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河馬

2013-11-21 23:43:04

Gravity, 3D版 Pi 的奇幻漂流


我總覺得,把太空航行說成「飛」不如說成「游」更恰當。飛船不像飛機,而是更像船。所以美國宇航局(NASA)的座右銘是:「我們的征途是月球,火星,和更遠的星辰大海」。這像極了幾百年前人類面對浩瀚海洋時的雄心壯志。以母親河和溫柔的山谷為搖籃的人類,開始挑戰茫茫大海了。人們造船出航,載譽而歸,開拓疆土,認識自然。太空也是這樣的節奏。人們過去以地球為搖籃,現在開始探索茫茫太空。人們造出火箭和飛船,開拓疆土,認識宇宙。

所以個人在航海中遇險,並靠勇氣和智慧脫險的故事,就是Pi的故事。只不過Pi的大海是一個平面,而太空人的大海是三維的空間。

Pi帶我們歷經美輪美奐的海洋,那些精靈的海洋生物充滿魅力,險些讓人忘卻回家的路,留在這裡擁抱美麗。太空人給我們展現太空的壯美,險些棄生取死,睡在極光和「恆河的日出」里。抗拒這些「美」,是為了有機會帶領人類去認識更遙遠的美。有勇氣離開地球的母乳,是為了有可能尋覓到更多的豐美的「地球」。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旅程上損失慘重。往往一瞬間就損失掉數位菁英和大量財力物力製造的機械。總有人質疑,「在還有人挨餓的情況下,在收入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在房價那麼高的情況下,在上學還不能普及的情況下⋯⋯你們為什麼要花那麼那麼多的納稅人的錢去發射一個沒用的東西去月亮上呢?」這個問題的邏輯是,要按照馬洛斯的人的需求金字塔來花錢,首先,全部的力量都要去滿足人的最底層的安全需求,如果都滿足了,剩餘的力量再去滿足發展的需求,最後,如果還有餘力,再去考慮精神的需求。並且,必須是全人類統一行動。

太空技術(以及天文學理論)被歸入到「沒有用」的類別里。即使官大正媒體(官方、大型、永遠正確的媒體)口中,也頂多說出「增強民族自信心」這樣的用途。特別可憐。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只需要讀一讀人類航海的歷史就夠了。甚至對閱讀能力和範圍有限的讀者來說,看《闖關東》的電視劇也是可以代替的。或者是早年間的美國黑人電視劇《根》,或者是早年間的中國電影《建國大業》,都可以代替。他們在我看來都是一個意思,你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放著有人養活你,有土地養活你,有路可走的日子不過,非要追求什麼所謂的「自由」這樣沒有實際用途的東西,幹嘛呢?可是人就是這樣的物種。我們還不知道生命的種子是被哪顆彗星從什麼地方帶到地球上來的,但所有人骨子裡都有「回去找找」的基因。你甭想抹掉。整容也抹不掉,失憶也抹不掉,滅國也抹不掉。

你可以把這些都歸類為「不踏實」,「不實際」。你可以拒絕承認你有這樣的基因。但當你的孩子降生人世,你還是希望他唱著「Twickle twic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去有夢想。

最後,Pi 和 太空人都倒在沙灘上,「椰林樹影,水清沙白」,地球多美好啊,連蒼蠅的嗡嗡聲都顯得那麼可愛,那麼動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