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塵世流年

2013-11-17 17:20:00

《影迷》:迷失的人生


 文/塵世流年

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被稱為「詩意哲學電影」,他的幾部電影開頭的片段很有震撼感,這種震撼感來自不加修飾的直接。比如《殺人短片》開頭的動物屍體,《機遇之歌》的男主角吼叫,這部《影迷》也是一樣,一隻鷹正在啄食捕獲的鳥,在我看來這是表示自然界的真實與殘酷,弱肉強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則,一直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這部發行於1979年的電影,製作在當時冷戰時波動較大的波蘭,所以想要了解這部電影,就必須了解當時波蘭的社會背景。二戰時以著名的「閃電戰」拉開帷幕,德軍先佔領波蘭大部份領土,而此時的蘇聯不失時機的上演一幕落井下石的好戲,突破蘇波邊境建立起東方防線。此時波蘭已被瓜分,而二戰結束後,波蘭作為蘇聯的衛星國,被定位在社會主義陣營之中。所以波蘭的政治經濟體制完全照搬蘇聯。重視重工業而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發展的計劃經濟體制導致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日積月累的民怨不時的爆發,而蘇聯包辦的傀儡政府卻採取高壓政策,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隨後導致了波茲南大罷工,此時波蘭人民已經覺醒,想要做出目前的困境,必須擺脫蘇聯的統治,不然一切都是痴人說夢。

主角菲臘所在的時代正是動亂期,只有他所在的那個地區運動還不太激烈。故事的開頭很簡單,菲臘為了慶祝女兒的誕生買了一台攝影機,用它來記錄女兒的成長。但是菲臘所在的公司正在搞一個活動,想讓他拍攝現場。由此菲臘喜歡上了攝影,不只是拍攝工作上的還有生活上的。其中一個事件讓菲臘領悟到攝影的魅力,他一個朋友的母親去世了,而菲臘卻有這位母親的影像,他的朋友被影像深深地感動:「現實中人死去了,影像中的人卻還活著。」由此可以看出攝影是多麼重要。但隨後矛盾也接踵而至,公司經理告訴菲臘不要隨便拍,尤其要將殘疾工人的影像抹掉。這時顯示出當權的保守勢力希望用影像來粉飾一切。菲臘攝影動機是很單純的,他只是想記錄身邊的一切,給別人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到了自己的價值,但正是這種真實給他以後的苦惱埋下了伏筆。

隨後菲臘帶著沒有任何刪減的底片去參加評選,受到了專業評委的認可並獲得了季軍。而大導演看了他的影片後也是非常欣賞。他的這種風格也被電視台的編輯看中,邀請他做專業紀錄片。這時的菲臘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榮譽感,好像有一扇藝術的大門為他打開,只要進入了這扇門就走向一條光明之路去實現他心中偉大的藝術理想。但是可以看出菲臘之所以成功不是他有藝術的天賦,而是他的影片符合當時的特定歷史時期,那些欣賞他的人正好是與當權勢力對立的改革派,他們以為菲臘的立場是和他們一樣的。他們希望菲臘用這種真實的風格去喚醒大眾,讓他們了解真相對抗當權勢力並支持改革派。這一切看起來只是一場誤會,菲臘以為得到了榮譽感,改革派以為得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志。

隨後劇情急轉而下,菲臘的同事因為支持他受到公司的排擠被解僱,而妻子也埋怨他不顧家只顧事業離他而去。這時的菲臘迷茫了,猶如走在迷宮之中不知何去何從。如果堅持理想就會受到當權勢力的打擊,如果放棄理想就會和普通人一樣碌碌無為度過一生。沒有人去指引他,最後陪伴他的只有攝影機。他困惑的是只是想用攝影機真實的記錄身邊的一切去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為什麼這種行為卻深深地傷害了親人和朋友。最後菲臘將鏡頭對向自己,希望從鏡頭中追尋過去的歷史,找到這一切事件的主因走出這讓人不知所措的迷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