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法師--The Exorcist

驱魔人/大法师/驱魔人

8.1 / 455,212人    122分鐘

導演: 威廉弗里德金
演員: 艾倫鮑絲汀 麥斯馮西度 傑森米勒 琳達布萊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聖約翰

2013-11-13 08:16:01

關於驅魔人的十個關鍵問題補完計劃


    關於《驅魔人》,豆瓣上有很多影評,人氣最旺的是這篇《關於驅魔人的十個關鍵問題》,寫的很精彩,對於作者列出的問題我也有些自己的看法,在此,我嘗試做出膚淺的解答。
    在切入正題前,請容許我做些鋪墊。
    我是一名電影工作者,看電影得到的樂趣對我來說並不比普通人多,在別人欣賞電影以娛樂時,我卻是帶著目的性去觀看電影的,樂趣的喪失可想而知。但不管怎樣,電影還是會帶給我快樂的,好的電影是一件不朽的藝術品,承載著思想的結晶。
    本文作者的外部結構就是這樣,一個成長中的filmmaker。而我的內部,則是個「不敢看恐怖片的人」,童年被《咒怨》中伽椰子在幼小心靈中留下的陰影,直到成年後才散去,
    這麼誠實的說出自己的弱點,讓我有些汗顏,距離上次看恐怖片是很久之前了,吸引我看《驅魔人》的動力,是因為IMBD上經典的電影子乎被我看遍,剩下這部《驅魔人》不得不看,僅此而已。硬著頭皮找到片源,小心翼翼的打開來看,做好隨時逃跑的準備姿勢,和半年不走夜路的思想底數……
    噹噹鐺~不經之間,電影已落幕,我長大了,不再怕恐怖片了,連《驅魔人》都敢看了還有什麼恐怖片我不敢看的呢。晚上,我慶幸的躺在床上,入眠之前,我細細的回想電影中的鏡頭,試圖分析他們的結構,當我回想到電影中的一個細節的時候,我恍然大悟,這哪裡是什麼恐怖片,根本沒有鬼,這完全是導演在和觀眾玩心理遊戲。這個細節(稍後分析正文中提到,切莫著急!)的設置,不得不謂之高明。
    話已至此,再補充一點,我是個有信仰的人,我相信影評本身即是非客觀的,我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同樣會以自身風格影響整部影片的風格,思維方式的不同,造就了絢麗多彩的世界,也造就了野蠻的歷史。《驅魔人》的影評有許多,專業的非專業的,有很多寫的都非常的棒,我就不再獻醜了,我寫的這篇不能稱之為影評,最多算是一種觀影的「指導思想」,不再對某些意識形態的東西做深度解析(很多人解析的比我更有說服力),而是是本著言論自由各抒己見的原則,我以我主觀的評論與觀眾探討這部影片的評論,希望觀眾們多給評論,為了讓我們更接近《驅魔人》真相的評論而評論。

      鋪墊完成,入榻正題!
    一、作為一部恐怖電影、影片的開頭為什麼如此冗長?
    心理鋪墊,為了引導觀眾進入電影到達高潮。死亡不恐怖、恐怖的是等待死亡,讓觀眾在自我意識中進入「恐怖」的狀態。(和我做引言的目的一樣)

