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地瓜

2013-11-21 07:55:20

《地心引力》:視覺和聽覺也可以講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地心引力》是一部標籤化非常嚴重的電影,想必這個觀點會得到認同。這個標籤便是:視聽黨。與之類似的,還有《阿凡達》和《創:戰記》。這三者都以其極其出色的乃至超越時代的試聽衝擊極大地震撼了一度麻木的觀眾,從此3D、IMAX、杜比7.1音效深人人心。電影由無聲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如今又由螢幕內到了螢幕外,彷彿正經歷著第三次革命。

於是,相比之下,其劇情便成為了另外一些人攻擊的理由。我們驚訝的發現,這些人說得也有道理:從劇情乃至立意主旨上,這些電影都只能算作中上。但這仍不妨礙許許多多的人喜歡這部電影,並掏銀子在上面。

為什麼呢?難道就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畫面很「酷」、音效很「爽」嗎?

我不這麼想。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確實是這樣。

好吧,讓我來解釋:

如果真的只需要劇情和立意的話,那麼文學作品就足夠了,電影完全是多餘的。事實上,電影的出現,完全是為了追求讓文化受眾有著更真實的體驗,能夠設身處地,從而接受創作者的價值觀。所以,電影變得越來越真實——IMAX的那句著名廣告怎麼說的?「Watch a movie,or be part of one」。

所以,視覺和聽覺,就成為了兩種刺激觀眾的關鍵手段。它們要讓觀眾融入情節、感受立意。

而《地心引力》,無疑已經在這兩方面出神入化。

太空人在太空遇險想辦法回家的故事,聽上去非常像上個世紀才有的老故事,如果寫成小說,恐怕會乏味得掉渣吧。但視覺和聽覺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假如現在有一種遊戲,可以真實地模擬太空遇險、歷盡艱辛、成功返航的過程;或者乾脆想得更離譜一些,NASA財務吃緊,在太空設計了這樣一種模擬遊戲,恐怕所有人都會心馳神往吧(突然想到了《全面回憶》)。《地心引力》正是盡最大地可能做到了這一點。它使得觀眾身臨其境,去見角色之所見,去聽角色之所聽,去感受角色之所感。

在這裡,長鏡頭起到了很大作用。當固定女主角的吊臂被衛星碎片擊斷、在蔚藍的地球上空飛快旋轉、另一面就是無盡的深空時,這樣的年頭自然而然地闖入我的腦海:假如是我在那上面會怎樣?另一個鏡頭是,女主角被斷臂帶入深空,還在不斷打轉——她很有可能一輩子都這樣轉下去——背景是漆黑的太空,鏡頭對準她由遠及近,再穿透面罩,再變成她的視角,地球、星辰、日月都在飛速地旋轉,方位與時間感都失去了——這對於人類來說是莫大的恐懼。

恐懼。人們害怕未知的東西——害怕黑暗、害怕不知道在哪、害怕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害怕不知道已經過去了多久。這些都是電影在極力灌輸給觀眾的感受。整部電影中,最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太空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墮入無盡的深空,並在那裡永遠飄蕩——這是比任何一種死法都讓人恐懼的:看著氧氣慢慢耗盡,自己面對虛空卻無能為力。黑暗將你包裹,然後陷入無間輪迴中,永不安寧。大醬油克魯尼正是這樣。有了這樣的暗示,整個觀影過程中,只要角色手一滑,觀眾很容易就冷汗淋漓。

這種無比壓抑所帶來的深空恐懼症,恐怕沒有什麼比本片的視聽方式更容易表現的了。而這種不上天、不出事故就能體驗的驚險旅程,當然令人在刺激後獲得極大的滿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