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行俠--The Lone Ranger

独行侠/游侠传奇/孤独的骑兵

6.4 / 244,628人    149分鐘

導演: 高爾華賓斯基
編劇: 泰德艾略德 賈斯汀海德
演員: 強尼戴普 海倫娜波漢卡特 艾米漢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小葉兒

2013-10-21 04:44:07

《獨行俠》:離成功還差三板斧,請期待更好的德普


這是一部尤其需要去電影院看的電影,那樣你會少些失望。筆者看的是4D版本。當馬飛奔的時候,座椅持續震動顛簸,伴隨激昂的配樂,彷彿身臨其境,自己儼然變成了策馬揚鞭,馳騁於大漠,匡扶正義的大英雄,一種捨我其誰,雄渾豪邁之感冉冉升起。
誠然去掉這些外在砝碼,這部以西部片標榜的電影無論在思想深度,人物設置,戲份分配,情節編排上都有諸多瑕疵,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電影的精彩程度,使為西部片買單的人悵然若失,使為船長買單的人費解鬱悶。但當仔細分析、歸類這些缺點,它們都指向一個方向——劇作,而在導演,剪輯,後期,美術上都已經做到了良好及以上。例如一些觀眾就發出了具有內地特色的質疑:「這的確是一個關於『去年買了個錶』」的故事。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並不覺得本部電影的劇作是多麼失敗。相反,較以往的獨行俠故事,這部電影已經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這已是一種莫大勇敢。可惜的是,這「大刀闊斧」里少了幾斧頭——為什麼不再砍去些獨行俠的戲份?為什麼不去掉拖沓的情節?為什麼不讓情感再深人人心一些?其實,只需要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這部電影就可能成為一部為人稱道佳作。
  
【第一板斧】砍掉些許獨行俠的戲份,增加Tonto的份量。
    
在《遊俠傳奇》的故事裡,主角是獨行俠,Tonto幾次出現都是為了救獨行俠,雖然也重要,但更隱性。而在本部電影裡,看宣傳海報及預告片就可以知道,德普扮演的Tonto是以顯性主角的形象出現的,電影做成了雙主角的模式,於是眾多觀眾慕名前去。
從成片來看,「獨行俠」的確並非「獨行」,Tonto由關鍵時刻出現變成了全程陪護;並且改變了敘事視角,由Tonto講整個故事;增設了其本人的故事,成為電影敘事的一條重要線索。這些努力的看似輕鬆,實質都是不易的。但是,客觀來講,就效果而言,差強人意。鑒於德普的知名度及「大牌度」,無數影迷匪夷所思,反應是:「原來德普是個配角!」
這無疑是個「半決策」性失誤:到底是把寶壓在大家對獨行俠這個傳奇西部故事的熟悉依賴程度上,還是壓在搞怪另類,總以獨特造型瘋癲人物性格博出彩的德普大叔身上?做成雙主角,顯然方向對了,但力度卻錯了。
對中國觀眾尤其如此,他們來不及對這個故事積累深厚的情感,這種看不出明顯傾向的改編更是將他們的疑惑推向惱火——你讓觀眾一路猜著德普到底是不是主角,他們能靜下新來看電影嗎?靜不下心來,觀影體驗能好嗎?觀影體驗不好,你還指望什麼票房?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靜下心來,就能好嗎?這就像有的女人說,我眼光太高,好像她眼光一低,別人就能看得上她似的,所以,導演的部份失誤也跑不了。

人物表演及台詞
Tonto的出現時長並不少,所謂的強度不夠是不夠搶戲。台詞可以更多一些;德普的表演趨於冷靜,其實可以更喧囂,更噪,更瘋癲一些。搭配人物內心的「難言之隱」的痛,人物會狂放恣意而又讓人心生喜愛,情緒調動更深入。現在卻只讓觀眾停留在冷眼旁觀的階段。 主角時不時的一句冷笑話把人逗笑,觸動只停留在表面。或者說,德普的魅力被劇本壓制了。

