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65,979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拉麵

2013-11-19 06:48:29

太空是個巨大的隱喻 兼論《地心引力》到底牛逼在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一年只能推薦一部電影,去年我會推薦李安的《少年派》,今年就是這部《地心引力》。看片的過程中無數次把兩者聯繫在一起,都是故事極簡,空間封閉,技術牛逼,且給觀眾以闡釋的餘地。當然也有人認為「神片」和「影史最佳太空片」實在過譽,質疑聲主要集中在影片的故事性和思想性不夠。事實上對於業界來說,該片的主要革命性意義都集中在遠離一般觀影群體的技術層面,所以「不明覺厲」並不適用於這部電影。而技術的東西即使掰開了揉碎了告訴觀眾,接受起來也確實需要花點時間。
但似乎真的有必要說說這些牛逼的技術。就像不信邪的卡梅隆為了拍出《阿凡達》自己造出一套3D拍攝設備,阿方索·卡隆的團隊為了拍《地心引力》也做了不少發明。比如那個最著名的LED燈箱,就是導演追求極致逼真的太空光線的產物。它的外形酷似一個中空立方體,內牆由196個面板組成,並安裝了4096個LED燈泡,亮度、顏色、變化速度都可隨意調整。燈箱的主要目的是向主角投射適當的光線,這種效果是不可與傳統燈光的效果同日而語的。大部份時間,演員都要對著燈箱表演。
     還有製造無重力效果,普通的威亞無法抵抗人體的鐘擺效應,與卡隆要求的飄浮狀態相差甚遠。所以特效總監尼爾·考博德研發出12條鋼絲系統,每條鋼絲都有獨立的馬達和絞盤,布洛克的身體兩側分別綁上3條鋼絲,然後一邊3條固定在臀部兩側,這樣就能將她懸掛在空中。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部片子的3D並非原生拍攝,而是後期轉制的,但效果卻是驚人的好。不能否認卡隆在這方面有炫技的嫌疑,急速繞行的飛船碎片、女主角的淚珠,都能夠很好地凸顯3D效果,這也是我看過3D效果最好的片子。不過由於影片70%以上都是通過CG製作,而且場景也具有先天優勢,比如在廣袤的宇宙和渺小的人體對比更容易產生立體感,宇宙飛船狹小閉塞的空間也比較適合凸顯景深。所以這方面來講,還是《少年派》走得更遠一些。
還有演員,據說原本桑德拉·布洛克的角色最初屬意安吉麗娜·朱莉,在不知道什麼原因朱莉退出後,學歷上也許是好萊塢最能理解卡隆的哈佛才女娜塔莉·波特曼頂上,但那時她懷孕了,經不起長達6個月的體能訓練。瑪麗昂·歌迪亞、雷切爾·薇茲、娜奧米·沃茨、斯嘉麗·詹森、艾比·考尼什、布萊克·萊弗利、西耶娜·米勒等都曾為影片試鏡。直到最終花落憑藉《弱點》重新崛起的布洛克。克魯尼的角色原本由小羅伯特·唐尼出演,不過他也因為檔期問題退出。但可以看出,怎樣的一部電影,能讓好萊塢的眾多影帝后都趨之若鶩,那時候這部電影僅僅是一個劇本。
所以在所有的質疑中,我最不能同意的就是影片因為故事太過簡單而缺乏深度。《地心引力》為什麼能在北美大火,只論技術,我相信外國觀眾算是見多識廣的,持續的好口碑還是植根於影片的主題立意,沒見過哪部技術科教片可以坐上票房榜冠軍。實際上《地心引力》是一部披著太空外衣的loser片,主角馬特和瑞恩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而人生中的任何一場艱難苦痛都不會遜色於那場碎片風暴。在這些考驗面前,有人會因為痛苦而放棄,就像馬特;有人會戰勝自我,重獲新生,就像瑞恩。在訣別的時刻,馬特一再對瑞恩說「你一定會活下去」,因為她是他未競的希望。面對曾和自己有過相似遭遇的人,我們的心情是複雜的,如果時光倒流,是不是我也能做出和現在不一樣的選擇,選擇堅強一回,然後重生?既然我已經失去機會,那麼就請你替我好好走下去。
有人說20分鐘對於克魯尼來說實在是太短了,可他在片中的作用卻舉足輕重,他和女主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展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可能。他是你,是我,是可能的瑞恩,是每一個被人生傷過後放棄的人。而瑞恩是更光明的可能性,但如果沒有馬特,她也不會獲救。是他一再對她說「你要學會放手」「別放棄」。瑞恩在最後啟動神舟前說:「我可能會順利返回地球,也可能在十分鐘內化為灰燼,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坦然接受。」放下,然後重生。這就是我對《地心引力》的全部理解。
有幸當面問過導演阿方索,會不會覺得故事實在太簡單了?他回答說,這是刻意為之的,因為只有把故事元素簡單化,觀眾才能把自身的經歷放到其中(《少年派》同理)。有人批評我影片結尾太過光明,我不知該怎麼回答,但我不想為了深刻而讓她死掉,這是一個關於重生的故事,這個故事將來怎麼樣,我們也不知道,因為她降落在荒野當中。但至少她完成了一個使命,完成了一個歷程。改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也許會迎合某些人的口味,但那個故事不是我想講的,這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至於拍攝這電影的初衷,阿方索諱莫如深,似乎並不僅僅像外界所傳的那樣,只為了完成兒時當太空人的夢想。他可以分享的是,他曾經遭遇過如宇宙碎片般的災難,「它們就像繞著地球那樣繞著我,隔上一段時間就會給我一次撞擊。」而他說,想要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除了自己,沒有任何外力可以依靠。
人生並不比大自然更好對付。故事的結尾,瑞恩雙腳站立在地球的土地上。那個曾帶給她危險和折磨的太空就在頭頂,也曾停留在她心裡。只是除了一句「謝謝你」,她似乎再也不能說些什麼,因為放下了,新的路就在前方。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阿方索所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太空,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隱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