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雨

2013-11-21 05:28:06

我們如何應對恐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抱著準備二刷的心態去看完IMAX後走出影院,卻有點不能接受再看第二遍了。剛出影院時沒有眩暈,沒有走路不穩,既沒有激動萬分標五星,也沒有奔走相告強推薦,就好像看完一部不能更正常的片子,不過是在藍色星球的背景下一波又一波飛濺的碎片罷了。
直到深夜準備入睡時,一閉眼便是滿眼的太空。

為什麼人小時候會恐懼黑暗?因為未知,因為我們那時還不知道漆黑的窗外隱藏了多少怪獸與幽靈;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恐懼成長?因為未知,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為什麼我們會恐懼選擇?因為未知,因為每個選擇後面都是無法預知的後果。
而我們儘管可以利用科技脫離孕育我們的星球,去探索更廣闊的宇宙時,卻才發現宇宙中最深的恐懼,就是宇宙本身。

這部影片,首先不能算作科幻片,因為沒有出現任何關於未來科技的探討,所有情節都基於現實;當然也不能算作冒險片,因為整個故事壓根不是關於探索與冒險的,而是關於回歸;所以只能算作劇情片了?如果一定要分個類,或許就是它了吧。而這又恰恰戳中了一些人的槽點,這片子的情節不就是它最大的軟肋?
對於看重敘事性的人來說,這部片的情節的確很「蒼白」,但這不妨礙它在我心中的五星評價。在我看來,講故事、秀技術、曬畫面這些都不是導演的本意——僅僅只是為了實現其終極目的的手段而已,而這個終極目的,就是暴露出我們對求生最迫切的渴望,對未知最原始的恐懼。而導演為此把各個手段都發揮到了極致:極致的特效、極致的配樂、極致的長鏡頭,當然,還有極度簡潔的故事。導演的意圖之一(在我看來),正是在一個極其簡單的設定中,讓我們體驗一次90分鐘的劍拔弩張般的緊張和壓迫。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片子更像是超前的實驗性電影——嘗試用最先進的3D技術和最完美的拍攝技巧,為觀眾還原一次真實的逆境求生。拋開故事,拋開邏輯,拋開少量科學合理性,拋開各個太空站全部墜毀的可能性,我們就要用3D讓觀眾體驗一把恐懼,導演如是說。
一將功成萬骨枯,現在不少影片都缺乏邏輯缺乏合理,而它們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平平時,那些缺失就成了眾矢之的的BUG。但地心引力沒有,它對於我們情緒的調動如此完美,讓人甚至覺得其他元素應該理所當然地讓位。當導演試圖讓觀眾記住一種感覺、一種情緒時,就不應該再呈上一部精妙的劇本了(特別是,當敘事路線已經被前人走到無法超越的地步時)。導演要粗暴,要簡單,要不擇手段的為主角情緒鋪路。所以有了接二連三的看似不可能的極端挑戰,所以有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導演要看到的,就是一個人被步步逼入絕境時所暴露出來的最原始的面目,以及,如何得到重生。
所以就算現在告訴你,這部片子就是講述一個人歷經艱險從太空回到了地球,這也絲毫不妨礙你去IMAX裡面體驗這90分鐘的恐懼。

其實,主角的心態變化應當是和我們有許多共鳴的
最開始,脫離殘骸被扔向太空,驚慌的Stone博士開始了和恐懼交戰的第一回合。地球的鏡像在她面前往返旋轉了好多次她才緩過神來開始和Matt聯繫,甚至直到Matt找到她時,要暫時把她推開她都極其不願意而緊緊的要抱住Matt。
中間,在俄羅斯飛船上,她哭著說她知道自己馬上要死了,但儘管這樣,她依舊很害怕。
最後,駕駛神州返回地球,Stone毫不遲疑地說,要嘛我帶著一個傳奇故事回到地球,要嘛我就死在太空。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段英雄之旅。
或許是她死去的女兒給了她直面恐懼的勇氣?或許吧。
為什麼我們長大後不再害怕黑暗了?因為我們心裡已沒有了怪獸和幽靈;為什麼我們會渴望成長?因為成長的不確定性同時充滿了魅力;什麼時候我們才會義無反顧的做出選擇?在我們為所有後果都做好準備的時候。
Matt斷開了與Stone的連接,去打破太空漫步的世界紀錄了。

第一次,3D成為了主角
當那些大片還在把IMAX 3D當成噱頭,當成影片的魅力屬性作為宣傳口徑的時候,地心引力第一次把IMAX 3D納入了影片的核心。
所以,你會看到影片開場時,因為影片內的視覺元素——地球、太空站、人物都處於相對靜止,而鏡頭的旋轉就成了螢幕的旋轉,就成了影院的旋轉。
所以,你會看到導演精心佈置的長鏡頭,精心安排的從遠景慢慢推移到特寫,最後給你整個主角所能看到的全部視野,就彷彿你真的在那裡注視著發生的一切。把觀眾真正代入影片——注意,是代入,不是帶入——地心引力第一次做到了。
所以,這部影片要是不看IMAX 3D,就等於沒看過。
所以,我蠻贊成《環太平洋》的3D特效和此片的差距要按等級算,不是輸給了技術實施,而是輸給了設定。
若干年後,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精湛的3D大作,但這樣為3D而生的電影,恐怕不多見了。這也是它應該在3D史上留名的原因。

媲美《2001太空漫遊》?
不能,因為沒有可比性,一個探索的是科技與哲學的科幻片,一個是用3D技術展現原始人性的劇情片。橘子與蘋果誰更好吃,我不知道;如果要論地位,只能說:「知它罪它,唯有春秋」?
如《午夜巴黎》所說,我們總是更喜歡過去的事物,不是嗎?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成長,我們的文明也是
或許我們很多人都忘記了生命中第一次別離是什麼時候,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回家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我們在羽翼漸豐地時候便飛離了孕育我們的家園,一如我們的文明。
而當我們真正處在被放逐的孤獨絕境,方才發現我們已經無所依靠,無所支撐,我們需要一片堅實的土地,一個溫暖的懷抱。
這無疑是阿方索獻給他母親的作品。片中處處關於臍帶的隱喻,以及那個標誌性的「子宮」長鏡頭,明白無誤的展示了主角Stone,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如何在母體之外的逆境中獲得了艱難重生。
而那個藍色的星球也不過是默默觀看著這一切,觀看著她的兒女們如何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代價。

而最後Stone兩次摔倒在土地上,那是地球兒女和她母親的緊緊相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