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user @ 老喬

2013-11-23 09:57:30

失重的文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流著大鼻涕,裹得跟粽子一樣,拖著病虛的身體,花掉倒數第42天寶貴的幾個小時,剛從電影院出來,一路猛嘬著煙,手舞足蹈,興奮地不得了。

    影片散場出來就讓我直呼偉大這個詞的,這還真是第一部。以致於寫點啥都是神聖的事情:不寫點什麼一定會後悔,寫點什麼一定是褻瀆。

    我想一定有人說這是極簡劇情瘋狂炫技的好萊塢工業產品。

    我表示同意不能更多。而且極簡的劇情里漏洞頗為顯著頗為豐富。人類的幾天空間站壓根就不在一個軌道上,絕不是隨便飄一飄就能看得到抓得到的;一個連姿態都調整不好的太空人是絕不會被放出艙外的;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構建的龐大的衛星系統絕不是說毀就能毀的;天宮下降軌道進入大氣前不繞著地球飛個幾圈是絕下不來的;拿著滅火器飛......你以為你是瓦力嗎?

    一定有人說這根本無法與《2001太空漫遊》相比。

    我表示不能同意更多。45年前的庫布里克已經把自己的作品深深地釘在歷史上,帶著深邃的絕望成為了不朽的紀念碑。從第一鏡開始的每一個鏡頭都堪稱經典。所以《地心引力》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深深地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了。

    可我還覺得它是偉大的,不是跟誰比,是它和許多偉大的電影一樣,以它偉大的氣質給了我偉大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偉大。

    阿方索·卡隆延續著《人類之子》經典的8分鐘長鏡頭的出神入化,主客觀鏡頭毫無痕跡的切換,緊湊的節奏,流暢的調度,給了觀眾超強的代入感,所有人都跟著桑德拉·布洛克在遨遊太空,在飄在轉,在絕望在創造傳奇。四個字,登峰造極。

    當我滿懷失望的坐進設備很一般,螢幕一般小的百人小廳,惋嘆小地方沒有能真正感受3D的影院,準備迎接失望的時候,《地心引力》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還是給了我震撼。瞬間將之前的偽3D碾為渣渣,碎的沒有下限。之後的事情就是興奮之餘遺憾,遺憾中馬上就有買票進京看IMAX的衝動。必須IMAX!人一生中必須有一場說走就走的IMAX。

    技術,也是電影的一種偉大元素。本身電影就是建立在技術的發展之上。才有了偉大的《泰坦尼克》、《星球大戰》包括《2001太空漫遊》等等。當中國電影沒錢沒技術的時候,只能眼紅脖子粗的叫囂真正偉大的電影是敘事是思想是靈魂與技術無關。一個字,呸。

    能說它炫技,那是因為技確實炫。以致於視覺效果沖淡了桑德拉·布洛克、喬治克魯尼老男神老女神的演技。畢竟前40分鐘都穿著厚重太空衣在失重環境幾乎沒有什麼肢體語言都沒有看清過正臉。

    劇情確實和片名一樣,是極簡的。簡單概括為一句話:幾乎回不來,還是回來了。Gravity,全片從第一分鐘開始到倒數兩分鐘,都處於zero gravity狀態。這一點很有意思。地球上真正對所有生命生而平等的,恐怕只有地心引力了。最難得的真正的平等,平等到我們幾億年來都無法擺脫,卻從不會得到關注。人們依然每天都在呼喊著要求更多的卻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平等。然而在太空中的布洛克和克魯尼,因為zero gravity,近在咫尺卻不得不在浩淼的宇宙分離,宇宙中的任何分離都遠過天涯海角什麼的。那司空尋常的地心引力此時卻讓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片劇情中最為集中的地方,該是聯盟號返回艙。當無線電帶來一絲希望的時候,帶給布洛克的卻是更深的絕望:有引力的地方有狗叫,有嬰兒哭,有搖籃曲......沒有引力的地方,只有絕望。克魯尼突然敲門成為了全片劇情的高潮。這一段劇情的處理極富藝術性,也平衡了真實性。好萊塢畢竟是滿腦袋想掙錢的猶太人的天下。飼餵點神舟飛船這樣的民族主義,切一大塊中國票房的蛋糕。當神州飛回地球的時候,配樂也告訴人們,《地心引力》的原聲也一定是經典。

    人類一直以來都在以脫離地心引力作為我們文明的標誌,當布洛克如同地球生命數十億年進化一般從海洋爬上陸地,用四肢撐起軀體,進而適應地心引力雙腿直立行走仰望天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思考一下,我們的文明如果真的失重,會有怎樣的災難?又會有怎樣的重生?




真心不敢說自己寫的是影評。只能說是隨筆。觀後感,小學作文那種。自己不懂電影,懂電影的大有人在,希望看到專業的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