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

破浪/破浪而出/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7.8 / 71,905人    159分鐘 | USA:153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尚馬克巴爾 艾蜜莉華森 卡琳卡特莉吉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啊砸

2013-11-14 05:43:01

邊緣人的談資論價


  破浪作為道格瑪95運動的典型電影,不僅僅在於良心三部曲中出色的一部,同時在這三部曲中表現的不用於此的表現手法但同時都契合一個主題,在於人與社會的關係脫節以及邊緣化人物的死亡現狀,不得不說的是「良心」這二字拷問更多的是觀眾。

  實際上,作為手持DV拍攝的方式拉斯馮提爾更多的是將觀者置入到一個平行關注這一視角中,也就是所謂的限制敘事,他區別於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更多的將鏡頭推近於人物的臉龐,即使這部電影細細數來還是存在著大量正反打的基本拍攝元素,那麼在小景別加上大特寫的手持拍攝上,更多的貼近實際拍攝現場的原貌,視為粗糙,道格瑪認為這樣的一種表現方式能貼近生活的側面;在這樣的狀況下,導演會更加注重劇本的雕琢和演員運用表演的塑造能力,所幸在丹麥這兩項基本都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文化軟實力,無論如何他們規避了和他者技術上的缺陷與此同時採取了取長補短策略,這實際上是道格瑪「十誡」的實質意義,這些戒律基本只適用於於丹麥和一些第三世界國家,若換到第一世界好萊塢和第二世界西作者電影的情境下,定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格局。

  說到「十誡」,並不是每部獲得道格瑪稱謂的電影就已然完全遵照了這些規則,現在到溫特伯格最新的貼有道格瑪標籤的電影「狩獵」,採用人工光源;不說遠的,就說說這部《破浪》,電影結尾展現天國之鐘的鏡頭就是完全違背了「十誡」;但實際上,小組成員們並不會因此否定他,原因在於他們自己都做不到這樣的規定,到頭來只求「意蘊」到達而非「形式」一致,這也是被大多數影評人評價道格瑪為「裝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到影片,破浪所關注的主角立足在於一個邊緣人,邊緣人的形態設置使得觀眾在進入情境之中是作為「普通旁觀者」這樣一種特殊的視點來關注故事敘述的,在見證了所有事情的發生的時候,在最後結尾之時,視點轉成了上帝視角,實際上對於觀眾來說這樣是一種自我身份的一種昇華,而我們在觀影過程也不由的處於道德至高點來批判劇中所有的人,經過偽裝的視點「平起平坐」的誘發了自我的「憐愛」,但絕不是感同身受,電影在結尾後,觀眾更多的並不是對於「憐愛」的情感宣洩,而是上升為上帝視點後作為「上帝」的歡愉,和遠離這樣的環境而保持的「慶幸」,總結為觀眾的情緒並不是感同身受的,而是悲憫天人的。

  僅僅是這一點,對於溫特伯格的電影擁有真正刺傷觀眾的痛感,即使他的作品並不多(奉勸一句溫特伯格遠離拉斯馮提爾,沒有他的三合溫特伯格拍出來的基本上都屬於經典之作)無論是解構家庭的《家宴》,還是對於烏合之眾的最佳註釋的《狩獵》。溫特伯格更善於將中心人物推向邊緣,這實際上比單單展現邊緣人來的更好,效果更棒。

  良心三部曲都是在於有心理問題女性走入深淵的故事,細細想來,非常刻意,而且實際上就像看家庭倫理苦情劇,但也就是拍攝手法新穎和技術上的成熟,當然還有劇本的嚴謹,掩蓋了許多的不足,但僅僅在於「良心」這二字的剖析上,實際上完全不夠。

  女性在這部電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反基督者》給提爾完全的找了回來,現在想來也挺有意思的,「良心」三部曲神女性的「神明」是被當做神經病對待,在《反基督者》中女巫的力量得以完全的展現,提爾在展現女性的力量的時候不僅僅在於精神的堅強和肉體的脆弱來進行二元對立,同時在「精神」這一層面提爾簡單的複述為力量的由來僅僅是「女巫崇拜」在作祟,這在《反基督者》中有了很好的詮釋,這樣的詮釋可以始終貫穿於提爾的所有電影的女性角色的設定,而BESS在進行「邪靈」祈求中也十分自然的得以回應。這模糊了人物精神和神經的界限。

  事實上,所謂獨特的風格:章節分段基本上屬於節奏調和的作用,得益於7張美輪美奐的畫面和悅耳的歌曲,使人感覺再不那麼的無聊,想想白痴把,為何這部電影比白痴有著更好的觀影體驗,章節分段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時觀眾們都試圖從這些章節導讀中進行符號解讀,別逗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隱喻只有一個作用:INTERMISSION

  提爾加油,即使你的出片量出奇的高,但和你的老相好溫特伯格有著不小的差距,別再糾結那些殺手小偷強姦犯了,將視點立於普通人,做到去神經質,也許會更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