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鐵志

2013-11-24 01:55:02

牛仔與孤獨的馬


構成人類身體的所有元素,都來自宇宙誕生的時期。
宇宙的幽暗也是人心的孤獨。
  
有理由說《地心引力》是自《2001太空漫遊》後最符合其氣質的電影。

《地心引力》是一部紮紮實實的硬科幻太空電影,可這並沒有妨礙它的想像力和超脫。這樣的純探索電影已失落了好多年,早年那部巨額投資的《火星任務》毀在了它的野心,一方面嚴格依循科學根據,另外又想直指到生命的起源這樣的原始母題,乃至過度詮釋下顯得臃腫甚至說教。《火星任務》票房慘敗之後,太空電影顯得畏首畏尾,多轉向低成本製作,一投千金的做法銷聲匿跡。直到威尼斯電影節上,《地心引力》以純粹的姿態震撼了世人。全篇只有天空一個大場景,兩名演員,數段長鏡頭,乍聽起來像是部歐洲的試驗電影,可這確是一部高度濃縮和精密的電影,90分鐘內觀眾的心臟像被一隻巨手攥住一般,同主人公一起窒息,激盪和落淚。
  
一.引力的節奏
  這樣一個題材很容易就會拍成一部普通商業冒險電影,情結緊湊,絕處逢生對好萊塢並非難事,但《地心引力》明顯邁出了更大一步,用一句意會的話來說,導演阿方索•卡隆拍出了引力的節奏。人類漫步太空的景觀達到了空前逼真的程度。長鏡頭+3D的運用也給影片帶來了豐富的互動感,這體現在視覺的自然轉換,主角瑞恩飄入太空深處,遠離鏡頭,鏡頭又漸漸跟上,貼近到她的身體、面孔,穿越進了宇航頭盔內側保持和瑞恩的零距離,她恐懼的眼神急促的鼻息充斥著整個螢幕,接下來鏡頭緩緩翻轉演變成瑞恩的主觀鏡頭,觀眾也隨鏡頭完成了客體到主體的無縫轉換。瑞恩在太空中的一系列漫遊、逃離在長鏡下與觀眾的體驗時間同步化,營造出了爭分奪秒的時效感。
  
  本片的新技術也在影史上首次營造出如此長時間的天空失重狀態,想當年《阿波羅13號》讓運輸飛機從高空做俯衝飛行,從而達到20多秒的暫時失重狀態,拍攝起來可謂是勞神費力。而《地心引力》的失重場面則完全是在正常重力狀態下通過對十幾條鋼索吊墜的巧妙操控同後期CG場景結合出了毫無破綻的真實。另外,以往的太空電影都會製造出排山倒海般的音響效果,電影為了故事的渲染都有意迴避太空裡沒有聲音這個問題。《地心引力》則給「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做了一個大膽的反駁,但本片並沒有對聲音做空洞處理,他把主人公無線電通訊聲放置到主要層位,大環境中則伴隨著一種詭異的低音轟鳴,這種主觀音效簇生了宏大未知空間中的驚悚和不安。太空中人類無法憑藉耳朵產生預警信號,衛星碎片以超過子彈的速度無聲的襲擊不設防的寂靜時,其震撼效果不可言狀。
  
  我絕非是關注視覺忽略文本的技術控,只因不可否認本片在視覺上的探索是敘事的重要部份。單純是身臨其境的技術,還不足以稱奇,本片並沒有用絢爛的展現未知世界的浩瀚,相反它很克制,宇宙給人的感覺與其說是無限,不如說是幽寂,太空深處轟隆的黑暗是一種牢籠般的粘稠的禁閉感。
  
二.牛仔與孤獨的馬
通過瑞恩與馬特的對話我們發現,瑞恩在地球上的人生並不如意,父愛的缺失,女兒的遭遇,種種缺失讓她孤立於社會結構和倫理親情之外。無以為系,只好飛往太空逃避現實社會中命運的無常,她要求正在享受太空漫步的馬特把音樂關掉,來自地球的音調無法使她安然,肅靜的太空才是她的避難所,這讓她顯得有點執拗甚至孤僻。

而馬特恰恰完全相反,他是一個喜歡聽美國民謠的樂觀牛仔,他的太空之旅明顯是出於他的熱愛和冒險精神,是那種無論身處任何困境都能看到希望光點的人。就如當馬特向黑暗的太空飄去時,他體會的不是絕望,而是在感嘆恆河上的陽光。

瑞恩在影片前半段一直波動於恐懼和放棄的之間,她的逃生行動都是在馬特的協助下亦步亦趨完成的,瑞恩的本能皆在尋找一個又一個的臨時避難所,每當找到這樣的「匣子」她就感受到似嬰兒回到胎體般的安全感。瑞恩的倔強就像一匹迷失的馬,而馬特總能比她看的更遠,他的西部音樂,他的牛仔精神像是對一匹胎腹中的馬兒催產一樣在無形中慫恿著瑞恩:「這裡很安全,沒有人能夠傷害你,你當然可以一直待下去……」但是顯然也可以回到地球重新生活,去騎車、去游泳,驅車聽著音樂駛入原野。

幽禁的太空也許正是瑞恩自己內心的投射,她在現實生活中的失語也恰對應著太空幽暗的沉寂。而馬特這個牛仔眼中的太空可能更像是片牧場,哪怕他在絕境中在乎的也是多久能打破太空遨遊的記錄。

三.宇宙分娩
  瑞恩蜷縮在太空艙里就像一個嬰兒,那繫在太空衣身上的安全帶也像臍帶一樣是生命的牽繫。宇宙是一個母體,構成人類身體的所有元素,都來自宇宙誕生的時期,因緣際會,人類在虛空中得以孕育,當主角從似乎臍帶的安全帶脫離時起,本片就開始了一場艱難的分娩過程。馬特於瑞恩就像一對鏡像雙生兒,彷彿人性中的兩面,哀怨與昂揚。在很多情況下,鏡像雙生兒的其中一個會被另一個所吸收,馬特鬆開「臍帶」,瑞恩得以孕育,也吸納了他的勇氣和鎮定。

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瑞恩在困境中複雜的情緒讓人幾度感動,最後當她從天而降時,從無聲到有聲,內心也從無望到有望,直至嘈雜萬分,轟烈的聲音也是她內心求生信念的迸射。現實是紛亂的,但也只有動盪才能孕育出生命,經歷了寒冷和熾熱、絕望和堅韌,終墜於水,破膛呼吸,奮起站立,然後邁出第一步。那隻青蛙是一種力爭上游的生命力,是生命繁衍萬物一體的本質,也是生活於世的意義,即不在於一味尋求庇護,而在於從逆境中勇尋光亮。

有理由說《地心引力》是自《2001太空漫遊》後最復合其氣質的電影,它延續了庫布里克的表述。庫布里克結尾大衛幻化成的嬰兒注視著地球,那一幕超越了生和死,上升到類宗教的靈性體驗,四十多年後,《地心引力》也夾雜著人類對於宇宙的敬畏與之呼應成趣。
  
《地心引力》拓展了太空電影的表現形式,在電影技術和敘事的融匯上做了更直接和複雜的探索,那麼至於它是不是部偉大的電影,就要看這之後的它對科幻電影的影響了。這是一部只屬於大螢幕的電影,而且也是少有的3D必不可少的影片,萬籟無聲,眾聲喧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