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匙
2013-11-13 23:03:58
符號背後的靈魂
看到後來,溥儀每笑一次,我都會心痛一次。
覺得這部片子和大明宮詞一樣,從不刻意美化所謂宮廷的繁華富麗,這卻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古代的照明除了日光,燭光,最多也就是縱火了。
那時候的宮廷應當是陰暗的, 尤其是夜裡。石板的地面也應當是不平的。沒有那麼多華麗的工藝。人們的面容也並不是那麼精緻,妃子的臉上就該是有明顯的粉牆和眼線。
這才是真的宮廷,才是真的紫禁城。
皇帝的衣服富麗,卻黯淡,正如這整一個宮廷,就是一場尚待磨滅的夢。
導演的自然光的選擇,真的是令人感動。
在豆瓣上選了這張海報貼上來,3歲之前,溥儀還算是一個完整的有個人思考的人。可是三歲那年,在大殿裡看到攤在寶座上如同鬼魅的慈禧,接受了自己父親的禮拜了之後,溥儀便再也失去了一切的自由。
看到一句話,說溥儀是當時的中國,最沒有管教、也最孤獨的孩子。
「門」的意象出現了很多次也是分明顯的帶著整個的情節的流動。
幾句「Open the door」里,溥儀失去了阿嬤,失去了從三歲便失去過一次的母親,失去了婉容。
真的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孤獨。
溥儀從來沒有開心過,至少在電影裡是這樣展現的。他也有過政治理想,他也有過替自己的滿洲國和滿洲國人民奪回國家的熱情。可是從一開始他便註定了是一個傀儡,是慈禧用來美飾清朝尚存的棋子,是日本軍用來進軍亞洲的傀儡皇帝。
當戰犯看守所所長指紋溥儀為什麼承認了所有的指控,溥儀問道:「你救我,不就是利用我的嗎?」那種深入內心的絕望和孤獨,真的是會讓人心痛的。
至少導演讓我感到了他內心對於溥儀這個人物深深的同情。
他這一生都活在陰謀里。無上的皇家榮耀,不過讓他成為了任由局勢拜拜的華飾罷了。
演員演得很好,尊龍那張氣宇軒昂的臉正是符合了皇帝的氣場,而目光里游離不定的不安、恐懼和沒有底氣的驕傲,才是溥儀真正內心的體現。
我特別想知道,到底有沒有在溥儀晚年對他的採訪。我真的想知道,當他需要以買門票的方式進入自己長大的紫禁城,那個他一直一直想要逃離的紫禁城的時候,他內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感情。溥儀畢竟是個活生生的個體,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感情,可惜在這洪流般的歷史裡,他的名字那麼響亮,可是他的靈魂早已就不再被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