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梨阿梨梨

2013-11-21 23:17:00

——不要低估阿方索的真誠


       如果說只把《gravity》當做普通爆米花無腦大製作,想著用眼睛記下幾個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特效,回家一邊摳腳一邊把小夥伴們的望眼欲穿盡收眼底洋洋得意,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我也僅僅抱著這樣的期待,早就做好了吐槽的準備等著看阿方索的笑話。報應是被整部片子打得臉啪啪啪響,忍不住熱淚盈眶,我們還是太小看了阿方索的誠意。

    影片最開始像寫黑板字一般,用隻言片語簡單粗暴地把我們扔進對太空的敬畏之中,而這敬畏在看到浩瀚而瑰麗靜謐的太空景像時,顯得如一粒麵包屑般輕盈渺小。我們像打開摺扇一般,驚喜而又小心翼翼地探索影片展示給我們的宇宙。漫天碎沙一般的星辰一粒一粒地被鑲進我們的視網膜,而地球包裹在一片朦朧的大氣層內,柔軟親切,彷彿觸手可及,我們渺小地像在時間長軸上的一枚座標,臣服在這奧秘又綺麗,恐懼又驚奇的宇宙之神面前。影片一開始就用IMAX獨一無二的放映效果把一大批年代久遠的太空影片甩在身後,剝離劇本和表演帶給人的情感認同,單是從感官體驗來說,雖然曾無數次地在圖冊中或者諸如DISCOVERY這種科教片的鏡頭裡看過這無垠地令人敬畏的偉大場面,但《GRAVITY》像枚宇宙黑洞,把星體一樣的我們吸進它所放映的虛幻世界,欺騙我們每一個活動著的感覺神經末梢,沸騰了身體裡每一滴神經遞質。 IMAX讓我們確實找不到「進入那個世界的更好方式」,看到這裡為數不多的那麼幾個太空人可能就會要呵呵我了。

    劇情可能是本片集火最多的部份,劇情的設定是我這種外行人都可以一眼分辨出的典型好萊塢三段式結構,簡單到「太空人歷經艱險,重歸地球」十一個字就可以完全概括的劇情,但這簡單不等於粗糙和爛俗。我覺得作為商業科幻大片,《GRAVITY》需要區別對待的是,首先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純虛構故事,而是將整個故事建築在現實主義的基石上面,可以發揮的空間並非十分廣闊,而得益於簡單的劇情設定,影片反倒有極大的空間去渲染氛圍,留白思考空間,一反《環太平洋》這種緊張地感覺彷彿墊個幫寶適就可以尿了的商業巨製,《GRAVITY》在炫夠了技巧和畫面之後,反而最大限度地調度觀影者的情感共鳴。

    此外《GRAVITY》的簡單並不等於單調和枯燥,由先前兩個人發展到最後只有一個人的太空求生,讓人無論如何都會覺得它是宇宙版的《老人與海》,我想阿方索用這綺麗的宇宙世界映射了一個並不十分美好的社會現實:他用瑰麗靜謐的宇宙景像象徵人生浮誇理想中的終極完美主義和人類作為生命本身所不可避免的所具有的慾望(瑞恩在影片中說,她最愛這種靜謐,而馬特的同伴們進行太空漫步時興奮的翻滾,都無疑象徵了人們沉浸在這種浮誇理想世界中的樂不思蜀),用衛星碎片和太空災難象徵人類變化無常的命運,用地球象徵集體無意識中的真實本質,用失重狀態象徵人們在脫離本質時的一種不穩定因素(當我們真正遇到危險時,例如遇到爆炸碎片,失重狀態就會變成我們戰勝危險時的一個不穩定因素),馬特是幫助人類找回本我的可貴品質,瑞恩是掙扎於浮誇表象與真實本質的渦旋中的社會人代表。
    其實整部影片是映射了當今社會只顧追求花和果實而忘記了根干,影片最終瑞恩回到了地球,代表了阿方索對社會放棄浮誇理想主義海市蜃樓而重歸本質的美好希冀,我想影片從劇情發生於真實世界開始,阿方索便已經做好了痛擊人類社會浮誇的準備,而同樣的意義也可以套用於電影製作,阿方索本就打算用這種根植於現實的設定,痛擊在利益驅動下,沉浸在高票房喜悅中,越發浮躁,忘記電影最原始最純粹的魅力的電影人,通過《GRAVITY》,阿方索痛擊了這種電影界的失重現象,所以我認為影片之可貴,便在於其故事基座的完全真實。

    無論從拍攝技巧,影像技術,還是劇情設定,《GRAVITY》都是阿方索用於找回電影初衷的真誠之作,希望我這篇粗製濫造,時間緊迫的影評,沒有玷污這部神作,其餘未透露的感動(影片有讓我落淚的地方)留給各位觀者去品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