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Young Detective Dee: Rise of the Sea Dragon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狄仁杰前传/

6.4 / 5,224人    134分鐘 (dv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楚狐蓬

2013-09-30 17:11:06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以人體為機械,以技術為內容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徐克監製的影片《笑傲江湖》用扁舟、酒、古典樂器、鼓琴彈劍的姿態、不畏死亡的友誼和自由人格等類似於符號的元素來搭建富有詩意和感染力的江湖世界,不過,作為老一輩電影大師胡金銓導演的最後作品,承上啟下的《笑傲江湖》的風格更容易被看認為是屬於上一個時代,二十年後,雖然創造了《龍門飛甲》、《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徐克依舊需要符號來營造他的奇思妙想、他的武俠時空,但是這些符號卻變成了東廠西廠、影響皇朝命運的案件、被用於保衛或是緝拿工作的「緹騎」以及宮廷。

          這就讓往昔武俠電影影像中的詩意和美感喪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令人驚嘆的視覺奇觀和電影裡超出現實中人類機能極限、幾乎已如機械一般的人體所迸發出的凌厲的氣勢,對於中國所特有的武俠類型片而言,這種變化不應受到過多的詬病,因為它不但是對資訊擁堵的快餐時代的一種適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電影人對業已式微的武俠電影未來方向的探索。

          徐浩峰執導的《倭寇的蹤跡》,徐浩峰參與編劇、王家王執導的《一代宗師》甚至未來徐浩峰原著、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都是通過披掛實證主義的外衣以及對武術技藝本身的回歸來為武俠片開路,它們強調「時勢使然」,如同老舍的《斷魂槍》一樣著眼於時代變遷對武林、江湖的影響,但是,至少在3D電影《道士下山》問世之前,這條道路都仍然難與大眾的欣賞路徑相重合。

          近期上映的《金剛王》則是另外一種試圖拯救或者突破武俠類型片的嘗試,然而其所標榜的寫實搏擊雖能帶給觀眾震撼,卻更像是對六七十年代功夫電影初起時的懷念和還原,其場景和結構的標新立異並未讓它與上一個十年中的甄子丹電影拉開多大距離。

          目前而言,要拍攝距離觀眾和未來都最近的武俠片,擅長技術的徐克仍然是最令人期待的創作者人選。《神都龍王》中舉薦狄仁傑的工部尚書希望這位年輕人能為大理寺注入「新風氣」,此處的「新風氣」更像是雙關語,它可以指代徐克的探索之路,在徐的設計里,《龍門飛甲》中的劍客能做出現實里人體不可能完成之快速動作,如同現代機械,到《神都龍王》,這一設計被加強,這讓電影具有了「蒸汽朋克」的色彩,但又比《四大名捕》、《太極》裡面放在明面上的拿來當賣點的「蒸汽朋克」元素之堆砌高明得多;同時徐克亦將拍攝技術本身與內容相融合,表現在,電影單薄、侷促的劇情獲得來自技術、特效以及徐氏設計的彌補,讓觀眾暫時無暇顧及影片在情節上的瑕疵——事實上,對於很多電影來說,製作者只有掌握了過硬的技術,才能將故事有效地轉化為內容。

          當然,在「以技術為內容」和「新風氣」的覆蓋之下,徐克新片的諸多問題仍然讓人如鯁在喉,劇情的硬傷不必贅言,《神都龍王》中「自造概念/名詞」的問題相當嚴重,東海到洛陽的一日往返讓人彷彿在看地理錯亂的《水滸傳》,怪獸的現身又把《三俠五義》《水滸傳》變成了《西遊記》。通過影像,一向對道具及場景都甚為考究的徐克創建了自己的神都洛陽城,然而極似日本具足的唐軍甲冑以及因日本戰國武士真田幸村而知名的十文字槍的大量出現卻還是使人忍不住懷疑劇組在道具上的用心程度,畢竟,雖說唐風在日本,但唐武士的明光鎧與日式具足還是有區別的。

          當初每聽《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宣傳曲《相忘於江湖》,尚能追念一縷令人感慨動容的江湖情懷,及至《神都龍王》,與江湖有關的詩意俱已消失殆盡;還好有「人血培育皇貢」的劇情總算能讓故事稍稍打動人心。


P.S. 筆者少年時常常想像自己有一天像卡夫卡《變形記》裡的格里高爾一樣突然變成怪物時的場景,看此片時想到當年的假設和想像,覺得十分有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