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

全民目击/SilentWitness

6.9 / 958人    119分鐘

導演: 非行
編劇: 非行
演員: 孫紅雷 郭富城 余男 鄧家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集廬山莊

2013-10-09 19:49:47

你永遠不可能知道真相:即使全民目擊也沒有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剛看了部電影<全民目擊>,頗有感觸。照慣例去豆瓣上看了大夥兒的影評,感覺基本都是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就事論事,沒有說到正點上。既如此,偶也從自己的觀影角度,談一點思考和感想。

    電影的情節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相信看過的朋友都有自己的評價。偶的最大感覺,就是這部電影終於找到了拍一部好電影的基本規律。用北京話來講,就是終於找到北了。
什麼是電影規律?一言以概之,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
偶自幼寫文章號稱全班第一、每次作文總是被班主任作為範文,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朗讀;到了大學,號稱全系第一、何故,皆緣因小學階段語文老師的一句話。
那位偶的人生啟蒙語文老師在第一次念完偶的稚嫩作品後,作了一個簡要點評。
    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表揚偶的作文與眾不同,同時順口說了一句至今令偶受益的話:寫文章的奧妙,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
    各位同學,千萬要記住這句話。
    因為這是全世界所有藝術的真諦,是包括小說、戲劇、詩歌、雕刻、繪畫、音樂、電影、莊園等所有偉大藝術作品的本質。
上大學時,曾瘋狂迷上尼采和叔本華。尼采有句名言,人類的一切藝術都來源於酒神。
    人類創造藝術,目的是從理性的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所以虛構了另一個精神世界。這個世界,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尼采所指的酒神,就是這種高於生活、高於理性、高於現實的藝術符號。
    觀眾欣賞電影,首先需要的是劇情。記得小時候,有一本非常通俗的讀物,銷量極大,名叫故事會。以文學家的眼光看,文筆實在一般,但因勝在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居然紅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原因即在於此。
劇情就是觀眾的酒神。
觀眾在生動而富有邏輯性的劇情發展中,隨著主人公經歷各種橋段,情不自禁將主人公作為自己情感的寄託和虛幻世界的替身,獲得一種在現實中無法獲得的滿足感和成功感,這與通過飲酒獲得的麻醉,其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全民目擊>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女兒意氣用事殺了人,她的富豪父親為了救她,用了各種手段,以及周密的計劃,終於以自己做替罪羊的方式,拯救了女兒的生命。如果平鋪直述,這本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如果換個以往二流導演和編劇來拍,可能又是一部令人昏昏欲睡的狗血電影。
    但是,本片導演用了三場庭審,採取先抑後揚的方式,給觀眾玩了一把顛覆遊戲。
從藝術創作的規律上講,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應當具備三個要素:
    第一、主題要具有永恆價值,比如,親情愛情友情;比如,人本主義價值觀;比如,人類智慧的極限展示。等等。
    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但萬變不離其中,那就是真善美。即規律之真,人心之善,形式之美。
    第二、要有波折起伏。或者先抑後揚,或者先揚後抑。比如, 金庸先生的小說,就深得精髓。
    韋小寶的最早出現,在揚州的青樓,一個極其低賤的社會底層,極盡抑低之能事。如此,方能顯出小寶後來伴君從容萬官仆伏封王封候的飛揚。
    這樣的小說,這樣的戲劇,這樣的作品,才有藝術張力。
另外,邏輯上無懈可擊符合常情常理,節奏上虎頭豬肚豹尾,嘎然而止餘音繞樑,整體佈局上詳略得當輕重主次分明,這些都是必要條件,這裡不詳細闡述。
第三、要有思想深度。偉大的作品,必有其偉大之處。這種偉大,必然是暗合觀眾當時的心理,能夠激發觀眾的強烈共鳴,令觀眾在觀賞完後產生深入思考,具有深刻內涵和廣闊外延。
    比如,紅樓夢的偉大,在於通過封建社會家族內部的複雜社會關係對林黛玉賈寶玉愛情的毀滅,揭示了人性與社會的對立衝突;三國演義的偉大,在於通過人類社會政治權力的角逐和其間權謀智慧運用的極致展示,揭示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大勢和人生感悟。
個人認為,全民目擊這部電影,基本符合上述三個要素。雖然,在程度上,還處於剛剛入門階段。在劇情發展邏輯和拍攝技巧上,還有不少顯而易見的暇疵。但是,暇不掩瑜。
    電影通過過三場令人大跌眼鏡的庭審,按照否定之否定的演進順序,引導觀眾的感情不斷入戲。
    出場的第一場庭審,公訴人和辯護方扣人心弦的鬥智鬥勇,兇手從女兒轉變為司機;第二場庭審,兇手從司機鎖定為父親老闆。第三場,真相浮出,原來兇手仍是女兒。
    這個戲中戲,案中案,謎中謎,有如大盒子套中盒子,中盒子套小盒子,深得戲劇個中三味。
    故事說穿了很簡單,但編圓實了卻不簡單。
    特別是要把其中的邏輯和人情融合進去,講一個能讓觀眾信服和接受的故事,著實不簡單。國內的導演,能講明白一個這樣故事的,只有馮小剛。
值得指出的是,電影的名字耐人尋味。如果僅僅只是停留在劇情的生動、邏輯的嚴密、以及親情感人的主題上,這些並不足以使偶提筆。
    一部尋常的庭審律訟電影,偏要起個讓人琢磨的名字。這個名字,這才是偶深有感觸的地方。
    事實上,我們自以為已經掌握真相的許多事情,比如李天一,等等,即使是在全民目擊的情況下,它的背後,你究竟知道多少?這,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吧。
    正如影片中,富豪父親作為一個有著商業欺詐原罪的惡人,最終被法庭釘死在法律和倫理的雙重恥辱架上,為公眾所唾棄。
他致富的秘訣,是不正當競爭手段;他親手殺死誹聞女友,為法律所不容;他編織各種手段,企圖嫁禍於自己的親身女兒。這樣的人,不是人渣,誰是人渣?
作為公眾,通過媒體所知道的,必定是這些,也只有這些。
可是,導演想告訴我們的是,人是一種複雜動物。他在商業上可能是個壞人,在家庭里卻完全可能是個好人。
    身為大惡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他為了救心愛女兒不惜竭盡所能甚至生命的大善親情。
    這個表達,顛覆了我們傳統上對好人和壞人的定義。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
幾年前,偶在楓花園汽車影院裡,冒著冬夜刺骨寒冷,看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
    那個冬季,無數人抨擊老謀子花費製片人的巨額經費,拍出了一部經典爛片,對三槍的惡評如潮,滾滾而來滔滔而去。
    其實,身為國內頂級大師的老謀子,背後有無數高手雲集的策劃團隊,本身有極高的情商和智商。你都能明白的東西,他會不明白?
    三槍與目擊,說的都是一個極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你永遠不可能知道真相。
    你能夠看到的,知道的,永遠都只是社會現象,而不是本質。真相總在幕後,只有當事人和利益相關者,才知道內在的因果。
佛家《金剛經》中說到的「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相」,可以作為生命的形象、五蘊色身來理解。相由心生,心相相成。世界萬事萬物,終歸脫不離儒釋道。
人生從本質上講,就是藝術的一種存在形式。
就像其他藝術作品一樣,要精心雕琢,符合藝術規律,蘊涵人文情懷。居廟堂之高,則以儒治之;處江湖之遠,則以釋治之;悟宇宙之變,則以道治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