人物性格及關係
除了人物本身的強化,互動的過程也很重要。
在以往的雙主角故事中,人物關係的處理都是很更具設計性的,好萊塢傳統的形式是「師徒」,「搭檔」,「難兄難弟」等等,雙方的互動可以觸碰到親情、友情等各個方面,無形中多了一層情感推動力。可是本故事中這種互動極少,而且一些地方更是因為搞笑幽默將之弱化,一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感覺,非常乾澀。
試想一個爽氣不諳世事、不知人心險惡的正直青年嚴重碰壁後,經由德普的「馴化」,成為一個有學識,勇敢智慧的獨行俠。而身邊,跟著一個古怪,讓人捉摸不透,搞笑料事如訴的成熟搭檔,連個人關係互補,各種小矛盾,小細節明明可以很出彩。而外在的環境而是有這個氣氛,西部黃沙,兩匹狂奔的駿馬,兩個互相「廝守」搭檔,兩個人之間不經意的碰撞都可能火光四射,激情盎然且基情盎然……
可本能出彩的地方被弱化了,比如白馬認主,在原來的故事中,的確很重要。本電影中結合開頭的處理,都有種魔幻色彩,這沒問題,但是Tonto的作用卻給弱化了,其實Tonto是應該被強調的。
當故事最後,以往的事情解決,獨行俠還是選擇「回歸山野」,這時候,要是遠處出現Tonto的身影,哪怕是一個得意的眼神,都會讓人更動容。可是顯然,越到後來,編劇越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導演也執著於火車的場面,情感盡失。
德普的魅力是很強大的,但是萬事都有個度,筆者嚴重反對這種對演員透支消費的事情,良好的故事情節是德普型人物及相關電影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第二板斧】把抒情,拖沓,影響節奏的情節砍掉,讓故事緊湊。
  
商業片中的剛與柔
劇本上出現的第二個軟肋就是情節節奏。一個好的電影,情節節奏是尤其重要的,不是一味槍戰,爆炸,追車就是好的商業類型片,這些東西都屬於「鋼」。中國講究剛柔並濟,「柔」是指情感,情緒,氣氛。但其實「剛柔並濟」不難,難的是多少鋼,多少柔;加什麼樣的鋼,加什麼樣的柔。
拿追車來說,被追的人可能是個小偷,強盜,可柔的成份太低。如果我告訴你,被追的人就是老白一樣的大毒梟,車上有千萬美金,你會不會更感興趣?而如果你是個女孩子,我告訴你,被追的車裡面有個被搶走的小嬰兒,是一個單身母親精神的全部依靠,你會不會更緊張?這都是不同「柔」度導致的,是對觀眾情感的撩撥及干涉程度。
但是,是不是有剛有柔,使勁兒加「柔」就是好的商業片呢?兩者的融合及怎樣融合,融合度,舒適感都非常重要。這就像同樣的食材,做同樣的菜,我們做出的和頂級大廚做出的肯定是不同的。同樣是追車的「鋼」,「柔」的質地、種類不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上述的後一個例子(嬰兒被搶)中,如果開車的人是個特工,這個電影很可能是部好萊塢大片;如果小孩兒的父親恰巧也是個特工,那就是個法國商業大片。
如果開車的人是西裝革履一臉嚴肅的中年人,那就可能是個日本電影。
如果開車的人是無良小混混,而且是好幾個小混混,這很可能是韓國電影。
如果開車的人是颯爽英姿,槍法極準,眼神迷人的一個或幾個帥哥,那很可能是香港電影。
如果開車的人是一個猥瑣的中年大叔,別想的多了,這就是內地電影了。
所以,好的電影既要有精彩的勁爆場面,又要有與之貼合,不錯位的情感元素,而且結合的分寸感、時長要把握好。我們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電影類型裡的剛與柔,
才不會顯得突兀不合時宜。

