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男孩變成熊--The Boy Who Wanted to Be a Bear

想做熊的孩子/男孩变成熊/熊孩子

6.9 / 467人    75分鐘

導演: Jannik Hastrup
編劇: Bent Haller Michel Fessler
演員: Marlon Vilstrup Otto Brandenburg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ARUTO

2013-11-08 23:37:48

請學著好好愛


         小熊衝出來,奔跑在白色的冰天雪地裡。然而他卻遲疑的回頭,一邊是他不熟悉不喜歡的生活但那兩個人似乎很愛他,一邊是自己一直渴望的熊的世界。
         烏鴉飛過來說:你還在在期待什麼。
         於是小熊變身成真正的熊和那頭可愛的母熊漸行漸遠遠。

         伴隨空靈的音樂出現結束的字幕。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個結局,可我反問自己,那你到底希望結局是怎樣的呢。我卻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是讓小熊和親生父母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還是讓小熊變成熊回到那個他已經熟悉的冰天雪地裡?又或者兩者都不是?
         當那對看起來蒼老許多的夫妻隱藏著巨大的難過與不捨忍痛割愛的放小熊回去,就在小熊遲疑回頭的那瞬間,我看到埋在小熊爸爸胸口哭泣的小熊媽媽時突然就流出眼淚。是怎樣的愛他們才捨得放開他。

         影片一開始便是空靈的音樂聲,然後是水墨畫風格的一片冰天雪地。烏鴉,海豹, 企鵝,北極熊,冰川,海水。故事發生在溫度低達零下70度的北極。
         一對北極熊為躲避狼群而使未出生的熊寶寶胎死腹中,熊媽媽自責,難過,開始變的憂鬱。
         而與此同時,遠處小木屋裡一對獵人夫妻剛巧也誕下一個小寶寶,獵人說:他是在熊的吼叫聲中誕生的,就叫他小熊吧。
        看到這裡時我便猜想到這個叫做小熊的孩子日後肯定會和這對剛剛失去熊寶寶的北極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果不其然,公熊為了令母熊不在抑鬱難過竟跑進入類的屋子裡偷走了這個孩子。
        小熊媽媽開始為失去孩子而日漸憔悴,每晚摟著自己的臂膀想念自己的孩子暗自哭泣。小熊爸爸不再盯著其他的獵物從此只獵取熊。
        而小熊在和母熊生活中漸漸學會了講熊的語言,學會了熊的本領,比如捕魚,游泳。甚至在被拜訪的另一隻母熊的女兒取笑時自信的說自己是一頭熊。
        最後獵人找到了母熊並用箭刺死了他,然後帶回了他們的兒子。但是小熊早已不是普通的人類的孩子,他不懂人的語言,不適應城市生活,他決絕的認為自己是一頭熊。
        最後他通過了山神的考驗:游過海峽,與狂風搏鬥,爬上神山。他獲得了勇氣,堅韌的毅力,和忍受孤獨的心。
        他終於如願變成了熊,然而卻被自己親生父親用箭刺傷時變回人形。他開始竭斯底里,瘋了一樣的想跑回他熟悉的山裡。為防止他跑掉父母給他扣上腳鏈,他就窩在角落裡慢慢變的憔悴。
        不忍看孩子繼續憔悴下去的父母終於決定放他走,若那是他真正想要的。於是小熊衝出屋子,回到了他所熟悉的熊的世界裡。


        看完之後去看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發現,原來絕大數的人喜歡這個結局。影評里不斷提到人與自然的關係,環保的問題。
        當然,我不知道影片裡的音樂 是聖馬可童聲合唱團演唱的,不清楚影片裡所攜帶的關於環保和人文綠色的觀念,不清楚只有愛斯基摩人才能生活在北極,不清楚北極熊只能游至海底深處50米而全球變暖的趨勢已使一些北極熊溺死。
        人與自然幾千年所存的問題都在,就像宮崎駿的《幽靈公主》一樣,《想做熊的孩子》同樣也在告誡人類不要過份的去捕殺動物,砍伐樹木,破壞生態平衡。
        但我得說,電影裡我被感動更多的是愛。


        母熊在發現出生的孩子早已死在腹中時難過的趴在冰川上嘶吼,
        女人在發現孩子被公熊搶走後跪在雪地裡哭喊著。
        母熊開始為失去孩子感到難過,食不知味。
        女人開始為失去孩子痛苦不堪,夜不能寐。
        這是身為女性身為母親對失去孩子時的痛苦自責,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這種情感都一樣。

        母熊開始撫養小熊,因為人類怕冷的特質母熊為他找來可以禦寒的皮衣。
        母熊教小熊走路,教給小熊要想填飽肚子得學會自己捕來食物。
        甚至在另一隻母熊拜訪時告誡他該把小熊還給人類時,這只可愛的胖母熊說,自己知道但是卻已經捨不得。
        母熊在狼群向小熊襲擊時奮不顧身拼勁全力的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當獵人也就是小熊的父親發現他們的洞穴時,她嗅出了屬於人類的氣息。然後他警告小熊不要出去,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擔心獵人搶走小熊又或者是單純的為保護小熊,但我想前者的可能性大些,她已經割捨不掉小熊並還給他的人類爸爸。
        有時候母愛也會是這樣的自私,是的,沒錯,自私。
        雖然我們總是聽人提到,母愛無私。但有時母愛是自私,自私的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旁,自私的為孩子摒除一切障礙,自私的為孩子鋪好一切路並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期望成長。這些其實都是自私的,就好似前不久我看到網上瘋狂轉載的一組圖,其中有一張父母那剪刀剪掉孩子翅膀的一張圖,旁白寫著:當初剪下我的翅膀,如今卻要我飛翔。 有時父母看似為孩子考慮好一切卻不知也在害著孩子。
        扯的有些遠了,繼續說影片,當看到白色的雪地裡那一片驚艷的血紅色時我心裡有些隱隱的擔憂與難過,陪伴自己長大的熊媽媽為了保護自己死去,而小熊似乎也註定不會和自己的親生父母長久的生活在一起。
        想到那個在深夜裡暗自哭泣的身影我開始擔心當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早已不屬於人類時她該怎樣的傷心。

        果然,最後他看到被綁上腳鏈的小熊,自己心心唸唸的孩子粗魯的像野人一樣,無奈的望向窗外的那雙渴求的眼神時她終於下決心了。
        她對孩子父親說:放他走吧,如果那裡是他想要的就放他去吧。
        即便自己如何不捨,如何痛苦卻依舊隱忍的依偎在丈夫的懷裡看著自己的孩子遠去,放他自由,也許是自己能給他的最好的愛吧。


        或許小熊也是有點喜歡自己的父母的,畢竟一脈相承。否則又怎會在他奔跑離開的時候回頭呢,當看到那緊閉的門,聽到盤旋在透頂的烏鴉說:還在期待什麼呢。這個時候,小熊會不會有一點難過呢,是啊,到底在期待什麼呢。難道那間屋子裡的爐火和父母的愛真的抵擋不住冰天雪地裡的那份熟悉。
        但是,門已經關了,又能期待些什麼呢,只能毫無退路,去追求自己所渴望的熊的生活。
 

        坐在電腦前哭泣的我突然明白了小熊父母深沉的愛和小熊那一份不捨。
        有些東西只有在你失去時你才會明白他的重要性。但是,失去會令你痛苦不堪。
        所以,請試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請努力好好的去愛著自己所愛的人。

        不要考慮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不要考慮會因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當你想愛的時候,那就好好去愛。
         因為,愛,會替你解決一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