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骇战/ 木偶人:BBS乡民的正义 / 木偶人电影版 / Silent Code

5.7 / 327人    106分鐘

導演: 林世勇
演員: 陳柏霖 陳意涵 修杰楷 郭雪芙 李鳳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ssionfly

2013-11-20 19:23:56

BBS懷舊系


2010年開始,中國懷舊系電影強勢來襲。從2010年肖央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再到2013年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陳可辛的《中國合夥人》。在我看來,2012年林世勇的《駭戰》與其說歸類於科幻片,或者《搜索》系列的現即時尚片,毋寧說它其實是上述懷舊系電影中的一部。

逆溯10到20年的懷舊作品,是一種商業上的必然訴求。因為院線電影的主流觀眾,是常去影院的20到30歲入群。而10多年前,這群人恰好處於10到20歲的青春期,那時正是他們文化汲取、記憶留存和消費慣性的形成期。相比較而言,演唱會的逆溯年限的跨服更長些,因為主流觀眾從15歲到50歲形成多個年齡群體。

所以《駭戰》逆溯到了10年前,2000年前後的BBS盛行時代。不難看出,它既不是在討論當下,也不是在幻想未來,而是在懷念過去。

那時,正是網際網路在中國從聊天工具走向BBS社區的時候,從《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到網咖遍地,QQ聊天,網友見面,聯機對戰。大學宿舍里,從舍友湊錢合買電腦,到人手一台桌上型電腦。而BBS則在Telnet等純文字介面基礎上引入Web模式,從高校論壇輻射到大眾社區,,以其廣泛參與、即時交互和專業分區的優勢脫穎而出,終於在2003年前後發展到了巔峰。

然而,BBS巨大魅力釋放的同時,風險也顯現出來。《駭戰》中涉及的人肉搜索、網民暴力、駭客和謠言等只是其中的表層。深層的危機則來自BBS這一網民自由社區的自律規則該如何形成?BBS的經營和維護模式該如何定位?

在高校BBS階段,學生自治形成的版主、站務等管理系統在小範圍內還可以運轉。而一旦BBS進入大眾社區階段,規模擴大,人數激增,就馬上面臨管理團隊專職化、規範化和商業化的問題。一些高校BBS嘗試著推出了「反謠言中心」,或者開始實名制、文字過濾、強化刪文規則等。同時,一些門戶網站則開始推出自己的商業性社區,而一些地方性、專業性網路社區也開始形成。

再後來,高校BBS論壇全面實名制和官方化,民間取而代之的是Facebook等實名制個人主頁,而BBS專業化分區的資訊庫則在維基百科和搜尋引擎的思路中繼續延續。大眾社區則漸漸分化出了部落格,然後是名人部落格,大V。再後來,便是部落格,手機微信。

在我看來,2003年前後的BBS時期是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十字路口。網際網路的各種利弊可能性,機遇和風險同時呈現。對這個時期的網民生存狀況進行懷舊,對這個時期的網路發展進行反思是十分有意義的。

對比現在的取代物,BBS仍具有明顯的優越性:(1)綜合論壇與分區論壇的分工與互動,系統自動生成的熱帖排序和焦點話題,既能避免個人主頁和部落格的「自說自話」缺陷,避免專業論壇、地方論壇和微信的「小圈子」問題,又能避免門戶網站論壇的「大雜燴」的吵雜問題。(2)分區中網友互動、版主人工加系統自動生成的精華區、討論合集優於現在的圖書館或商業据系統的無互動性和滯後性,也優於搜尋引擎和維基百科等的後台排序的黑幕無法舉報的問題。

BBS的公共論壇互動機制、熱帖自動排序機制和自由發言機制是現今各種取代物所砍掉或大打折扣的核心內容。今天我們只有自說自話,我們只有小圈圈裡無厘頭的資訊垃圾,我們只有審查或文字過濾後的火星文,我們只有搜索結果中莫名其妙的商業廣告,我們只有塵封的圖書館庫藏,我們失去的卻是公民對公共事件應有的影響力以及知識從菁英到大眾的無障礙共享。

我們終將逝去的不僅僅是那些年的青春,還有那時一呼百應的公民熱情,針鋒相對的即時辯論,傾囊相助的知識分享,溫情脈脈的噓寒問暖……那時,我偶爾也會去一個叫做「似水流年」(yesterday)的冷版訴說心情,即使它也像dream版一樣不可能「紫爆」,但不經意間也會發現歧路亦有人同行,即使陌路,亦不孤單。

天堂雖只是一時閃現,但我們再也不同往日。我們失去的太多,但我們至少知道我們失去了什麼。我們雖身處荊棘,但至少我們不會再意淫草原。我們應當知道,此路難行,且需慎思篤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