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下里巴人
7.2 / 7,666人 France:82分鐘 | Argentina:82分鐘
導演: 尚貝克2013-10-04 05:49:4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記得很早以前《第十放映室》做過一期關於法國電影的專輯,還記得裡面的有句話好像是這麼說的:法國的電影同樣帶有法蘭西民族的個性,處處流露著浪漫的氣息和人文的思考,並永遠顯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明媚的午後陽光下,欣賞一部濃郁的法國文藝片,就好像坐在街邊露天咖啡館品讀一篇美麗的散文。而我,只是無意間在一個夜晚與《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相遇了。
文藝片不需要後期的電腦合成技術,不需要演員們吊上威亞飛簷走壁,它只需要緩慢舒適的敘事、應景應情的音樂。當然,作為一部溫情浪漫的電影,要是鏡頭中有和煦的陽光或者潤澤的小雨,就更加帶給觀眾畫面感了。
影片中的主人公沙茲(中華語言果然要比最美麗的法語更加博大精深,神一般的音譯——「傻子」)是一個肥胖、邋遢、不會讀書、不善表達的小人物,長期與其他一幫小人物混跡於小酒吧,他有一個愛他善良一面的客車司機女友,也有一個帶給他生命卻未曾給予他足夠關愛的母親。無慾無求、無驚無喜中,沙茲就這麼不明不白的度過了50載光陰,直到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公園的長椅上,他邂逅了95歲的瑪格麗特。
對於95歲的瑪格麗特,才50歲的沙茲的確跟所有年輕人一樣迷茫。關於19隻鴿子的名字,關於隨意亂起的自己的名字,名字標籤的主人的來歷,話題就是這麼一步步打開,哲學的思考也是一層層的深入,包括我們的生命在內,我們創造的一切是美麗追求後得到的結晶還是一次次的意外之獲?
自己的母親無意間的懷孕誕下了沙茲,而沙茲與瑪格麗特的相遇也是例外。童年的沙茲是不幸的,從小沒有父親的榜樣指引,還因為身材肥臃腦子也不夠機靈而不被母親喜歡,在學校也受到老師的嘲笑······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上帝,沙茲就這麼在自卑中一天天長大,他甚至不懂得人際交流的藝術,在朋友想要自殺和因失戀痛苦時,他總找不到正確的話題和方式,反而使場面更加尷尬難堪。
沙茲又是幸運的,這麼一個老大不小的下里巴人也有一個懂得欣賞他的善良的女友,並且讓他在步入衰敗的老年之前遇上了精神不衰的瑪格麗特。
沙茲問過女友到底喜歡他什麼,像他這麼一個人,不會閱讀,不會寫字,沒有專業技能,但女友回答說,你有愛就夠了!這麼浪漫溫馨的答案對於天朝人民來看是多麼的假天空,但在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世界裡,這一切其實是如此自然。在天朝眼裡,法國的優雅是紅酒、是香水、是皮包;但真正在法國,優雅首先表現在談吐上。沙茲絕對是談吐上的失敗者,但一個不優雅的人並不等於他不善良。我們不是要尋找優雅的紳士,真正首要的是尋找一個善良的靈魂,從這點來看,沙茲的女友是個極其聰明的女人。擁有這樣一個女友是沙茲的福氣,所以不要去想那個從未照顧自己的父親,想想身邊有這麼一個關心自己的女友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故事沒有交代沙茲如何認識的女友,但與瑪格麗特的相遇真的就是一場意外。這個年老瘦弱、被侄兒送來養老院的文藝女老師給沙茲上了一堂深切的人生閱讀課。
讀書在學生時期曾給沙茲帶來噩夢般的經歷,所以沙茲從來都不知道書中會有那麼多知識和動人的故事,而孤獨的老人瑪格麗特也正好需要一個虔心的聆聽者。讀書是一個人談吐的表現,讀過什麼樣的書,就會擁有相應的談吐能力。
