08:35:24

一場孩子與成人之間的絞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作為日本最重要的國民導演之一深作欣二的遺作,《大逃殺》的意義非比尋常,他一生拍攝的影片主要為任俠片或黑幫片,而唯獨這一部被當作青春教育片來拍,且攝於他與癌症作鬥爭期間,顯然這部片子所要承載的資訊,將是他留給後世最深刻、最真摯的警示與忠告。從表面看,《大逃殺》可以只是一部青春暴力片,至多映照一下社會上無處不在的生存遊戲與人性在極端狀態下的晦暗,但如果從導演當初意欲的角度去看,這部片子將呈現出更為多維的意義空間。深作欣二曾對媒體表示,希望所有中學生都能觀看本片,讓「年輕人抗拒成人世界的墮落與腐敗」。為此,從成人與孩子兩股力量的拉鋸為切入點,本片將會有更多值得挖掘與深思的妙處。
相信大部份觀眾在看片時最大的問號一定是最終誰能夠活下來,為什麼是他活了下來?但如果聯繫BR法的誕生背景,還可能產生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成人這麼恨孩子?非要他們真刀實槍、自相殘殺,殺到只留一個,以如此慘烈、決絕的方式殺害孩子。影片中交代的時代背景是,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學生拒絕上學,反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校內的教師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那麼成人之所以恨孩子,僅僅是因為他們「不聽話」、「不服管」、「鬧革命」?又或者如官方宣稱的那樣,這是為了選拔出最具有「生存價值」的未來菁英?答案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整個遊戲規則的設置就讓人回味無窮。為了增加遊戲的「難度」,遊戲過程中每日四次播報死者名單及危險區域,一旦未能及時離開「禁區」,就將遭到滅頂之災。看著那幅被區劃成格子狀的荒島地圖,無法不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誰沒有因為成人們「我們是為你好」式的勸導,避開了所謂的「禁區」,或在某個時段,為了生存需要,倉惶逃出「禁區」,而選擇在「安全區」謀得生機,有多少人想過是誰畫的格子,是誰定的禁區?為了增加遊戲的「不確定性」,每個學生分配到的是不同的武器,有輕易可以置人於死地的毒藥、槍枝、刀斧,也有百無一用的GPS定位儀、望遠鏡、鍋蓋,從遊戲的角度來看,這讓所有的學生從一開始就不是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同時帶給他們的考驗也更為嚴苛,是放棄拿起武器,是發掘「無用之器」未被開發的潛能,還是去搶奪別人的武器讓自己變得更強?影片的精彩之處便在於,最後存活之人,他們持有的武器正是看似做不了任何事的望遠鏡與鍋蓋,這其中寄託了怎樣的寓意呢?而真正具有「殺傷力」的武器,是這些具有實體的武器嗎?
為了增加遊戲的「刺激度」,成人故意在遊戲中安插了兩個「臥底」,一個是圖好玩,主動參加遊戲的「殺人機器」,一個是上一年度的優勝者,被迫留級再三加一次遊戲,幾乎每一次學生的「異動」,都被前者給破壞了,一次是學生圍攻套話,一次是號召同學集中起來商量對策,一次是黑了軍方系統、調製好炸彈,準備炸了指揮中心的「天才少年」,任何聯合起來拯救其他人的行為,在這個遊戲中都是失效的,為何「團結」在這個遊戲中是不被允許的?為何成人在明規則外,還暗自布下這麼多的「潛規則」?規則中最具諷刺意義的莫過於頸環,之前「成人」動用各種恫嚇、各種心理暗示,甚至在眾目睽睽下引爆了一人頸環中的炸彈,讓所有人相信了它的威力。而事實上這頸環並沒有這麼那麼可怕,雖然它內有炸彈、竊聽器、GPS定位及心跳測試儀,但不代表它不能被取下,在結尾處三人輕鬆地就將其拿下,一旦拿下,系統就對參加者失去了監控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獲得自由的機會,只是因為極度恐懼,沒人突破得了思維上的侷限,沒人敢去嘗試解開頸環,就這樣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成人擺佈。成人制定的規則與其說讓遊戲更具「爆點」,不如說讓孩子深陷迷局、無力反抗,斷絕任何能讓他們看出系統「破綻」的機會,從而讓他們別無選擇地接受規則。