段落分析一:火車初見
而就本片來講,獨行俠作為作為一部西部片,就應該有西部片的剛柔元素及節奏感。幾段以火車為核心的追逐打鬥場面都非常精彩,壞就壞在不合時宜的「柔」上。這段不僅僅是編劇的問題,連導演的處理也不到火候。
比如,獨行俠初見Tonto的情節段落,是一個非常有戲劇性的連續轉折。你可以想像如果是昆汀、蓋·里奇拍,會是怎樣的節奏嗎?必定是一波三折,鏗鏘有力,節節升級,最後到達一個爆點。
但更差強人意的在後面,就是兩個人一起被關在車廂裡的段落。本來這段是為了給下段精彩的追火車情節做鋪墊及情緒積累的。可是不僅表演很壓抑,情緒沒有爬上去,還加了過多累贅的小細節,剪輯極不利索。雖然還是有點幽默效果的,可這些不僅沒有把緊張感升級,反而把原來的緊張感消解了,不是不需要幽默,而是需要有利於矛盾衝突的幽默。非常理解人物首次出場,編劇要塑造人物基本性格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是為了表示兩人,尤其是Tonto的機智,有頭腦,不可捉摸,神秘莫測,這種手法過於拙劣。
這導致最大的問題是,情節極為拖沓。筆者一直再想,還不如把這段刪掉,直接讓下一段追逐直接霸上。可是如果可以這樣過快好省,為什麼其他電影還要細心設計呢?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大起大落,一對比,會容易讓觀眾覺得後面的情節無聊枯燥,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把電影這個場景的節奏感提升,衝突爆出來。
一直有一個觀點是,在商業大片中,人物塑造其實完全可以放在動作單元及衝突當中,一個與場面相結合的細節,而沒必要為了塑造而塑造。把人物塑造放在情節當中才不乾澀。
大家還記得《槍火》中電梯門口的段落嗎,黃秋生被人握手,導致危險發生,吳鎮宇當時一個搖頭的表情,這個被稱為「吳鎮宇成精了」的細節的魅力,看過的人自然明白。它不僅僅塑造了人物性格,還兩個人的關係做了註解,更重要的是,與情節緊密結合,而且是無縫的。包括商場大堂的段落,神槍手MIKE的人物性格,還用得著說嗎?你看他射擊的樣子就明白了。
所以,在商業片尤其是西部片這種雄性氣質的類型片,儘量不要為不必要的人物問題拖沓電影的節奏。

段落分析二:山谷槍殺
山谷的段落是電影前半部份最重要的情節,一個轉折性段落,也是非常激烈悲壯的場景。不知道是不是那隻天上飛的某動物讓我想起《讓子彈飛》的雄鷹,讓我情不自禁對比兩部電影的剪輯處理。最直接的感受是,(或許有一點雞蛋里掏骨頭),這段的剪輯處理真的比火車的部份差了很多,一股子抓不住重點味道,剪輯韻律感不強,節奏慢,剪輯點的銜接也是實在一般,讓人分外可惜。
然後就還是說那隻飛的動物,大概可以明白導演編劇的用意,可是不管你是為了渲染,隱喻,托物言志,還是擬物……勇氣的確可嘉,但真是塊兒雞肋,讓人分外脫戲。導演,這不是武俠片,難道您是金庸的粉絲嗎?這段是亂用「柔」的「典範」。

