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爭遊戲--Ender’s Game

安德的游戏/宇宙生还战安达的战争游戏(港)/战争游戏(台)

6.6 / 254,343人    114分鐘

導演: 蓋文胡德
編劇: 蓋文胡德
演員: 阿薩巴特菲爾德 哈里遜福特 艾碧貝絲琳 班金斯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梅紫

2013-11-05 10:20:06

只談電影不談小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人從未看過《安徳的遊戲》這部小說,不過當知道小說內容竟然有300頁之多,而電影並沒有想要拍成兩部的時候,還是隱隱有些擔心。擔心情節的取捨,擔心故事的不完整。其實書就在我床頭放著,有好多次也想拿起它,但最終還是覺得不應該讓自己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之前看《哈利波特》也是一樣,第一部電影就是在沒看書的情況下看的,自己覺得非常好看,書迷卻罵聲一片。於是為了讓自己能完全享受,所以直到現在都沒有看過任何一本《哈利波特》的書(童年會不會不完整?)

總之呢我覺得《安徳的遊戲》這部電影比我預期的要好看很多。首先一部114分鐘的電影要駕馭300頁的篇幅,個人覺得難度非常大。《哈利波特》第七部就分成上下兩集,除了想多賺點電影票錢之外,我覺得最大的因素還是內容過多,一部電影根本拍不完吧。不用想都知道《安徳》一定大量刪減過很多內容,也會為了省時間改編很多情節。但我覺得只要這些改動都1.在合理範圍之內,2.有助於情節的推動,3.保證故事的完整性邏輯性,4.還原故事的主旨,5.控制故事的結構,那麼就是成功的。而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的達到了這些要求。

我在看過電影之後諮詢了看過書的人,了解了一下電影對書中內容的刪改,其中最大的莫過於對於安徳的哥哥姐姐結局的安排,導致他倆徹底淪為了醬油。

小說中安徳的哥哥姐姐最後都成為了對政治局勢有很大影響的人,但電影中卻把這個情節刪除了。我覺得這個要考慮到小說創作的背景,很現在的社會。小說是冷戰時期創作的,當時的社會局勢是一分為二,相當不穩定的。如果要在電影中表現的話,那麼情節中的主要衝突就會被模糊掉,而大量的時間(還有投資金額)就會被用在表現一個跟主旨不太有關係的Side plot上面。這個side plot有沒有情節推動的作用呢?個人覺得沒有。小說中講究的是渲染,就是同一個主題被不同的方式反覆闡述。其實不管是人類對抗外星人,還是美國人對抗蘇聯人,或是蘇聯人對抗美國人,本質都是一樣的,可以說人性就是小說的主題。但是這個主題表現一次也好,還是通過不同的意向表現很多次也好,主題本身不會改變。在電影有限的篇幅內,取捨是必須,也是合理的,只要主題本身非常明晰,讓普羅大眾一看就能明白就好了。

第二個改動就是安徳和小夥伴們相遇的時間。同樣的,小說中採用的是反覆強調同一個概念,就是安徳被刻意孤立,一交到朋友就被調去更hostile的組,繼續被孤立,目的是為了讓他學會如何面對絕望。起到同樣作用的還有安徳一直在iPad(?)上玩的那個遊戲。小說是把這種絕望表現到極致,但是個人認為在電影有限的篇幅裡面,點到為止是非常絕妙的處理方式。其實他什麼時候遇到什麼樣的小夥伴一點也不重要,他怎麼多次籠絡人心的也不重要,我們作為觀眾,只需要知道1.他總是被可以孤立,2.他很會籠絡人心,就可以了。我相信所有看過電影的人,是不會忽略這個重要的資訊的。這就是電影的成功,用最短的時間展現了一個概念。

其實如果把電影當做一個生意來做就會明白了。經濟學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用有限的資源儘量滿足無限的慾望,所以就要學會取捨。成功與否就在於在可行的各種選擇中,最後呈現的取捨是不是最優的選擇。其實這本身就是社會的規律,而且是很多人不用教就已經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小到「午餐吃什麼」,大到「今年的財政預算」,都在運用這個理念。若有無限的錢和時間,我完全可以飛到巴黎去吃鵝肝當午餐,順便在廣場上喂喂鴿子,搞個行為藝術。但事實可能是我只買得起10塊錢的盒飯,然後公司樓下10塊錢的盒飯不衛生吃了會拉肚子,而衛生又好吃的要嘛就要20,不然就要走個30分鐘,於是我只能通過衡量錢和時間那個更重要,來選擇吃什麼了。藝術裝逼分子往往忽略了這種選擇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覺得我花那麼多錢去看個電影(話說在國外的話電影都挺便宜的),那麼導演就得完全不考慮投資人,按照我想的,無限滿足我的慾望,也不管請6歲的小演員現不現實,別人看到同一個概念反覆出現和被闡明是不是會睡著。

還有一個被詬病的就是選角的問題。有人說安徳年齡不夠小,身材不夠矮。其實有沒有想過,作者為什麼要把安徳設計成年齡小,身材不高?如果安徳高大威猛,會走到哪兒都被欺負嗎?所以矮小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那麼只要導演能達到讓安徳看起來很好欺負的目的,什麼手段都是合理的。同樣的理論可以套在那個欺負安徳的西班牙裔隊長身上。雖然他非但不高富帥,還有點矮窮挫,但是肌肉發達,那種不可一世的樣子詮釋得很好,甚至他的矮和挫都讓這個角色更加豐滿了些。他的自負也許就是源於自卑,因為矮所以更要專制獨裁。你說如果真是高司令一般的帥哥,欺負一個弱受犯得著嗎?合適嗎?其實如果了解美國初高中校園,就會知道學校裡的bully大多並不是非常帥的校草級人物,反而是那些年紀輕輕就發育比別人快,長得比別人壯的孩子。我覺得在這點上導演選的角色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安徳本人。

再說安徳的年齡問題。我覺得不夠小完全是因為小演員不好找,有很多問題。不要說娜塔莉,拍殺手的時候也因為她是小孩兒而改了很多戲。孩子的法律程序很麻煩的,而且又有這麼多Violence,輿論上就不過關。而且孩子太小,演技本身就是個問題。個人覺得阿沙雖然年齡不夠小,但是眼神夠清澈,臉也是一張小孩臉,非常純粹,演技也非常好,頗有《第六感》裡面那個小男孩的感覺,其實是非常適合演安徳的。

再說安徳的感情戲。據說原著中佩特拉最後是跟Peter結婚了什麼的,好毀三觀啊!明明在電影裡面跟安徳打得火熱的說。不過考慮到導演不準備拍續集的節奏,這樣的設定其實是很合理的,不然就太枯燥了。而且這麼小的孩子,情竇初開什麼的也很萌的好嗎。

總而言之,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的好,節奏非常快,情節一點也不拖沓,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處理得非常棒,看著很爽。扯句題外話,以前就聽說安徳的遊戲和《三體》有很多共同之處,一直都沒看過安徳的小說所以也不好評價。昨天看了電影覺得,果然是有些像,只是《三體》更悲觀,科學理論更多,宇宙觀也更宏大些,期待什麼時候能拍成電影。比較三體和安徳的話還是覺得三體好些,誰叫我喜歡硬科幻多些呢。

寫完了看了下標題,才發現還是談論了小說。那就當是不切題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