片中成人世界與孩於世界的對置是又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片中有多少學生立刻進入互相殘殺的狀態呢?這點恐怕要讓成人們失望了,多少孩子做著令他們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對對情侶與摯友選擇放棄戰鬥,雙雙殉情;女孩們心花怒放地翻看心儀男生的照片,心急火燎地找心儀男生表白,以死在心儀男生的懷裡為大幸,即便對方喜歡的並不是她;一個叫杉村的男孩,得了個GPS,便去尋找跟他結下情緣的兩個女孩,一個愛著他,一個他愛著;那個叫川田的臥底,再度參加遊戲的理由,也是讓成人們怎麼也明白不了的,為了解開他女友臨死時笑容的含義。比起成人以廝殺為樂的世界,這個情意綿綿的孩於世界,是不是更值得人留念呢?片中最讓人心寒的一幕殘殺,莫過於燈塔中的六個女生,因為一碗有毒的義大利麵,而在剎那間失去了對彼此的信任,甚至忘卻了她們是最好的朋友,而陷入瘋狂的胡亂射殺,最後無一倖免。曾經的獲勝者川田的那句,「你們做不了成人,你們太容易相信別人,要勝出遊戲,你們就不能相信任何人」。可能是這一幕最好的註腳,那麼不再輕信,是成人要讓孩子學會的嗎?可當猜忌的結果,以這麼殘忍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時候,誰都會這麼問上一句:不信真的比輕信好嗎?片中立刻進入備戰狀態並時刻謹守成人「先發制人」規則的應該只有光子了。兒時被母親賣給大叔猥褻的遭遇,讓她比其他孩子更早地明白「不可坐以待斃」的道理,她嫻熟地應用一切她可以使用的武器,偽善、裝可憐乃至於出賣肉體,原因只有一個,只有她可以傷害別人,別人不可以傷害到她。她早已沒有了善惡之分,剩下的只有一顆纏滿鐐銬鎖鏈的戒備之心。可是即便是這樣一個遵從規則的人,最後依然逃不過成人派來「殺人機器」的殺戮。這不禁讓人問上一句:接受了成人世界的規則,就一定是勝者了嗎?抑或還只是顆受制於人的棋子?
最後片中活下來的是誰呢?七原與典子。他們之所以能夠活下來,一個是因為有川田的保護,一個是因為遊戲仲裁者北野老師的故意「放水」。他們到底擁有了怎樣的「武器」,居然能夠攻克這麼強硬的兩人的心理防線呢?望遠鏡與鍋蓋?七原是個孤兒,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上吊自殺,一直以來他最大的慰藉來自於他的朋友國信,而國信喜歡的是典子,為此七原將替國信保護典子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與被生計所迫而不願承擔責任的成人相比,這份出於友愛、感恩之心的責任感,是不是更美好一些呢?與其他女生形象相比,典子算不上最突出的一位,要說善良,片中善良的女孩不甚枚舉,為什麼是她走到了最後?也許她身上最寶貴的就是一顆同情、同理之心,是她幫助川田解開了他女友臨死笑容的秘密,也是她在所有人都討厭北野的情況下,還願意傾聽北野的表述,感受他的孤獨。望遠鏡與鍋蓋的寓意也許就是「探索」與「保衛」。
北野片尾的自殺,在很多人看來非常突兀,但正是這個情節安排,揭開了成人對孩子恨意的另一來源。在北野心中,典子一直是一個溫暖的存在,她是當初他在執教時,唯一沒有罷她課的學生。而國信的那一刀,將北野老師對學生曾經的拳拳之愛,徹底擊碎,他搖身一變成了成人絞殺孩子的幫兇,恨意衝昏了他的頭腦,奪去了他心中所有的溫情,他甚至開始怠慢家人,冷待他人,最後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可憐人。而孩子的「可怕」之處便在於此,典子對他的理解與寬慰,七原對成人的控訴,以及七原、典子、國信之間赤誠的情誼,都在一步步摧垮他的心牆。對一些初墜迷途的人而言,這是種「治癒力」,而對另一些走得太遠、回不了頭的人而言,這就是種「毀滅力」。曾經苦心經營的價值大廈,轟然倒塌,曾經確信不疑的意義體系,化為烏有。當發現所有問題的根源是自己,當發現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當發現追逐的一切不過是幻影,這種虛無感,哪怕只是一瞬,都可以將人置於死地。這種武器的威力豈是一般武器可比?
有人說,導演對結局做了「理想化」的處理,寄託了他對未來世界的一種嚮往與憧憬,不然他不會選擇這樣的兩人留到最後,真的是這樣嗎?離開荒島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結局,最終的結局是他們被控殺人而遭全國通緝,縱使他們在BR一戰中獲得了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珍視之物的勇氣,也依然逃不了在成人世界裡躲躲藏藏的宿命。不過,只要他倆心態調整得好,以喜劇的精神對待悲劇,亡命天涯也可以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驚天大冒險。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