段落分析三:馬拉火車
為了進一步說明前兩個段落的不足,決定舉一個囊括上兩個情況的正面教材,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的開頭「馬拉火車」的橋段。
這也是伏擊段落,儘管視點不同,但還是可以說明問題的。一開始音樂,柔;馬啦火車,視覺衝擊,鋼;車內調侃,柔;伏擊段落,鋼;抓人問話,柔中帶剛。這整體節奏處理好了,我們再具體分析。
伏擊打槍部份,打槍的受力點,明確交代,反應鏡頭極其充足,把槍擊的效果最大化。快速剪輯,而且越來越快,場面也是越來越勁爆,一個y=x2 (x≥0)的曲線。沒有多餘的消解戲劇性,阻塞勁爆程度的對話,包括那句「讓子彈飛一會兒」,都把觀眾情緒進一步揚起,這也是人物性格最開始的表現,「不急,好戲在後頭」——這也是整部電影中最重要的性格,每次以為報仇就該結束了,其實早著呢。最後,錢沒了,搶沒了,別人都急,他還不急,所謂的不急,是心思深,看得遠。
然後就是馬拉火車的結束,審問「湯師爺」,這段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進城做鋪墊,情節上的作用極其明顯,但是還有個重要的作用是人物塑造。湯師爺死活不睜眼,怕被殺;縣長夫人,誰是縣長,我就是誰夫人;等著咱這位土匪頭子拿著個「小鬧鐘」,嚇得湯師爺魂兒都飛了,三個人的性格、關係一下子就明確了。而一次次這樣的橋段,完整的主角形象就塑造出來,與故事情節渾然一體,絲毫不突兀,而搞笑幽默也是滲透到裡面,而不是為了幽默,單獨給出一個做搞怪表情的時間。
趣味鏡頭是一個導演才華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影響電影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吸引觀眾的撒手鐧。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能力,用不好時,不要亂用,不然只會顯得更加笨拙。

【第三板斧】增強魔幻、奇幻與幽默,或是,渲染友情、詩意與豪情,至少二選其一。

奇幻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也是最出彩,往大了說對西部片最大的貢獻是,他增加了德普式幽默(儘管沒做好,流於表面,但不可抹殺)和魔幻奇幻元素,讓人覺得是一種新世紀的西部片。
這種奇幻風格首先是開頭,一個小男孩兒去一個類似「展覽館」的地方,遇見了年邁的德普,餵著烏鴉,最後竟然真的有一隻真烏鴉。再者,中間的白馬處理,一匹馬有智慧,能喝酒,能上樹,還會飛,這些無疑為影片增添了別樣色彩,讓人眼前一亮。還有比如德普在梯子上類似雜技的一段,這種雜技元素絕非西部片固有。那一刻,我脫口說出《死亡詩社》的台詞,「Captain, my captain.」
傳統西部片都是硬漢范兒,或是鐵血柔情,奇幻風格的注入讓硬度減少,又給柔中加了硬度及維度,讓西部片的想像力更加豐富。可惜的是本片關於奇幻的只有可憐的一點點。筆者不確定如果在西部片中多出一個西部奇幻片的分支,會有多少人喜歡看,但是就本部電影來講,稍微多一點點奇幻的渲染,或許是更好的。
比如Tonto本就是印第安人,一個在當代人看起來神秘的人,本身是可以有很多渲染的,這又涉及到第一點提出的人物台詞及表演上。此外老年Tonto給小孩子講故事的段落,其實可以更幽默,更親民,更生動,讓奇幻的風格充分釋放。

豪情
筆者一直覺得,男人看西部片不僅僅是因為西部片能夠激發男性荷爾蒙,更因為西部片中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愛情片裡的纏綿緋色,而是壯志豪情,是生活在擁擠都市、狹小城鎮中的熱血男兒的心靈寄託。
西部片裡人物角色的情感也不同於其他類型片,他們不打不相識,他們沉默寡言,他們的友情都是在並肩作戰中昇華。一個眼神,一次凝視,一個細節就能看清對方內心中的全部想法。他們肝膽相照,為朋友兩肋插刀,也不會為了女人插朋友兩刀,他們可以為朋友付出生命,偷生與背叛是他們最不可容忍的。而他們的愛情,儘管少得可憐,只是一個點綴,但他們愛的女子,都那樣迷人,沒有喋喋不休,沒有爭吵憤怒,笑起來柔情似水,拿起槍的樣子更美得讓人沉醉。這滿足了男人眾多的希望與想像。
或許,同樣的情緒在黑幫片中也能看到,但是當他們在馬奔上狂奔,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丘陵、沙漠上飛馳,感覺是真的不同的。
本部電影中最接近這種感覺的一段,無疑是獨行俠的哥哥及一干人等決定抓不法之徒的時候。在最後追火車的場面也有一段,獨行俠騎著馬在火車上飛奔,與Tonto一起與犯罪分子對抗。其他時候則和少甚至蕩然無存,其實這種情緒情感和德普的表演風格是不衝突的,相反如果設計好,會很出彩。很是遺憾。
  