    二、魔鬼為什麼會選擇小孩附身?
    有觀眾說是因為雕像中的惡靈被帶到美國,有觀眾說是因為閣樓有鬼,也有觀眾說是因為玩「豪迪隊長」……百家爭鳴,眾說紛紜。他們的結論無法否定,但是我更願意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樣說:不是魔鬼選擇小孩,而是小孩選擇魔鬼。
    影片中選擇魔鬼的不僅僅是那個小女孩,還有那位年輕的牧師……
    這是隱喻最深的一個主題,解開了這個問題,剩下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而解開它的鑰匙,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反精神分析主義者請跳過)
    在兒童的成長階段,1-12歲受到母親的影響是最深的;到了12-18歲對他影響最深刻的則轉換為父親。在兒童的這兩個成長階段,缺失任何一種親人的影響都會對其心理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弗洛伊德把這一點說的太絕對,因而受到很多單親者的反對)。這種創傷輕則造成人的心理疾病、功能缺失;重則造就暴戾的性格。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檔案中顯示,9成的變態殺人犯都是童年缺乏雙親關愛者或遭到虐待者,他們的特徵表現為三點。
    1、玩兒火
    2、尿床
    3、虐待動物
    具備這三點,你就具備連環殺手的潛質了,恭喜發財。
    這是題外話,回到電影中小女孩的身上(12歲),她的母親很愛她,可是,她的父親呢?前面說1-12歲是母親的影響階段,處於父系關懷階段的小女孩的父親卻遲遲沒有露面,影片僅有幾處提及她父親的地方,小女孩在床上偷看雜誌的標題是「麥妮爾婚姻觸礁」;後面女主角又對牧師含糊其辭的說孩子的父親在歐洲。這都在隱隱的告訴觀眾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孩子關注父親卻要通過偷看雜誌,即使她家再有錢,青春美麗快樂,但是唯獨缺少了一個父親……父愛的缺失讓她潛意識中漸漸滋生出可供惡魔浮現的溫床。
    再來看看更明顯的映射,女主人公接演的那部戲,關於反對美國制度體質的電影,女主人公高喊道:「這違反了你們自己的原則……光是要孩子放棄……如過你想影響任何改變,得從自身下手」反軍隊,反體制,在當年越戰還沒打完的時候,美國國內的社會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全世界都在改變,不久後連中國也將迎來改革開放,世界變得越來越浮躁,信仰越來越微不足道,逐漸被科學這一「新興宗教」取代,男女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夫妻間也是今夜床上交歡,明朝勞燕分飛,那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年代,唯有信仰是「純潔」的陣地,一切都在急劇的變化著,美國的政體也需要進行一場自上而下的革新。在那之前,受影響最深的當然還是他們的下一代。
    小女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成長,雖然有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個令人羨慕的不迷信的明星母親。做演員這一行的,家庭很難維持美滿,有得必有失,金錢榮耀並不能換來一個溫馨的家,儘管影片中母親和女兒有說有笑有打有鬧,但是女主角對女兒的關懷不見得會比普通家庭的母親多。
    缺失的父愛,異常的母愛,畸形的家庭,脆弱的心靈,女孩就這樣一步步被社會、家庭造就的魔鬼所吞噬。(魔鬼即小女孩潛意思中對社會,家庭的憎恨,分裂的人格)
