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色計--Anthony Zimmer

逃之夭夭/色计/缉拿Z先生

6.5 / 8,006人    89分鐘

導演: 傑候姆薩勒
編劇: 傑候姆薩勒
演員: 伊凡艾塔 蘇菲瑪索 薩米弗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TfromUFO

2013-10-07 00:46:33

那一刻我信了


 首先,我覺得是自己看的法國電影太少了。
和許多在好萊塢大片轟炸下成長起來的人一樣,我看了十幾年的英語電影,應該算得上熟悉那套流水線模式,也習慣了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一切題材和類型的影片都見怪不怪。但作為觀眾,總是要尋求新鮮感,儘管好萊塢也在吸納世界各地的影人並積極的求變,畢竟還是逃不脫骨子裡的東西。
2010年上映那部《致命伴旅》時,因為演員表裡有朱莉和德普的名字而提早期待了很久, 結果看完後我大失所望。其實回過頭想想,德國《竊聽風暴》導演執導的《致命伴旅》也沒有差到哪種地步,或許只是因為我已經開始厭倦好萊塢的產物,加上兩位巨星並不賣力的表演,再也難以讓我眼前一亮。
好在《致命伴旅》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原創電影,他是有法國影片《逃之夭夭》做基礎的,於是抱著對這個故事的一點點好感與好奇,我才想到要把目光投向法蘭西。
2005年這部法國電影《逃之夭夭》給我的感覺是,它的結構就像它的國籍一樣純粹,沒有了好萊塢模式的德國導演以及跑到義大利威尼斯取景的種種混雜,它純粹地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法國的法國人的故事,由法國國寶蘇菲瑪索和法國帥哥伊萬阿達勒主演。
電影的製作方計劃想要呈現一部希區柯克式的懸疑片,雖然不能說它懸疑的份額有多麼重,但我覺得它所表現出來的部份還是挺到位的。
比如電影開場就有段平行剪輯的敘事,一面女主角出場卻不露臉,另一面調查局在分析一宗洗錢案件,我們隱約能感覺到兩件事有著某種關聯,卻遲遲得不到更多的資訊。蘇菲瑪索的高跟鞋帶領我們進入情境,好似進入了希區柯克的「炸彈區」,因為我們通過一張字條揣測出了她是由於某種目的才去接近男主角伊萬阿達勒,但究竟是什麼目的則不得而知。
電影的前四分之一,我始終認為自己比男主角清楚有炸彈存在,因為他看起來是那麼無辜,被蘇菲瑪索選中很可能上一秒還沾沾自喜下一秒便成了替死鬼。於是我緊張地期待著危險快點降臨,而當他被追殺時我又非常希望他能順利逃脫。
伊萬阿達勒暫時逃過追殺,與蘇菲瑪索重逢後,我確實鬆了口氣。不過到這裡看似許多危機都正在浮出水面,卻沒想到其實這個故事的大網才剛剛結好被拋入水中,短促的安寧只是給人一個小憩的時間,電影同樣也把它做的不動聲色,處理得好像是一位發現第二春的普通男子不甘心就這樣被利用完了甩掉,他執著地追尋著神秘的蘇菲瑪索,讓觀眾完全覺察不出這一切有什麼地方不合理。
相較於它還算縝密的懸疑元素,看完電影后我更願意相信它在兩者之間偏重了愛情,是一部愛情片。都說法國人很浪漫,而我所見到的法式浪漫又絕非《鐵達尼號》般古典悲壯,而是以一種奇特的軌跡在飛揚。
《逃之夭夭》的故事總結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高超的罪犯隱藏在普通人背後靜觀其變,並且和追捕他的女人在逃跑的過程中相戀。但是導演把這個故事反過來,或者說從側面講述出來,事實真相在最後的幾分鐘才得以揭開,於是觀眾會感到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有人說,影片結尾處伊萬阿達勒突然告訴蘇菲瑪索自己的身份,前邊完全沒有鋪墊顯得特別唐突。但是我想說,這正是我覺得它有魅力之處。
希區柯克的炸彈理論是讓觀眾始終提心弔膽,但並沒說懸念只是一枚炸彈。懸念的炸彈可以有很多枚,可以放在你眼前,可以讓你不經意的發現,更可以隱藏在完全看不見的地方。《逃之夭夭》里這三種炸彈都具備,最後那枚炸彈我們完全不知情,卻是由男主角自己捧出來,並且和他偷盜的錢財一起繳了械,他微微一笑選擇了只帶著愛情離去,這樣的設計真的是浪漫到了骨髓里!
《逃之夭夭》做到了好萊塢大片通常做不到的一點,它不需要靠著虛張聲勢或者眾多讓人眼花繚亂最後很可能自己都給整糊塗的把戲來自我包裝,它也沒有給自己過度地貼上諸如驚悚、商業、喜劇亦或是展現巨星電眼和旖旎風光的各色標籤,甚至從頭至尾美艷的女主角都只親過男主角兩次其中一次還被打斷了……但依舊不妨礙它講述特別浪漫的愛情故事,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的內涵非常豐富。
曾經也看過幾部比較大眾的法國電影,至少在我看來都是表現愛情的,比如《 天使愛美麗》和《敢愛就來》,它們都不似美國人處理愛情的套路,而是帶有它們本國的怪誕與幽默。
其實《逃之夭夭》也有許多怪誕幽默之處,所以最後男主角不是別人,正是「對的人」才會顯得合情合理,女主角立即放棄抓捕他的任務跟他走才會如此的自然而然,這是一種骨子裡的浪漫,也是浪漫者的邏輯。同時,《逃之夭夭》也在不經意間打動了我,當我看到之前並不怎麼顯山露水的男主角為了蘇菲瑪索,毅然出現在追殺他的人們面前保護她,那一刻我無比相信,就算整個故事都是個精心編織的圈套,但他絕對是真心愛她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