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

全民目击/SilentWitness

6.9 / 958人    119分鐘

導演: 非行
編劇: 非行
演員: 孫紅雷 郭富城 余男 鄧家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第九街

2013-10-11 22:06:36

並不是煽動了情就是好電影


  前段時間看娛樂新聞,正好播出的是全體演員在為《全民目擊》作宣傳,當時孫紅雷簡單敘述了一下劇情,之後就是在說父女間的感情的話題,當時聽他說劇情時,還是蠻期待的,因為本人不太看國產片,原因是因為失望的多了,就放棄它了。所以,對這部國產片很期待也是比較難得的。這幾天放假,去電影院發現上檔的電影基本全是國產片,恩!廣電總局果然是個好警衛!電影確實很感動,但拍攝方面的設計卻存在很多疑問。
  費解的人物設置:電影開篇,是以一個電視台導播的視角介入的,陳思成坐在導播間裡的監視器後面,指揮著去現場採訪的記者,記者介紹著整個事件和人物,以及人物關係,畫面配合著記者的介紹切換著相應的場景和人物,進入庭審現場之後,陳思成依舊指揮著拍攝的記者應該去哪個位置拍,以怎樣的角度拍。但是,既然劇情是這樣設計的,為什麼電影播出的實際拍攝卻沒有按照導播,也就是記者的視角去拍呢?如果影片原本就沒打算用單一主觀視角去拍,那它要「導播」這個角色幹嘛?要了就要了吧,幹嘛還廢那些話,去指揮拍攝。當錯誤的敘事資訊,誤導我以為會以記者主觀視角來報導庭審現場情況時,庭審現場供給記者拍攝的區域是固定在觀眾席上的,余男旁邊沒有來回亂跑的記者,沒有多台機器多角度的拍攝記者,試問,那是誰拍攝的余男、檢察官的反向鏡頭(正面拍攝余男審問證人、以及拍攝檢察官時,鏡頭所對的方向是面向現場觀眾的),且鏡頭還在不斷切換,由此斷定如果真是直播,那肯定不只一台機器,導播又在哪裡?是陳思成嗎?。並且,當余男在審問司機的時候他說「這時候要給特寫,等等等等(大致記不清了)」,但就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我們看到的畫面並不是特寫,而是一個近景。諸如此類的聲畫不統一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這個人物在這部電影中,只起到一個敘述故事緣起,以及主要人物間糾葛關係的作用,其實以這種方式引入電影,是很有看點的,但隨著故事發展,這個人物的力量可見也就僅此而已,再無他用,這就使的這個人物的出現成了一個冗餘的設置,沒有出現的原因,也沒有消失的原因,很不完整的人物卻把他放在的較為重要的位置上,就顯得與整部影片有些脫節。
   邏輯穿幫:停車場的監控錄像,一般情況下如果作為在庭審現場的證據,應該獲得他的渠道是要非常嚴謹的吧,也就是從停車場所屬的安全部門獲得。庭審現場,監控室的警衛也就是通過監控或監控錄像目睹案發經過的人,他作為證人之一被傳喚進來,他按照庭審視訊證據的監控錄像,敘述了自己看到的案發經過——死者(當時還沒死,忘記名字了)指著車謾罵,鄧家佳開車撞了她兩次,撞死了她,隨後鄧開車逃離現場,然後死者的司機出現,發現了死者,搖動死者,發現死者已死。然而,在之後孫紅雷為了救女兒,給余男和郭富城發送偽造的以案發現場目擊者的身份用手機錄下的視訊後,原本最初停車場的監控錄像從未出現過的孫紅雷,竟然奇蹟般的出現了,事情就變成了這樣——死者(當時還沒死)指著車謾罵,車子啟動撞了她,車子倒退,第二次撞向她,孫紅雷下車,指著癱坐在地上的死者謾罵,隨後抓著死者的頭撞向牆面,鄧家佳下車勸孫紅雷,孫紅雷讓鄧家佳回到車上,隨後二人離開現場,死者的司機出現,視訊結束。停車場的監控錄像如果已經在第一時間被警方取走,那麼為什麼會有與監控錄像完全不符的視訊出現,難道是監控壞了?還是有人對監控錄像做了手腳?已經被警方取證的監控錄像,也就是最初與警衛陳述相一致的錄像,試問誰敢對他做手腳,警察嗎?還是孫紅雷買通了警方?通過故事發展,可以斷定,並不是這樣。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那個警衛了,但就庭審現場作為證人的警衛,但看面相和年齡,基本可以斷定,他顯然不會Premier....通過故事發展,也可以斷定,孫紅雷沒有收買他,不然他也早因為偽造證據被警方抓起來了。就是這樣,作為斷案多年的余男和郭富城竟然沒半點懷疑,還真把它當做唯一的救命稻草,實在是想不通是余律師和郭檢察官傻了,還是編劇覺得觀眾是傻子。
   無限的閃回:整部電影,將第一次開庭,閃回了無數次,每一次都是講述一個人物主觀線索,(具體順序我忘了)一次是以郭富城為線索展開,講述以檢察官視角的整個案件經過。之後閃回,回到最初庭外記者報導事件起因,開始以第二個人物的視角縱觀全案。之後又閃回,回到最初,開始以第三個人物的主觀視角敘述案件...第一次閃回時,雖然這個套路已經屢見不鮮,但用在斷案片中有效的利用還是蠻有看點的,只是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把它作為了人物索引且不斷重複使用,將這唯一的可以稍稍擠進媲美歐美片行列的籌碼也運用的如此潰爛,著實讓人看著疲乏,電影生生的演變成了TVB港劇,當第三次閃回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我操,又回來了!」。我想,導演的初中應該是想通過利用這種方式,在介紹故事脈絡的同時,也能剖析不同的人物特點,給觀眾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在這方面,導演還是應該好好學習昆汀。也許將整部電影按照單線性敘事反而會好過不斷閃回。
   並不是煽動了情就是好電影:每當看到鄧家佳哭著喊「爸爸」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會跟著奔出來。整個電影的潛在標籤可以被分為分為懸疑和親情,前半部份大部份是主打案情,而父女間的親情則作為煽動情節的符碼,到了影片快到結尾的後半部份,也就是孫紅雷偽造的自己是兇手的視訊被揭開後,影片主基調一轉,立刻從懸疑轉為了煽情,這也就造成了整部影片的被分成了上半場與下半場的關係,之所以會讓我看的如此彆扭的原因也是在於影片一共貫穿了兩個主基調,且兩個基調並沒有完整的銜接。在上半場,案情部份的時間佔用的較長,且為下半場父女間的親情以基本沒有作任何鋪墊,在下半場,影片快要結束時,突然轉入親情,這種轉接就顯得較為生硬,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對時間的處理上,最終究使得看完影片不曉得它到底是要表達什麼主題,是懸疑的解案過程還是父親對女兒偉大的愛。顯然影片初衷是要通過解開這個懸案,來表現父親對女兒的愛,但從故事一層層的分解開後,在親情的處理上沒有表達出原本應該表達的東西,這種脫節是致命的。如果說在下半部份,煽情中還稍帶案件解析的話,那麼結尾部份,就演變成了赤裸裸的煽情。這種親情部份的處理可以參照伊斯特伍德的《神秘河流》,《神秘河流》中女兒出現的鏡頭屈指可數,但看完整部影片,也可以體會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雖然父女親情並不是全篇的主題。但處理方法就是這種港劇式影片與奧斯卡獲獎影片的區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