    小女孩出現異常正是在偷聽到母親和父親的通話後,惡魔的影像也在那一刻出現,說明正是「父親」引出了惡魔。女主角極有可能也受此影響,發現種種的「怪異現象」。
    年輕的神父亦同,電影中沒有提及他的父親,他對自己的母親也缺失一份責任而悔恨莫急。他曾經追隨上帝,放棄了榮耀的生活「要不是你去當了神父,你會是公園大道著名的心理醫生」,這是他叔叔說的話,連叔叔對他的埋怨都顯而易見。對自己人生的懷疑,加上當時的社會藐視信仰,導致他要轉換,「牧師再也做不下去了」。
    又是一個精神上深受摧殘的孩子「魔鬼的口糧」。他對母親有種近乎殘酷的冷漠,他的童年想必也是不快的,一把年紀也沒結婚,僅僅是在堅守著自己薄弱的信仰。也正因為他有信仰,壓制著心中的魔鬼(在他的夢境中魔鬼出現過一次,她的母親在地下道口時,一閃而過的畫面,小女孩有兩次,在靜脈注射時和驅魔時,說明兩個人的心中本就有魔鬼)。而在驅魔的過程中,他的信仰逐漸被小女孩的魔鬼擊潰,最終釋放出來。「不要聽他胡說」,牧師正是被小女孩給「感染」了,「惡的本性會在人的心中傳播,以脆弱的心靈為食物」。在被惡魔完全吞噬之前,還是信仰的力量拯救了牧師,他壓制住惡魔,選擇了和他同歸於盡,也向小女孩的惡魔證明了信仰的力量:不是每個人都會向他屈服的,寧死也要反抗,這就是信仰,也許是他的行為,讓小女孩在「驅魔」的過程中漸漸的相信了信仰,而他的死讓小女孩看到了實實在在的「信仰的力量」,牧師是燒死在繁華廣場上的殉道者,耶穌基督也以他的死拯救了全人類,帶走了我們的罪惡,小女孩心中的惡魔就這樣被帶走了(牧師是不是長得有點像耶穌?)
    牧師也曾經暗示過觀眾「這不是一般的精神病治療,有些人的問題來自信念」。是的,沒有精神病,沒有惡魔,一切都是人們自己的選擇。他們歡迎惡魔來到自己的身上,和他融為一體,做他的奴隸。
    這就是心理學說,至於那些超自然行為,影片本身就給出了解答「她的疾病能導致她出現異常的力量」每當科學無法解釋某種事物的時候就會給出這種種的解答,「潛意識覺醒的人類會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潛能」,觀眾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理解為電影本身為了達到藝術效果所運用的誇張手法,當然,這是基於你贊成我的解析學說的前提下討論的。
    以及那位電影導演怪異的死法也可以用這種「超常的力量」來解答,或者說完全是種巧合,警長也說過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是可能性太小了。導演是誰殺的,連女主角都承認是她女兒乾的了,這點毋需冗論,而且,小女孩殺他是有動機的,因為他和自己的母親太過「親密」,招致了小女孩的怨恨,她渴望美滿的家庭,潛意識中她可能將這位導演視為破壞她父母婚姻的元兇,所以殺死他,而他的死亡,更證明了假設的前提,為什麼只有他被殺?惡魔有強大的能力,有多少機會殺死別人甚至他自己的母親卻都沒有下手,他認為只有破壞她的幸福的人才是該死的。
    老牧師的死亡是一個隱喻---他是因迷信而死,這正是最難以理解的一段,信仰脆弱的人因惡魔而死,而太過迷信的人也會因惡魔而死。回想他的經歷,畢生信教,在伊拉克考古的詭異場面,在非洲的驅魔儀式(驅魔人前傳),給女孩驅魔進行的準備,他堅定的信奉著上帝,相信自己的力量足以戰勝惡魔。在年輕牧師離開房間後,房間裡發生了什麼,小女孩起先是被綁著的,她無法掙脫,老牧師死的時候女孩坐在床上,顯然是老牧師把她放開了,他親手釋放了惡魔,而這一次,他的信仰沒能拯救他,他是驅魔人,卻因魔而死,隱喻著信仰有時並不能拯救人。信仰能給人的只有堅定的信念,神的信念和魔的邪惡一樣是會傳播擴散的,老牧師雖死,卻將信念傳遞給了年輕的牧師,年輕的牧師結果驅魔人的火種,帶走了女孩的魔性,代替基督拯救世人,將信念留給女孩,他才是真正的驅魔人。
   
