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改之理

2013-11-20 08:06:15

給予星星下的嘈雜聲一個意義


  一、「在太空,沒有人能聽見你的尖叫」

     這是《異形1》的宣傳語。在那個著名的預告片裡,只有一個孤立在群星中的飛船的大遠景,只有這麼一句標題,當然也不會有聲音。同樣的構圖出現在《2001》太空漫遊里,人工智慧hal犯下了一樁謀殺案,將太空人彈到無邊的宇宙中去。然後又出現在《地心引力》中。本片開始於一個固定的長鏡頭,蔚藍色的地球佔據了螢幕的80%,右邊緩緩駛入了一個白點,走進看才知道是一艘穿梭機,再走進才知道穿梭機上邊還有一個更小的黑點,那是一個人。這個畫面重新標註了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不像你在所有太空歌劇中看到的那樣。我們才是塵埃,星星不是。

     然後災難來了,我們的主角像狂風中的樹葉一樣被任意擺佈,鏡頭跟著她在星空下飛舞,然後這個以長鏡頭著稱的導演幹了一件驚人的事情,他讓鏡頭走進主角,穿過它的氧氣罩,然後轉過來,代替她的眼睛感受這一切。然後我們彷彿進入了一場第一人稱的視訊遊戲,而在《人類之子》裡邊,我們就玩過一次完全只用影像呈現的《使命召喚》。觀眾進入了戲中人的身體,看到了她看到的東西,聽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在無線電所能觸及的地方,那確實標示出她的恐懼,而在太空,沒有人聽見她的尖叫。

     這是講述一個人如何求生的影片,類似《127小時》,只不過背景湊巧在太空而已。事實上,影片的靈感來源於導演兒子的一個劇本,劇中的兩個遇難者正是在荒野中,導演感覺如果發生在太空會比較有意思。因此,說這是科幻片也並不準確,因為科技背景完全是現代的。只不過除了《阿波羅13號》以外,似乎沒有影片表現過這些人的命運。和《阿波羅13號》有nasa撐腰(能夠進入模擬零重力的高速上升並高速降落的飛機)不同,阿方索卡隆所有的視覺奇蹟都是在攝影棚和電腦中完成的。為了對接實景拍攝和cg處理時打光不一致的問題,他們專門發明了一個led的盒子,可以任意調整光源,虛擬的場景通過燈光獲得了實體;當然也是為了配合導演對長鏡頭偏愛,很多可以用實景的部份統統以cg代替。電腦生成的長鏡頭算不算作弊?等你真正坐在影院裡你會感覺考慮這種問題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我們喜歡體現當時最高技術水品的特技片,我們同樣喜歡通過一些奇思妙想用老方法去解決新問題(例如為了表現太空人失重狀態的動作,本片使用了傀儡技術,不同的是,被線牽引的不再是道具,而是演員!),我們尤其喜歡特技和敘事互相促進的電影,我們最最喜歡那種能讓你不得不在影院觀看,而且最好是imax的電影。太空是偉大的,沒有任何一塊螢幕能夠裝得下它,但你至少可以選擇一塊裝得最多的螢幕。

                 二、「我們並非生活在一顆孤獨的星球上,而是居住在群星之間」

    羅傑伊伯特在評論《2001》太空漫遊的時候這麼說。不知道為什麼,本片被很多人拿來和它做比較,我也經常會聯想到它。事實上,對於我來說,很多科幻片都不過是《太空漫遊》的一個註腳,《普羅米修斯》不過是它的異形版,《火之鳥》不過是它的漫畫版,而《地心引力》,不過也是另一個《太空漫遊》而已。

    很多人(包括《看電影》的編輯)會告訴你說,故事是電影最重要的元素,但是偉大的電影從來沒有偉大在「故事」上。《太空漫遊》不講故事,它在給你佈道,讓你去敬畏和信仰整個宇宙;《地心引力》也不講故事,人本身就是全部的戲劇性。因此期望看到諾蘭或者《少年派》的人要調整心態了,而沉迷在複雜敘事和美劇一般把人逼到發瘋的戲劇衝突的人,會發現人本身比故事更加精彩,並且度過他們在影院中心理時間最短暫的90分鐘。

    在本片中我看到很多個電影的影子。片頭男女主角在太空飛舞的場景讓我想到walle,沒想到最後主角竟然真的拿消防栓當推進器了;女主角小背心短褲大長腿的形象也酷似《異形1》裡的女英雄;我甚至會過度解讀片尾的水草,認為它來自《索拉里斯星》。不過必須提的是本片對人物成長的塑造,我認為這是和《姜戈》一致的。

    好萊塢的電影總會給主角設置一個「人物光弧」,這個人不是扁平的,他有豐富的性格特徵和情感背景,他通過一件考驗超越自己,突破了心理困境,獲得了人性的昇華,得到成長。這種套路如果使用的好,也是可以原諒它是一個套路。對於本片來說,心理困境是女兒的意外死亡,從此在地球的某處再也沒有有人會因為仰望星空而思念你。而所謂的考驗則是這次事故。

    在主角陷入絕望選擇放棄,並盼著儘早見到女兒的時候,原來已經被拋棄在無限空間中的喬治克魯尼原地滿血復活出現了,他輕鬆的開玩笑,沉著的告訴主角應該怎麼做。全場的觀眾都陷入了驚異和失望之中,怎麼會這麼不合理,只有筆者因為憐憫他們的智商而善意的提醒,裝作對同伴說:這是幻覺。

    不錯,死人沒有復活,但他卻活下去了,他活在了另一個人的身上。從此之後,我們的女主角變了,支配她的不再是那個不情願的死亡,而是那個因為渴望生而心甘情願的死亡。她開始學會了他的堅強、冷靜和智慧,甚至連開玩笑的方法都和他一樣。如同牙醫死了之後姜戈才真的「被解放」,並且開始學習他的強調和風格一樣,死去的人活在了那些他們愛過的人身上。

               三、「給予星星下的嘈雜聲一個意義」

    彷彿是接續伊伯特的命題,本句出自一本叫做《月亮與營火》的小說:

    「剛走出餐廳的燈光,人們孤單地待在星星之下,在蟋蟀和蟾蜍的一片嘈雜聲中,我更想帶她到那個村莊,在蘋果樹下,小樹林裡,或者乾脆就在懸崖上的短草之間,使她倒在地上,給予星星下的所有嘈雜聲一個意義。」

    我想到的是無線電波,一個遙遠異國的無線電愛好者滑稽的口音,還有他那隻汪汪叫的狗。這對於一個幽閉在太空艙里等著氧氣耗盡的人意味著什麼呢?如此特別的死亡和如此平常的活著。

    《太空漫遊》是羞辱人類的片子,人類的智力是可笑的。在它的續作中,直接點名人類文明是一個失敗的實驗品。庫布里克是站在上帝的視角,宇宙的視角來看我們這堆塵埃,而阿方索卡隆則是塵埃的代言人: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會有什麼反應?它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了嗎?我們應該如何活下去?

    宗教時代我們認為地球是最特殊的世界,人類是最特殊的生物,哥白尼毀了前一個信念,達爾文毀了後一個。隨著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位置的了解,他們已經經歷了生命尊嚴的不斷被侮辱。但是人類是一個可以自己為自己規定價值,並且更好的活下去的種族,所以這也並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像我開頭引用的那句話,他使得小流氓的萎縮意淫也變得像詩一樣了。生命就是這麼走過來,也將這麼走下去,並給予犬吠、無線電噪音、以致星星下所有的噪雜聲一個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