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

全民目击/SilentWitness

6.9 / 881人    119分鐘

導演: 非行
編劇: 非行
演員: 孫紅雷 郭富城 余男 鄧家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3-10-09 20:02:49

逆光非行:天才編導是如何煉成的


文/夢見烏鴉



   就在不久前的中秋節檔期,是國產中小成本電影唱主角的天下。在這些電影中,有一部相對低調的《全民目擊》,而且還是內地觀眾不太感興趣的法庭片成為了中秋檔期的票房冠軍,並且在國慶檔期大製作如雲的階段仍然停留在票房榜前十強中,截止目前收穫了1.7票房,足可見該片的長線生命力。而這部法庭戲吸引觀眾不僅僅是郭富城、孫紅雷等一線明星,還有曲折離奇、勾人心弦、不亞於一流推理懸疑電影的劇情,這些都是本片賣座的本源。這樣一來,就不得不關注一下電影的編劇兼導演——非行,幾乎是一夜之間讓觀眾記住了這個新銳導演。

 

導演小傳

 

   非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是陌生的,有必要普及一下。

 

   非行是學音樂得出身,科班畢業,雖然與現在的行業同屬文藝,但音樂與電影編導基本屬於超級大跨行了。非行沒有上過任何編導課程,寫故事只是一個興趣,當年在香港廝混的時候閱盡賣座港片,並嘗試自己寫劇本。

 

   非行偏愛犯罪題材的作品,自己筆下的作品也大多是一些懸疑推理題材。但在國內的審查制度下,這種題材是非常敏感,很容易遭遇審查難關。果不其然,他的第一個本子是當時他的公司(深圳先科娛樂公司)買下的一本小說改編權,公司全權交給他改編劇本,劇本成型後自己很滿意,但當時電檢制度讓這個劇本無法通過審批。劇本被易手,後來這部電影上映了,名字叫做《天下無賊》。

 

  自己首個劇本被砍讓非行倍受打擊,自己第二個劇本《守望者:罪惡迷途》也因此擱淺下來。為此他轉投電視劇行業,當時在國內影視圈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往往電視劇在審查方面相對寬鬆。他寫了幾部劇集本子,處女作《暴風法庭》就賣了一個不錯的價錢,後來包括《真相背後》《亡命天涯》讓他在編劇領域打出一片天下。

 

  非行最終回到電影圈全得益於電檢審查比起曾經放寬了一些,讓他再次有了編劇電影的機會,並且自己執導自己的本子,用他的話來說,別人執導放心不下,怕糟蹋了自己的好點子。於是就有了《守望者:罪惡迷途》的技驚四座,《全面目擊》全民叫好狂收票房的成果。

 

  從以上可以看出,非行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劇本審查不過關,他寧可被砍掉轉投電視劇行業,也不會做出妥協,從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劇本講究絲絲入扣、前後呼應,90分鐘的片長中每個人物、每個細節、每句台詞,都經過深思熟慮,沒有半點多餘之處。

 

   他也是一個大膽的人,他的兩部作品,一部是驚悚片,另一部是法庭片,前者是國產電影中的一本糊塗帳,爛片成堆,後者又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很少有導演敢碰這個題材。而且他的個人風格強烈,兩部電影都採用循環敘事的方式,先說結果,再提起因。這種方式在國內影視圈中幾乎沒有,因為導演們大都採用常規敘事,避免稀奇古怪的講故事方式以對觀眾造成理解上的缺失。但非行的電影,不但用鮮見的敘事方式,而且涉足驚悚、法庭兩大雷區,廣受好評,後者甚至創下了國產法庭題材作品的票房紀錄。不難看出,非行在犯罪故事上很具有天賦,而他的膽識和堅持讓他的天賦最終得到觀眾認可。

 

 

《守望者:罪惡迷途》:秉燭問路中國驚悚

 

    驚悚片是片商們很愛、導演很怕的類型,因為驚悚片回報率很高,但在國內審查制度和經驗稀缺的情況下,國產驚悚片的口碑不是一般的低,幾乎沒有知名導演給自己頭上扣個屎盆,也幾乎淪為了新導演練手的工具。非行的電影處女作《守望者:罪惡迷途》咋一看與很多新導演拍的恐怖爛片別無二致,但效果卻天壤之別。