   
    三、偵探這個醬油角色意義何在?
    一個線索人物,穿針引線,為了將超自然的情節帶回到現實世界中,有人死了自然會有執法者調查,偵探在導演被殺後出現,他是第一個找牧師的人,他察覺到導演死亡的異常,也首先注意到了女主角女兒的異常,影片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但顯然是他將這些原本不關聯的線索聯繫到一起的,驅魔是他最先提議的,很可能醫院方面他也溝通過,偵探就像一個幕後操縱者一樣,很難想像一個現代社會的執法者會認真的提到驅魔、黑彌撒這樣的詞彙,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是無神論者很自負,這個偵探顯然是有所經歷的。他是真正智者的形象,他代表的是不可知論,既雖不迷信,也不將宗教全盤否定,在提倡科學的同時也要充分的發揮宗教的作用。屬於中立NPC。他甚至一直在提醒觀眾,這是一場電影,可能是怕他們害怕的無法自拔吧。
   
   
    四、現代科學能解決一切問題?
    這一點在《關於驅魔人的是個關鍵問題》中回答的已經很棒,我在此要補充的是,兩個極端。
    論現代科學,現代思想體系中最先進的思想是什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和愛因斯坦相對論媲美的人類思想也只有馬克思主義了,其中,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就討論了信仰的問題,簡單的說有這樣幾種形式:
    1、有神論
    2、無神論
    3、不可知論
    4、有神論……
    這是一個循環的模式,從人類最初階段對世界的認知依靠想像力,把認知能力之外的事物歸結為神的創造;到通過科技發現世界,努力通過科學解釋不可知的事物,由唯心「進步」到唯物的階段;再到身心結合的二元論,即不盲目崇拜任何一方(科學或者宗教)的現階段多元論;之後發展回歸一元論,即明確的發現(有神或無神)最終確定信仰。
    馬克思明確的指出,他並不排斥宗教的必要,人類從迷信經過懷疑到達堅定,有神論才是思想的最高境界,心中的神,科學的神,要嘛信,要嘛不信,不可知論和迷信等同是種「低級」的狀態。我們的社會信仰意識薄弱,但是在和人聊起鬼故事的時候總是經常說,鬼怪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影片中醫生提議的驅魔療法運用這種心理)。所以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中國人是看不懂的(沒有信仰的人是看不懂的),影片告訴我們一個概念:堅定信念。要嘛信,要嘛不信,徘徊於兩者之間的人,會迷失自己。(牧師的死)
    

    五、信仰得救贖?
    信仰的問題上面已經談了,原作者說的也很好,下面要說的是影片的恐怖點,又是我怪異的思路,無法接受的觀眾請做好跳躍準備。
    如果說是小女孩精神中潛伏著惡魔的話,再重頭看一遍電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同情?驚訝於影片的構思?還是別的什麼想法呢?
    那麼再換一種說法呢,惡魔既不存在於現實中,也不存在於精神層面上,而是小女孩本身就是惡魔呢?
    醫生為小女孩進行了各種的醫學檢查均未查出小女孩有疾病的癥狀,看到這裡的時候,觀眾們開始本能的懷疑科學本身的無能,彷彿充滿了嘲諷,但是更加嘲諷的在後面。
    首先是催眠,催眠喚起了惡魔,如果按科學的理解方式,這本身就是很扯淡的一件事,催眠本身就是不可能實現的事,而不可能實現的催眠居然喚起了藏在小女孩身體裡的惡魔,可能性只能是惡魔裝作被催眠。(這裡的惡魔已經變成一種精神狀態,可以理解為分裂的人格)
    第二、自來水冒充的聖水,牧師用自來水試探惡魔,惡魔中計,這有兩種可能,第一是他在裝,第二是女孩暗示自己這是聖水受到想像中的傷害,沒有第三種可能,所以兩種可能中不管哪種都在明確的暗示觀眾,惡魔是不存在的(高明的細節)
    第三、醫生的分析「人格分裂的真正病例不超過一百個」,也就是說多半的精神病人都是在裝作人格分裂。但是有些精神疾病又是科學所解答不了的,甚至連病名都叫不上來,可以暫且把小女孩的精神病歸結為這一類。如果不是,那還是只能說明——小女孩在裝。
    這是一個很恐怖很匪夷所思的結論。
    有人闢謠歷史上發生的真正的驅魔人事件,在黑暗時代的歐洲驅魔師並不罕見(中國當代西部偏遠的山中還有所謂的「驅魔人」),遠古時候的人們相信得病都是因為惡魔附體,他們生病不去看醫生,讓女巫噴點口水就行,有時候還真行,可能是心理暗示的功勞吧。隨著近代科學的進步,這種職業漸漸的消亡了,可能魔鬼也因為人類科學的進步敗退了吧。有人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了被惡魔附體的四種情況。
    1、精神病人,有信仰的病人,通過驅魔人的彌撒暗示他們魔已祛除,他們若真的相信,病情會有好轉。
    2、惡性疾病,生理上的病變,驅魔人通過心理的撫慰和藥物治療幫助病人「驅魔」。
    3、身心俱病,近代科學指出,心理上的病態會映射到生理上,心理有問題的人,身體更容易得病。而生理上的疾病更加的惡化心理的健全,驅魔人們這個時候起到了很有意義的作用,他們的出現能讓病人多少有些相信他能夠幫助自己,這時驅魔人再用心理生理同時療法治癒他們。好在歷史上對驅魔人這一職業是懷著褒獎之意的,他們不同於邪教巫師害人騙錢。
    4、病人可以的裝作著魔,這種情況很難界定,幾乎只有天知地知他知,除非他本人承認,但是這時候又已經不能斷言這種人是沒有精神問題的,因為正常人不會玩這麼低劣的遊戲。
    有警方調查過1949年的那場驅魔儀式,至今美國還有靈異發燒友小組調查那次事件,傳說總是誇大其詞的,(更有甚者扯道拍攝《驅魔人》的小女孩琳達布萊爾長大後還受這部影片的負面影響,導演也一生不順)。他們想找到事件的真相,那場驅魔會不會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殺人卻不用償命的計劃?《驅魔人》中的事件呢?若是帶著這種觀點看影片,自然會有很多和女孩超能力行為違和的地方,但若是在現實中的驅魔人事件為了殺人慾蓋彌彰呢?傳說中的驅魔人事件幾乎能和UFO,法老王的詛咒奇幻程度相媲美,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人心的邪惡如黑洞一般難測,邪惡只能滋生邪惡。在深夜的幻想中,我也這樣邪惡了一把。純屬笑談。
     
