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郭蘇一

2013-11-20 03:29:58

《地心引力》 我驚嘆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




其實我為這篇文字想了不少其他的標題,比如《無重力的眼淚》、《小盒子拍出的宇宙無限界》、《偉大的電影 電影的偉大》,但我在完成整篇文字之後,發覺自己深刻感知的是,電影是時代的產物,電影工業的發展依賴於科技進步,而科技與創新會很快地反映在電影工業里。

這就是我看完《地心引力》後最深的感觸,我真想知道電影裡面每一個鏡頭都是如何拍攝和製作的!

在我看來,《地心引力》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它的故事非常簡單:一位痛失愛女的太空人竭力重返地球的故事。電影類似於一出獨幕劇—— 一條故事線,戲劇衝突迅速展開,結構緊湊,不更換場景。縱然這部電影是一個有關重生、有關逆境、有關人如何經歷磨難、應對逆境故事(還是一個關於女人的故事),我也幾乎由始至終熱淚盈眶,但我更驚嘆於這部電影拍攝所運用的先進技術,以及電影所展現出的現代科技與創新的力量。

幾乎我們所有觀眾都沒有去過外太空,《地心引力》讓我們著實體驗了一把在宇宙探索時的感覺。個體逐漸堙沒於無限的宇宙空間,遠望著斑駁陸離的地球,逐漸遠離人類的語言,靜謐的感覺無處不在。你會發現你是孤獨的、獨立的、主宰著自己的身體與精神的就是你自己。

而能夠讓觀眾身臨外太空的最重要的兩點,也是拍攝製作中難度最大的兩點,就是零重力的表現和長鏡頭的運用。

《地心引力》運用了很巧妙的辦法來滿足『零重力』的表現,他們製作了一個LED空心大燈箱,(高六米左右,寬3米左右。裡面的牆面是196個面板,0.6*0.6米,每個面板上有4096個LED燈)。兩位主演就在這個燈箱裡表演,然後被攝影機拍攝。不用綠幕,燈箱就相當於地球,提供了從左邊(或者右邊)射來的反射光線,後期經過電腦製作,在螢幕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巨大的地球。而這樣的創新和拍攝方式確實史無前例!而在『零重力』的基礎上的長鏡頭,是另外一個強大的挑戰。電影開篇的第一個鏡頭長達17分鐘,我想是Bot&Dolly的機械攝影機IRIS裝備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了使地球、太陽和整個宇宙呈現出真實、美感和高對比度,在後期中還加了很多的鏡頭效果,比如滲透,閃耀,色差 ——這些元素在一般電影裡都看不到。

《地心引力》真實地再現了外太空環境,是因為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對宇宙空間有了探索和發現;而作為電影本身,它又運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功地向觀眾講述了這個故事。電影的創作和對新領域的探索,這兩者都是科技的產物,但都不是冰冷的,而是都依賴著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新和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來完成的。這部拍攝兩個月、後期製作十個月、製作成本1億美金(時光網資訊為1.5億)的電影,截止至11月18日全球票房已達到5.15億美金。

【內容參考】
① 《地心引力》誕生記 http://107cine.com/stream/25582/
② 票房資訊Box Office Mojo : http://www.boxofficemojo.com/movies/?id=gravity.ht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