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nkey1222

2013-11-24 19:08:50

以科幻之名,探索進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以科幻之名,探索進化
《地心引力》

(Warning以下有嚴重劇透)
影片一開始17分鐘的長鏡頭就給全片定下了基調,這種從遠緩慢拉近,然後移軸到桑德拉布洛克的第一視角的長鏡頭,雖然非常考驗後期能力,但是換來感官上的震撼和身臨其境的感受絕對是值得的。
這裡就不拉片說劇情了,說幾個亮眼的地方。
1:桑德拉在太空中飄浮的時候整個畫面被星空包圍,只有一個無盡旋轉的渺小的她。那種無力以及對宇宙空間發自內心的恐懼感寥寥幾個鏡頭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導演阿方隆絕對看過《閃靈》,桑德拉在太空艙因沒有動力而抓狂,然後鏡頭突然拉遠,靜寂無聲的處理效果和閃靈如出一轍。之後在桑德拉產生幻覺的時候喬治打開艙門那一瞬間的靜音真是給導演點個大大的贊!之前的許多太空電影都被吐槽聲音的處理,因為在太空沒氧氣的話只有死一般的沉寂,《地心引力》絕對是用用了心的。甚至在一些鏡頭拉伸穿過太空衣頭盔和飛船艙門時候的那一點音效處理就盡善盡美。細節。

3:還原度。該片在國外上映的時候已經有許多網站就影片合理性考究過專業人士,無一不對影片神還原度瞠目結舌。專家說桑德拉在太空中那個操作鍵位的順序居然完全正確,這和導演2年半的籌備時間中諮詢大量專家和得到了NASA的資料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影片拍攝時「天宮一號」在現實中還沒譜呢,昨天看新聞才命名為天宮。裡面的物品(太空艙里居然還有桌球拍,跪了,怎麼打啊)和擺設都是通過想像拍攝的,看到中文時還真是親切和驕傲祖國太空事業的牛逼。
   
當然bug是不可避免的,翻書時書頁的處理還是忽視了,哈伯望遠鏡和國際太空站的軌道也相差100多公里。還有碎片的那速度早就不該還在這一軌道上了,轉一圈又回來怎麼可能- -(好吧劇情需要)

4:人物內心。影片一共就兩人,充斥了大量的對白和內心活動。自言自語在太空中司空見慣。影片也沒刻意得交代人物背景,只是從聊天中獲悉桑德拉之前的故事,女兒以及生活(科學家縱然偉大的背後也有幾乎無法避免的匱乏的生活,向偉大的一線科學表表示尊敬)。人從來都感性動物,黑暗的時候一道光就感覺無比溫暖。

     桑德拉的內心歷程在影片中通過劇情的發展一直在蛻變,和普通人一樣他也想過放棄,也會驚慌失措,以及在太空那種深深的無助感在和地球上愛斯基摩人(有短片拍了地球那邊調頻的情況,還是導演兒子拍的)的調頻對話時展現的淋漓盡致。但是無論是學狗叫和嬰兒的刻意成份還是欲掩彌彰。在放棄之後降低氧氣含量後出現的幻覺也是人類的求生本能,內心唯一的情感支持來自於過世的女兒,之前極度枯燥的生活在太空中無助的時候也成了宣洩的對象。
 
原來好像有個科學研究表明其實女性在太空中能夠比男性更能保持鎮定。但電影中的喬治這一角色至始至終充當著一位「安撫者」的角色。對於最後一次太空漫步的懷念和坦然都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再怎麼說也是一大活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完全不可能做到電影中的這麼淡然。
而且在之後通訊還沒斷的時候,依舊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欣賞美景在我看來沒有太大說服度啊,而且還是在看見了「哈佛生」慘狀(國內引進時還是刪減了5秒就是哈佛生在被碎片撞擊後兩人去找回遺體時看見哈佛生頭部被撞出一個大窟窿,身體內臟因為壓強被掏空,成為一句只有皮囊的「空屍」)之後,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把喬治塑造得太淡定了。

5:表演。之前就在想至始至終兩個人怎麼把90分鐘的電影撐起來的,結果說明還是可以的,而且一點不突兀。

桑德拉的表現絕對超水準,之前卡梅隆就稱讚桑德拉能把之前想想過很多次的表演方法在攝影機前表現得像自然的潛意識反應——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表演能力無解。在之後的心理反應中,桑德拉也把女主角內心逐漸強大起來的過程詮釋得很好。宇宙中人類的渺小,空洞感,狹小空間中的壓抑。點個讚
喬治克魯尼在好萊塢被稱為「早上醒來就可以拍電影的男人」,而且幾乎每屆奧斯卡都是有一個關於他的梗。他在片場愛開玩笑是出了名的。影片中淡定至死的表演無疑是給女主角以及觀眾的定心劑。喬治克魯尼在太空中把「插科打諢」這一任務出色地完成了,唸唸叨叨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全片只有兩位主演的一種補充。當然要是影片一直以這種腔調下去,得到imdb8.6簡直是天方夜譚。
而且在拍攝太空題材還有一問題,把身體控制的很慢的同時語速還不能降...想想都覺得糾結...

