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終極警探--Die Hard

虎胆龙威/终极警探(台)/

8.2 / 949,273人    131分鐘

導演: 約翰‧麥提南
編劇: 羅德里克索普 Jeb Stuart
演員: 布魯斯威利 Bonnie Bedelia Reginald VelJohnson 保羅葛利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邱公子

2013-10-21 19:29:29

政治經濟的暗喻:80年代對美國男性的期望


警匪好萊塢商業片的鼻祖,1988年,電影成全了布魯斯·威利斯的成名,事實上,這部電影成了好萊塢編劇的樣板,也成了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的模仿,在電影之外,還有許多內容值得探討……從50年代到80年,按照學者考克爾的說法,電影中的男性是現實社會的徵兆,比如這部電影的男主角,雖然他不像《迷魂記》的男主角那樣無所事事,他是警察,但是,性格爆裂的他在財富和家庭貢獻、社會地位上顯然不如妻子,影片最開始就呈現了這種強烈的去勢威脅,因此,這部影片其實是喚回男主角的主體性,他懲罰了歹徒、拯救了人質,更解救了妻子,回歸了自己家庭主導的地位,但或許,戰爭的影響還在持續,因此男性的無所事事依然存在,在電影尾聲,直升機的FBI看到了樓頂,說想起了西貢,這是和越南戰爭的直接互文,當然,也是美國美化這場戰爭的方式……影片的同性情誼明顯,黑人警察和男主角之間非常曖昧,但這其實是種族上的考量,影片中的三個黑人,司機,他自High無所事事,最後幫了點小忙,匪途中的技術員,顯然是技術人員,沒有戰鬥力,警探,最後露了一手,和男主角心心相惜,和警察局官員、記者、FBI成了對比,然而一切,似乎都是一種種族間和解的寓意,可是他們圍繞的依然是白人,司機為主角服務,匪徒為老大工作,警察雖然機智,可除了最後,他都是對講機邊,沒有幫助任何劇情的推動,相反,他來偵察並沒有發現任何端倪,還是男主角的暗示,於是,所謂的好萊塢式的南北和解,核心依然是白人,黑人只是幫襯,是白人伸出的援手……影片為了突出個人英雄,醜化了警察局和FBI乃至記者,這也是好萊塢的商業策略,顯然社會現實對這些話語權掌握者和管理者是多有不滿的,於是電影的醜化成了宣洩,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會增加社會大眾對上層的看法?但是有意思的是,英雄的身份也是警察,於是,這種不滿就淡化了,不在是對行業的質疑,而轉移成了對個人的質疑,就是任何行業內,都有英雄,也有廢物……80年代日本公司進軍美國連連得手,於是電影的背景不是今天飽受詬病的白宮,而是日本的公司,這也是美國人面對事業,面對外國資本的恐慌的一種慰藉,為此,最先送命的就是日本老闆,這不會喚起美國觀眾的同情,反而是一種發洩,而對匪徒的刻畫也是有意思的,他們也不是美國人,而是歐洲人,這又成了美國人民對外來移民不滿的出氣筒,這便是好萊塢的邏輯,觀眾怎麼喜歡怎麼來……影片退出的男主角是硬漢形象,這是美國人對美國、乃至對美國男性的一種想像,希望美國在冷戰中取得更多利益、經濟上可以重新駕馭全球,也希望美國男性可以回歸主導的家庭地位和事業地位,這種心理的暗示非常隱晦,確實表達了觀眾的心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