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決勝機密--Paranoia

偏执/无间暗战(港)/决胜机密(台)

5.7 / 32,248人    106分鐘

導演: 羅伯路克提
編劇: 巴瑞李維
演員: 安柏赫德 連恩漢斯沃 哈里遜福特 蓋瑞歐德曼 安貝絲戴維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elitse

2013-11-18 21:58:26

妄想症引導人民 ——智慧型手機·《金錢的力量》·資本主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感謝並保留原創作者:空語因明 所有版權資訊;

0】《偏執》,這是個莫名所以的影片名字,它過於心理學化,過於神經質,以致於和該影片的內容似乎並不相宜。與影片名字的莫名所以相比,該影片的大致情節還是相當清晰的:兩家資訊技術公司圍繞著創新的智慧型手機技術展開商業間諜與反商業間諜的活動。智慧型手機引導了該影片劇情的發展,這是目的因。劇情所演活動的動力因是爭奪利益,不論是兩家智慧型手機公司還是被派出充當商業間諜的男主角,都是被金錢的力量引導著。《金錢的力量》對於該影片而言倒是個符合的名稱,比「偏執」或「妄想症」更容易領會。從內容上看,片名「偏執」包括的含義的就是以上兩者:智慧型手機和金錢的力量。而它們之所以成為偏執的,根植於它們的社會背景,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這是形式因。因此,通過這樣的邏輯分析,該影片的名字「偏執」並非那麼莫名所以,它演繹的正是「偏執」或「妄想症」引導人民的故事,這種偏執分為三方面:智慧型手機,金錢的力量,資本主義。

【智慧型手機引導人民】
1】從題材上看,《偏執》()是一個應景的商業間諜片,該影片讓智慧型手機技術成為商業間諜活動的目標,它所涉及的商業領域是充斥在現時代中的資訊技術行業或智慧型手機行業。在這個數據大生產和複製為王的時代,資訊技術行業容易發生模仿,這尤其指那些傾向通過模仿佔領利益者,但又拒絕模仿,這尤其指那些試圖通過研發創新獲得高額利潤者。模仿與創新之間的矛盾左右著資訊技術或智慧型手機公司的發展。擺在這些存在者面前的問題不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成了「to copy or not to copy」。為了生存下去,模仿與創新都成為資訊技術公司必不可少的策略。一個技術創新的想法,某些時候比不上一次大膽的模仿,或者說竊取技術。

2】模仿或複製,正是智慧型手機的強大生命力所在。智慧型手機近似瘋狂地被複製,不斷複製的結果是它們網住了生活。智慧型手機行業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展開著階梯狀的存在方式。智慧型手機恰如新物種侵入到沒有天敵的生態系統中那樣,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甚至主導著生活方式。智慧型手機需要得到人們生活生態的接納。智慧型手機的廣告暗示給人們,讓人們見識它的力量,使人們意味擁有了智慧型手機,也就擁有了它的力量。廣告總是容易使消費者忘乎所以。當人們相信了智慧型手機廣告傳達的觀念,他們也就樂意讓智慧型手機殖民到他們本已脆弱的生活生態中。人們樂意關注智慧型手機,有些人還將擁有緊跟潮流的智慧型手機當做他們存在感的保證。就這樣,智慧型手機成功地讓它們的複製能力植根在生活中,佔據生活方式。

3】智慧型手機在促進資訊交流的同時,也壟斷了資訊,將依賴資訊的人們禁錮其中。解放和奴役如此辯證地統一著:智慧型手機是資訊的解放者,同時,它也是資訊的奴役者。當存在者單純地嚮往自由,放棄對資訊的主導,遠離思想的勞作,將資訊和思想交給一個叫做智慧型手機的客觀之物時,存在者也就成為智慧型手機的奴隸。智慧型手機成為被膜拜者,它之完美地不可或缺,成為「神器」。 智慧型手機帶來了人類解放的新教義,那些奉智慧型手機為新神的人們,組成新的教徒:低頭族(Smartphone Addicts),基本教義應該就是,「智慧型手機引導人民」。

4】智慧型手機是資本主義資訊技術時代之妄想症的物質承載者。在這個智慧型手機引導人民的時代,當人們發現智慧型手機可能侵蝕生活意義的時候,那些仍然試圖捍衛生活意義的人追問著,「To Smartphone or Not to Smartphone,that is a question!」大概,這一追問仍將繼續迴響著。知性的人應該明白,雖然「智慧型手機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未加審視的智慧型手機是不值得擁有的」。
 
【金錢的力量引導人民】
5】《偏執》不是一個頌揚資訊技術創新或智慧型手機創新的影片,它不是在宣揚某個資訊技術公司的創新文化(比如《實習大叔》),它也不是在宣傳某位智慧型手機創新人物的人格魅力(比如《賈伯斯》),相反,這裡得到強調的不是技術創新,而是竊取技術或商業間諜活動;得到側重展現的不是資訊技術社會的商業繁榮,而是在資訊技術社會中仍然延續著的人性的陰暗面:貪婪,互相謀害,利益紛爭…這些都是金錢的力量在主導著。