【補充一些優點】

這不電影的很多優點是不得不說的,尤其是價值觀,音樂,及之前已經提到的火車場面。
  
音樂及美術
本部電影最為人稱道的地方無疑是此處了,是《威廉·泰爾序曲》,由浪漫樂派作曲家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創作的。 鑒於這首曲可以找到想盡的介紹資料,筆者就不贅述了。
電影中人物的化妝、造型、服裝設計都讓筆者新生感慨,畫面真的是一種享受。自此,本人看到烏鴉,一定滿心好感。
  
精彩配角
這部電影中的反派及配角實在太出彩了,海倫娜每出現,必驚艷。再就是馬宏了,一個早年看《越獄》時就給我留下後遺症的反派演員——威廉·菲德內爾,演技了得,《極樂空間》里有些埋沒,但是冷酷的一面還是「一脈相承」的。加上本片裡出彩的造型,真的讓人心生喜愛。

價值觀
這部電影並沒有提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而是促進我們思考。每一部西部片都有「好人」和「壞人」,在最早的西部片尤其明顯,發展到現在可以理解成主角及其「對手」。
本部電影明顯屬於後一種情況。大家是否發現,所謂的壞人,其實正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不管出處何種齷齪的目的,修火車本身無疑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途徑,在中國叫「要想富,先修路」。而那座銀山,「對手」雖然是出於一己私利要掠奪,但社會的發展,何嘗不是一個掠奪征服的過程,說出來不可接受,從情感上也難以認同,但事實如此。對於土著人來說,那是他們的私人財產,可是這些物質一直停在此處,社會該如何進步?
而從Tonto極其族群的角度來說,這種掠奪是可以接受的嗎?為什麼一定要有犧牲品?社會發展讓我們進步,但是,我們是不是也拋棄了很多,背叛了很多?我們是不是也曾不仁不義,因為次數太多,以致於自己都忘記了?那些光鮮亮麗,真的可以掩飾靈魂的空虛,可以逃過道德的審判嗎?
導演及編劇沒有給我們答案及傾向,而是把問題拋到我們面前,讓我們去思考,從這一點,編劇及策劃人員也是值得刮目相看的,細節、技巧都是可以提升的,誰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但是思想境界絕非一日之功。

【期待更好的德普】

聽說很多人對德普失望了,覺得他無法逾越船長的高峰;抱怨他長得好也沒用,總是不以真面目示人;抱怨他模式化的表演,就不能正常一回嗎……
筆者想說的是,我在期待更好的德普,我們也有充分理由期待更好的德普。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至少現在沒有人能夠取代。有些人起步很高,以致於他細微的進步,很多努力你都看不到。
看過絕命毒師的人都知道,到了最後小粉也可以將純度提升到96%,但是老白能做到99%,就是這百分之三,決定了毒品製造者和毒品藝術家的區別。這也正是Gale Boetticher 崇拜老白的原因,所以可見越往高處,提升越難。在我心中德普也是一樣,與自己對抗,獨孤求敗。
即便你固執地不看好他,認為他停滯不前,那麼也要清楚,數學中有波峰波谷,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所謂停滯是不存在的,那只是發展的緩慢而已,量變積累會發生質變,所以要耐心地等待那次質的飛躍。如果連等待美好的耐心都沒有,又怎能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最美的一瞬。是的,德普不是落日,而是在地平線將要升起的朝陽。

這部電影優點、缺點都很明顯,但一定是有意義的,至少是一部拋磚引玉之作,而且是比較高級的一塊「磚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