5閒扯:
每個人都擁有對太空的好奇,亘古不變。而現在電影院就能體驗到太空的壯美,影片從一開始就知道要觀眾想看什麼,所以後面多次的第一視角也就不足為奇了。你還可以去《地心引力》官網體驗完全的第一視角操作(很爽)
之前從NASA的人員口中知道碎片的消息也都沒在意(nasa的工作人員真的個個都這麼健談嗎 - -)
現在NASA的太空衣遠未達到電影中喬治克魯尼身上穿的那種「自由行走」級別,而且要是之前喬治不那麼亂晃悠浪費燃料,以後也沒這麼多事..
撞擊的效果真的是領先業界幾年,不知道要多少台電腦模擬,也只有好萊塢和印度的那一圈特效公司可以做到的了。技術方面等下再談。

影片在國內宣傳的時候,海報特別坑爹。

上方卡神推薦的話太顯眼了,肯定會讓一眾人一瞥誤以為這又是卡神的電影。而真正導演的名字在「地心引力」上,小字體還是淺色調....不過這是電影宣傳最簡單粗暴也是最無奈的做法了。

電影看完出來的時候,震撼還是佔據了大多數。影片最後暗含從浮游生物,到爬行生物,直立行走的進化已經全片幾處稍顯刻意的處理,總能讓人感覺到導演想討論更深層次的東西但又點到為止,糾結。但就這討論人類在太空中的渺小這一點的精神層面都足以和好萊塢流程化出來的電影拉開幾個身位了。
 

【技術】還是那句話「你所看到的任何令人嘆為觀止電影特效畫面背後絕對是一群特效公司人員沒日沒夜奮鬥一兩年的結果,這裡獻上最高的敬意。」
因為之前對於影片開始時的17分鐘的長鏡頭就有所耳聞,到了真正觀看的時候,長鏡頭卻顯得一點也不突兀。長鏡頭素來有鏡頭「老大難」之稱,而且要靠全CG和機械臂攝影機配合來完成這17分鐘(其實基本上長鏡頭都不是一次拍攝完成的,都有剪輯,只是後期合成成了現在看到的無比流暢華美的畫面),其背後的經過2年半發展起來的技術絕對值得細說。
  
下面資料來自於@影視工業網
劇組試了很多種系統,最終決定用數目少的道具和一個LED「燈箱」來表現那些複雜的零重力的場景。在這裡,演員們(基本上就是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就在這個燈箱裡表演,然後被攝影機拍攝。燈箱就相當於地球,提供了從左邊射來的反射光線。在螢幕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巨大的地球,這當然是通過電腦精準地製作出來的。
《地心引力》:誕生記——逆天特效主宰一切














演員「掉向」或「砸向」鏡頭的效果,實際上演員基本上是不動的,其實只有攝影機在動。在Bot&Dolly的IRIS攝影機裝備的幫助下,攝影機砸向演員,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這種辦法,把攝影機的移動和給克魯尼和布洛克打光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讓這兩個演員做出精準的表演。但是在某些鏡頭裡,他們穿著整套的衣服,其實只有他們的臉是真的,他們的身體其他部份,衣服啊手啊手臂啊,包括當時所處的環境,都是電腦做出的,當然也都是3D的。

燈箱裡有著數目巨大的LED燈,基本上就像一個超大的掛式電視的螢幕一樣。背後基於的技術就和搖滾樂隊和體育館常用的那種巨大螢幕沒什麼兩樣。「每一個像素都是一盞LED燈,而且都是能控制的。」Webber說:「大概有180萬個獨立的燈,而且每盞我們都能夠單獨控制。意思就是說,如果要這裡或者哪裡的燈暗些或者要變一下顏色的話,我們不用像以前一樣去把燈搬來搬去了,我們直接在大螢幕上控制就行了。」
《地心引力》:誕生記——逆天特效主宰一切






















燈箱內的LED面板,這張圖片是在太空站內,圍繞著演員們的打光

關於這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於演員們,他們可以知道當時所處的環境是怎麼樣的,而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干想像了。他們可以真切地看到真實的時空。「這東西不只是正確的打光那麼簡單,還給了演員們關於周圍的真實感。」Webber說:「假設說是拍的是桑德拉正下降到太空站,那麼她的的確確可以看到太空站離她越來越近了,她就有了周圍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意識。」導演可能會叫她看著某一個螢幕上的東西或者叫她伸手去抓一個門把——儘管這些東西都不會在電影裡被表現出來。「這樣的話,他們就真的可以在螢幕上看到這些這些東西,有時候我們還會在上麵點個點,讓他們更容易看到。」




整個IRIS驅動系統有7種軸可以選擇,再裝上一個攝影機的話,還可以算上其他3種軸。最長距離是10.8米長。Bot&Dolly每秒可以移動4米,停止的話,精度在0.08米以內。告訴你這個的話,你就知道這有多麼屌爆:整個系統的總重是6000公斤。


看完背後的技術,感嘆我國特效事業長征路慢慢,首先把心態放好才行。別只會炒和抄。
Thanks for watchi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