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億追殺令--Shield of Straw

稻草之盾/亿悬赏追杀令(港)/十亿追杀令(台)

6.3 / 2,092人    124分鐘

導演: 三池崇史
編劇: 木內一裕 林民夫
演員: 大澤隆夫 松島菜菜子 藤原龍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ristina

2013-10-14 12:52:31

一道精彩卻無解的是非題


和三池崇史較真你就輸了。
這個老妖精什麼時候在意過真實性?血洗觀眾眼球的《惡之教典》、還原度高過頭的《逆轉裁判》、用日式英語謀殺觀眾耳朵的《壽喜燒》還有那部傳說中的gay片《46億年之戀》,哪部真實了?相比之下,正因為《稻草之盾》太真實了,才招致那麼多較真的人以漏洞太多來論證該電影的失敗。
警方在押送清丸之前為什麼不以教唆殺人罪逮捕蜷川呢?以國家權力凍結蜷川的財產宣告殺人賞金無效難道比調動那麼多警力還難?警方把清丸安全押送到清丸就安全了嗎?既然清丸在警方手中也有生命危險,那麼清丸在檢方、法庭任何地方都不安全。蜷川既然有這麼大本事影響警方高層,會沒本事影響判決,何必如此大動干戈?收買陪審團判死刑也比懸賞十億殺人來得簡單吧?何況既然目的是殺死清丸,何必在網站上規定那兩個條件呢?(PS:如果這個故事改成一個有錢沒處花的老頭扔出十億來嘲笑法律、制度與人性,或許不錯~)
所以說,這本就是一個從根本上不合理的故事,計較它的真實性根本毫無意義。原作之所以要這麼寫、導演之所以要這麼拍,只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極端的環境,討論極端的問題。只有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人性的極端一面才能得到表現,才能表現得緊張好看。
偶然或者必然,《草莓之夜》、《腦男》和《稻草之盾》,今年日本連續三部映畫都觸及了警察身上的矛盾,反映的其實是制度與人性的衝突。日本人之所以對這個問題特別執著,個人認為,是因為日本人極端重視制度與規則,當規則出現不合理性(與人性的衝突)的時候,日本人會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掙扎與矛盾。《稻草之盾》正是如此。放在美國,警察會開槍,即使是出於一時衝動(參考《火線追緝令》),有些原罪是無可避免的,無需糾結。放在天朝,特別罪犯早就特別處理了,因為大局目前,規則可以被打破,因為老馬教育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之,放在哪裡都不會像日本人那樣糾結。
個人認為,《稻草之盾》的根本是一個規則至上究竟至上到什麼程度、規則和人性的衝突之下究竟何者優先的問題。如果警察遵守規則、將清丸移交司法,意味著正義的警察要白白犧牲、更多的無辜少女可能受害,這樣的情況下警察還應該忠於職守嗎?無罪推定和廢除死刑之所以合理是在被告存在無罪的可能、被告存在悔過的可能的前提下,但是當嫌疑人有罪的可能無限大、悔過的可能無限小的時候呢?三池為什麼要把清丸塑造得如此十惡不赦?看到少女就起賊心、殺死正義的女警、毫無悔過之意,三池之所以反覆強調清丸的惡就是要設定一個極端到極點的情況,試探警察,也試探觀眾。
《稻草之盾》最大的問題在於立場不明。本來大澤隆夫槍指藤原龍也,吼出自己編造妻子臨終遺言自欺欺人的那段是神來之筆,但是最後又上演了一段大澤隆夫感化被害者家屬、以身擋刀的狗血橋段,讓神來之筆毀於一旦。就好像前一秒還告訴觀眾,警察不過是在靠規則自欺欺人,後一秒卻告訴觀眾,無論付出什麼代價規則都應該被維護。與其糾結來糾結去,還不如給個痛快。但是要給個痛快談何容易,《稻草之盾》的原罪就在於提出了一個精彩卻無解的問題,提出問題是無比震撼,解決問題卻無比糾結。就像電影本身的節奏,前半段的押送場面引人入勝,後半段無論給出怎樣的回答都無法令觀眾滿意。
善惡從來都不是絕對的,人類為了方便制定了規則。可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命償一命的規則一定比現代社會的司法規則更加邪惡更加不合理嗎?於我,大澤隆夫最後說服蜷川老頭的話是最偽善不過了。「知香醬真的希望你殺掉清丸嗎?」你又不是知香醬,你怎麼知道她不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