    六、床上的十字架是誰放的?
    導演?

    七、那個反覆出現的項鍊是怎麼回事?
    聖母像,象徵母性的光輝、至高的信仰、也像徵著「魔鬼的容器」(鐘擺的停止),或者是一種魔性的壓抑(狗也像徵著惡)……
     
    八、附身小女孩的魔鬼是什麼來歷?
    這個問題是我最想回答的問題,我不想回答6和7,因為他們太哈姆雷特。而這個問題卻是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誤解。
     說到伊拉克,觀眾們慣性的想到伊斯蘭世界,他們的意識中已經把電影中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淵源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坦白的說,除了老牧師在伊拉克的場景中,我沒有看到任何關於伊斯蘭教的影子。
     這魔鬼來自蘇美爾文明,沒錯,就是古巴比倫,前24世紀被滅了。那個長著翅膀的魔鬼是蘇美爾文化中的病魔,名叫帕祖祖,好奇的觀眾可以查找一下關於它的資料。
     它的來歷太複雜,我不再冗訴,我要說的是他為什麼會出現在影片中。因為它是無害的,如果導演真的選擇一個伊斯蘭教的惡魔,那麼這部影片就染上了政治的色彩,伊斯蘭世界會不爽,他們會抵制這部電影,那麼,繞道抄他們祖宗的後路,讓這個滅亡的文化重現,這點他們就沒話說了,而且同樣能黑到伊斯蘭,老美真是高明到殺人不見血呀。
    影片中帕祖祖多了條蛇狀的陰莖,高高的勃起著。還有教堂中聖母像胸部和陰部的錐狀物,那顯然像徵邪教的褻瀆,邪教徒曾經用錐子強暴修女,帕祖祖的這種形象和少女用來插自己的下體十字架都暗示著父權,而相對的,影片想表達的思想之一,女權,也通過「暴力」的手段浮現出來。
     

     九、軸心文明
     影片和伊斯蘭無關,恐怖來源於宗教背景,不信教的人自然無法理解。他之所以能拿奧斯卡,是因為他講的東西很廣很深很符合當時的美國國情和審美趨勢,社會現象,家庭倫理,眾生相,宗教信仰,信任與關懷等等,很難有一部劇本能涵蓋這麼多的內涵。

     十、終極關懷的覺醒
     最後,畫個圓圈,解答一切題外的但是確實存在的疑問,那就是信仰。
     我說我是個有信仰的人,實際上,我現在不信任何宗教,但是我知道,將來我會信的。因為我最尊敬的兩個親人都是聖徒。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也能對著十字架吐口水,但是在我認識到信仰的力量之後,我再也做不出褻瀆的事情,甚至聽「fuck jezz」這支樂隊的歌曲也被視為罪孽。信仰的感染力太過強大,在人最無助的時候就會向他折服;而對於老人來說,信仰是件美好的東西,他們相信有天堂,老人們,在人世間受了這麼多的苦,如果你還要告訴他們,世上沒有天堂,人死後什麼都沒有,那無疑是在將他們推向地獄,如果沒有天堂,那麼這個世界就太殘酷了。人在世上受難,死後仍不得安息,信仰即是為了拯救死後的人。
    至於人死後去哪,我相信能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的理論,我現在是個無神論者;有朝一日我也會「昇華」為有神論者,那時我信的可能不是某位神明,也不是科學宗教,而是信仰先人的一種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