 

   《天下無賊》被斃之時,《守望者》的本子已經出來了,「明白事兒了」的非行把這個本子暫時擱置下來,在影視圈浸染之中不斷摸索著審查的邊緣地帶,不斷修改劇本,這一改就是十年。非行談到自己的處女作時認為,首先國內導演們要尊重審查的現實,也要想盡一切辦法突破這個瓶頸,《守望者》內容是犯罪,但主題是勸人向善,當一種惡行展示出來,可以用善良來結束它。

 

  這部電影一個故事被分割為三段,而且如《記憶碎片》那樣逆向時間順序。電影故事層層剝離,逆向遞推,每一個部份推敲出前一部份的起因,雖說不免有些急轉彎多萬銜接問題,但仍能清晰地闡述了人物犯罪動機,也借用結構方面的優勢,通過細節和對白暗示人物內心變化,最終呈現出一個不算複雜,但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就是非行的長項,哪怕故事不新鮮,在結構方面做文章,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守望者》最終票房三千多萬,對於明星很多,中等成本的本片來說,票房不算成功,但收穫的口碑卻讓人欣慰,要知道想讓觀眾買一部國產驚悚片的帳是多麼的困難,非行做到了這一點,讓本片成為眾多國產驚悚片中非常突出的一部,他的才華也引發了片商的注意,也就有了這部《全民目擊》

 

 

《全民目擊》:法庭戲拍案驚奇

 

  非行對於法庭戲來說並不陌生,首先犯罪與法律不可分割,一旦要涉及到殺人,必將牽扯到法律。其次非行當年在電視劇領域中編的幾個本子也都與法庭戲有關,對此輕車熟路。

 

  但電視劇不同於電影,要想在90分鐘內完整的展現一個複雜的案件並不容易。為此非行在寫《全民目擊》劇本的時候,洋洋灑灑的寫了六萬字,是一般電影劇本的兩倍,將片中每個人物的背景,動機闡述的淋漓盡致。這部電影的敘事有點像《羅生門》,從不同人物入手,每個人物的案件的影響各有不同,所造成的結果也不同。而且非行再次使用慣用的逆向推理的結構,先講案件的結局,在回溯到起點,從當事人眼中帶出人物對案件的影響。每當一場推理以揪出「兇手」結束時,下一段立刻換了故事的主角,從另一個角度情節展開,推翻了前面部份的結論。這種結構上面說過了,很抓人心,讓整體顯得撲朔迷離。

 

  電影的結局借用了流傳在當地的一個神話傳說,切合本片的主題。透出了些許憐憫之色,豐富了劇情內涵。同時本片也具備了所有法庭戲和重要案件中的一切元素,輿論壓力、法庭辯論、人物背後的故事、法中與法外情,這些元素增加了電影的張力,讓片中案件在一步步剝離真相的同時,讓觀眾體會到法庭題材電影的魅力。

 

 《全民目擊》最終票房大賣,1.7億在國內很多動輒4、5億的大片前面相對算不了什麼,而且《全民目擊》與國外同類題材相比也不算出類拔萃,看慣了美系、日系推理、法庭片的朋友也許會覺得本片中規中矩。但本片以如此的題材收穫了這樣的成績才是值得關注、也是最有意義的地方。在國產電影以純粹的娛樂為消費的市場上,《全民目擊》的出現打破了以往青春片、古裝片等壟斷的局面,為國產電影類型化進程增添了選擇。況且這是一部不但有著高超娛樂性,同時也具備深度靈魂的電影,正是國產電影產業化中所需要的那種類型。

 

  不要忘了非行導演,說了這麼多,也不是一味的吹捧,非行編劇見長,導演功力還有待加強,但這名導演以如此的題材獲得市場的認可,說明其過人之處。他也是國產電影中急需的那種導演。或許在不久之後,這個名字也會變得家喻戶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