6】講到技術模仿或竊取技術,該影片中是這樣說的,「畢卡索說過,好的藝術家是複製而來的,偉大的藝術家是偷竊而成的」(或:A good artist borrows, a great artist steals.),「世界上沒有什麼原創的,我們都是竊取別人的靈感」。據說賈伯斯引用過畢卡索的那句話,一些資訊技術公司的事業也在不斷詮釋著那句話。畢卡索的那個論斷表明,原創其實只是傳說或神話,它的真正內容是模仿與掩蓋。這可以作為某些資訊技術公司的生存哲學。中國的某些資訊技術公司就是通過複製,模仿,「竊取」,一步步地成為資訊產業巨頭。它們已經佔領了中國人的資訊生活。大概在商業的觀念里,利益總是先於道德的。這大概也沒有多少需要指責的,否則將可能使人陷入虛偽的境地。作為消費者,他們享用的正是那些模仿或竊取來的資訊技術產品。

7】當然,在資本主義的語境中,不論是物質意義上的竊取,技術意義上的竊取,還是情感意義上的竊取,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當資訊技術或智慧型手機行業發生盜版或者竊取等不道德行為的時候,利益所涉公司所尋求的是金錢補償。如果不涉及私利,道德責備是非常虛弱的。消費者也並非那麼具有道德觀念,如果不危害到他們的私利,他們幾乎不會在乎什麼道德困境。道德判斷是空洞的,只有金錢才具有力量。

8】解放與奴役仍然如此辯證地統一著:金錢是身物的解放者,金錢也是身物的奴役者。在影片《偏執》中,決定角色情節發展的是金錢的力量,幾乎沒有什麼道德原則在左右著角色的選擇和判斷。該影片的男主角是一個資訊技術工作者,他喜歡搞智慧型手機,可能他內心中有事業志向,但並沒有在行為中表現出來。他雖然抱怨資本主義的分配制度,但並沒有轉化成什麼道德原則。即使當他得知父親的醫療保險將被撤銷的時候,他也沒有和智慧型手機公司的老闆決裂,而是期待所在的電信公司老爺能夠採納他的智慧型手機應用項目,施捨給他一個機會。但他卻在被公司老爺嘲諷一番之後,被趕了出去。這時候,本以為他會從道義上找到一個理由,以此對電信公司老爺進行計劃周詳的報復,就像《盡情遊戲》或《幸運數字斯萊文》之類的,即便像《入侵華爾街》之類的也不錯。但他沒有。在被公司老爺趕出去之後,他所想到的也只是盜刷公司信用卡裡的錢,他想到的只是幼稚地享用金錢的力量。結果就是他被原來的公司老爺發現,被迫充當原來公司的商業間諜,這時候,他看到的仍然是公司老爺應許的金錢回報。……雖然在接近結局時,根據他的協助,兩位電信公司老爺被捕,但那更多地是防禦式的行為。最後的完滿結局也只是他獲得了金錢方面的滿足。至於影片中的友情與愛情,也表現為金錢的左右。

9】金錢的力量引導人民,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驅動,理所當然也是資訊技術時代資本主義的驅動。金錢的力量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謂的自由之源,在它的作用中,產生了各種資本主義的偏執狂癥狀或妄想症。錢網恢恢,疏而不漏。
 
【資本主義引導人民】或【馬克思主義引導人民】
  10】影片《偏執》展現的情節屬於資本主義制度偏執或妄想症的表現。該影片並沒有像許多時代之中的影片那樣粉飾當代的繁華,粉飾資本主義的美好,它展現了資本家或公司老爺的狡詐,貪婪與偏執。「當工人們被最低階級的薪水所束縛的時候,公司老爺們卻過著奢侈的生活」。該影片也通過男主角的話語表達出資本家佔據高額利潤,並且罔顧道德地追逐利益的狀況。這些是資本主義偏執或矛盾的表現。但是整個影片的馬克思主義領悟並不高,它並沒有將「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揭示出來。男主角只是像抱怨似的表達著對資本主義的不滿,卻沒有將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提高到階級意識的高度。男主角的觀念和行為表明,資產階級或技術工作者的觀念仍然被資本主義金錢的力量軟化著,他們也像資本家那樣追逐金錢或利益,他們沒有意識到反資本主義革命的重要性。

  11】智慧型手機對人們的奴役,金錢力量對人們的奴役,都是資本主義偏執的結果。要克服這種偏執,就要擺脫資本主義的引導,讓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引導人民!馬克思主義早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必然導致國民貧富差距擴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毫無顧忌的分期付款和銀行貸款烘托出市場繁榮的假像,資本家被利益所驅使,盲目擴大生產…總之,資本主義在本質上就是偏執的,馬克思主義可以科學地治癒這種偏執的癥狀。

  12】從理想上來看,確實應該讓共產主義引導人民。然而,現實是另一番景像。大概不能苛責影片《偏執》中男主角的階級意識水平低,因為他所面對的世界是資本主義壓倒性勝利的世界。社會主義的領頭者蘇維埃聯盟已經解體嗚呼,少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修正主義化了,可能仍然純正的社會主義被限制在小範圍的北高麗國內,而那裡的領導者也只是忙於建設他們的「社會主義仙境」,無暇左顧右盼……整個世界已經籠罩在資本主義妄想症的陰雲之下,怎能不讓嚮往解放的人們為之鬱悶。

  13】雖然資本主義的陰雲密佈世界,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產主義的星星掛滿天,將仍然閃爍在人民心中,引導人民。

【結語】
00】有人說,這部影片是華而不實,單調乏味的驚悚片,看它就像看別人發簡訊一樣激動人心。於是,我覺得,寫一篇關於它的長消息,大概也會相當激動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