閱讀,也是力比多和攻擊性的雙重昇華。當沙茲嘗試用書中學來的語言與那些屌絲朋友交流時,很明顯那群屌絲朋友在表現出驚訝之餘有更多的羨慕嫉妒恨。「是做愛而不是搞」,在肉身的快感體驗中又昇華了精神上的滿足。
閱讀同時也是傾聽,讀著作者寫出的故事,是傾聽著作者的訴說,沙茲能做一個好的聆聽者,為什麼不能做一個好的品讀者。善良的沙茲自然擁有豐富細膩的感受能力,只是這些感受能力被童年時的責備所壓抑,他感受不到母親的愛,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所以他以為自己更感受不了冰冷的書本裡的世界。當遇到瑪格麗特老人播放的有聲書吧,這種傾訴的渴望被潛意識裡的自己感受到,這種感覺就像睡在溫暖的搖籃里,聽媽媽講那些動人的故事,沙茲從小缺失的母愛在這一刻得到彌補。
終究是年齡太大,沙茲儘管努力練習認字,但也已度過了學習技能的最好時光,字典對他來說太困難也太無趣,裡面全是晦澀的字母排列和毫無感情的註解,比起瑪格麗特的朗讀片段,這本厚厚的字典有太多多餘的文字。瑪格麗特沒有因為沙茲無法練習識字而沮喪,相反更加注重去挑選那些生動有趣的片段讀給沙茲聽。於是,一個人的閱讀變成了兩個人的互動,閱讀與聆聽之間,兩個人都感受到交流和想像帶來的快樂。
突然看得太清楚能夠看到更多的美好,就也會看到一些不曾注意的瑕疵。在沙茲這個年紀,倒還是過的糊塗一點比較輕鬆,但有一些瑕疵還是照亮了會比較溫暖,比如他與他母親的關係。
從心理治療的角度,與瑪格麗特的邂逅還修復了沙茲和母親的原生家庭關係。在影片末段,當沙茲發現母親孤獨一人死在荒涼的閣樓里,還是留下了傷心的淚水,而在料理母親的後事中,他也才發現母親隱藏著的無法正確表達的對他的愛。雖然我們在影片的一個片段中看到了母親為保護兒子將男友攆出家門,也得知母親在生病前就早已靠打工攢足了錢為兒子買下了房產,但她依舊是一個不會照顧孩子、不會表達愛意的母親,其實母親要是如此憎恨這個兒子又怎麼會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生下他呢?不會表達的母親教出了一個不會表達的兒子,所以一切的親情也只能在無言中表達了。
最後的時光,最後的閱讀。瑪格麗特那麼脆弱衰老的身軀卻蘊含著生命的光輝,只是瑪格麗特的白內障和家庭經濟條件已不允許她繼續留在這這個有書讀的養老院了。沙茲理解老人的沮喪和痛苦,就像他可能再也聽不到她的朗讀一樣。沙茲為她送花、製作拐棍,並嘗試自己讀一些短篇的詩歌、小說,雖然他的口還是那麼不聽使噢,但他還不想像失去母親一樣突然又失去這麼一位重要的老人。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情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是直接的暢快,也可以是含蓄的沁人心脾
間接表達是含蓄的愛,「我不討厭它」就是「我很喜歡他」,之前的沙茲在朋友圈中就是說話太過直接而不被討好。母親對沙茲的愛始終隱藏在含蓄中,女友對沙茲的支持體現在含蓄的行為中,瑪格麗特對沙茲的接受表現在含蓄的交流中。而沙茲呢,他對母親、對女友、對瑪格麗特、對生活的愛不也是含蓄的嗎?雖然他口口聲聲抱怨母親不愛他就不該生下他,雖然他一直自卑不敢與女友去生下屬於他們的孩子,雖然他一直在瑪格麗特面前表現的足夠自信,雖然已年過半百的他就沒有感覺自己有過轟轟烈烈的經歷。而故事的最後,他轟轟烈烈了一回,在沒有任何證件許可的情況下從養老院接走了徬徨中的瑪格麗特······
關於愛的故事並不只有愛情,甚至沒有「我愛你」,但我們仍然可以相親相愛。含蓄的愛,更加柔情。
午後之後為夕陽,時光匆匆,語言承載的情感有限,所以愛的表達是含蓄的。而你,讀懂過他(她)的心嗎?只要用心感受到,希望和愛,永遠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