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3-11-07 05:48:54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起》:關於高齡生活共同體


(芷寧寫於2013年10月7日)
   「真奇怪,我們千算萬算,從車子到房子都投了保險,甚至買了人壽保險,可我們對晚年毫無準備,我們最後幾年到底該做些什麼。」在影片《如果我們生活在一起(Et si on vivait tous ensemble)》里,簡·方達飾演的讓娜如是說。的確,當年老體弱還是猝不及防的迎面而來的時候,當腿腳變得不靈便、記憶極速衰退、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的時候,準備得再充分的人也會感到慌亂無助、倉惶失措的。
  如何度過「生老病死」的後三個命題,在當今老齡化趨勢愈發嚴峻的社會大環境下,凸顯著重要性和必要性。閒聊時,很多朋友也談及將來住在一起養老的話題,就像這部影片中呈現的那樣,不過,老友們聚在一起養老,雖是個不錯的想法,但要做好長久忍耐彼此各種怪癖或毛病的心理準備,要有包容之心,遷就彼此的惰性、健忘、糊塗和固執,就像片中的五位老人一樣,雖然年輕時的荒唐和秘密會因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而曝光,但是如何面對過往,如何應對當下,如何相助未來,則暗含著智慧的一面。
  在如今生活節奏過快的現實下,指望子女養老其實是極其不靠譜的想法,片中年紀最長的阿爾伯特就指出:「生活變得過於紛繁複雜,年輕人忙得不可開交,連好好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然而按照子女們的意願入住養老院,在那個充滿著垂死的陌生人的環境裡苟活,似乎也不是多數人心甘情願的。於是,片中的讓、安妮、克勞德、阿爾伯特和讓娜,這五個有著四十多年深厚友誼的老朋友決定住在一起,以便相互守望終老,即便生活環境變得擁擠繁亂了,彼此也都需要體諒對方,並隨時準備為他人收拾殘局,但仍不乏快樂美好、意趣相投的時刻。
  人一旦老去,就似乎有成為「萬人嫌」的趨勢。影片開始不久,一直致力於社會活動的讓,在參加集會遊行時,無論言論怎樣敏感激烈,都會被忽視,警察寧可抓捕婦女和孩子,也要繞開發白老人,影片以這樣調侃的方式,將年老者的尷尬擺在了觀眾面前。而讓娜去挑選棺木時,看到清一色的沉重色調,讓生性活潑、外形保持靚麗的她不滿,那些沉悶的色彩,彷彿意味著年老衰亡就將和一切明朗鮮亮的事物無緣似的。
  本片顯然不是簡單的吐槽年老將死者的弱勢和悲涼,它以詼諧幽默的喜劇方式、輕鬆愉快的基調、細緻精妙的手法,帶來了一個老年生活共同體式的故事,好似一種養老模式的實施和觀摩,在劇情行進間,還不斷給出樂觀積極的啟示——垂垂暮年也可以儘可能快樂地度過餘生,只要你願意。
  單看影片的海報,很多觀眾或許會想起那部英國影片《最好的瑪麗戈德涉外飯店》,不過,這部法片的人物設定和劇情安排更為自然,有著典型的法片小品明麗通透的風格,之前多是拍攝紀錄片的導演羅貝林,將影片整體呈現的輕鬆精巧,幽默風趣,溫馨感人。影片的陣容不容小視,影帝影后雲集,表演絲絲入扣,年紀奔八十的簡·芳達依舊風采迷人,五位主演的年齡加起來幾乎到400歲,相較之下,《再見列寧》中的丹尼爾·布爾赫飾演的課題研究者則年輕得猶如孩子了。
  在生命的終端,想要優雅的老去、死去像是個極致的夢,然而有個性的讓娜做到了,她的葬禮符合她的性格和做派,粉紫色的棺木替代了沉重色,她要求親友們不要哭泣,圍著她的棺木喝酒,甚至可以把酒杯放在她的棺蓋上,且要在她下葬前離開……
  柏瑞爾·馬卡姆說:「可能你過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後卻發現了解別人勝過了解你自己。」讓娜顯然知道如何讓她的朋友們遠離悲傷,然而她的那個患有健忘症的丈夫阿爾伯特卻不在她的「可控」範圍內,在她死後,阿爾伯特還是每天習慣性地尋找她,朋友們不忍心告知實情,只好陪伴著,邊呼喚讓娜的名字邊尋找…
  此時,伊坂幸太郎的話顯得哀傷而真實——「無論共有的時間有多長,消失的時候,總是各走各的,孤身一人。」
(雜誌約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9707786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