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祥宋瑞

2013-11-25 01:53:36

美國的文藝工作者對技術很敏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週去看了電影《地心引力》(感謝獨家網組織觀片),這部片子在中國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因為影片中落難的太空人是從中國的天宮宇航站乘坐神舟飛船逃回地球的。當然反應也是兩級分化的厲害,逆向民族主義者一如既往的對這種正面使用中國元素的影片表示「嗤之以鼻」,找出各種主觀上的不自在來證明這是一部「爛片」,當然沒有一個能說到點上。其實就是中國飛船成為太空人的逃生工具這一點太刺激人——基本上沒人敢明說,就找別的點來攻擊,無非演員表演不好,缺乏內容等等主觀——於是就爛片了。

       作為一個科幻片的愛好者首先要說明的是,這不是一部科幻片,而是災難片的新類型「太空災難片」。此前類似的影片有《阿波羅13號》、《太空牛仔》,甚至《阿波羅18號》和《歐羅巴報告》都可以勉強算進來,因為這類片子實在是太少。這種片子不像科幻片那樣可以充分利用技術吹水,架空一個時代來講故事,要受到比較嚴格的已知物理現象和現有的科學技術程度的侷限。由於各種限制,電影畫面特效無法拿來營造一個更完美的更有衝擊力的想像場景,而是要服務於一個符合物理知識但又不能產生明顯硬傷的現實氛圍,對編導的科學常識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放眼全世界,只有發達工業國才有軟硬件條件製作這類片子並拍好它。

       影片的技術背景完全立足於當代人類所掌握的實際太空技術,太空梭、哈伯望遠鏡、國際太空站、聯盟TM飛船、中國太空站、神舟飛船這些是其表現的基本顯性元素。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俄羅斯用反導設備摧毀了一枚在軌的間諜衛星,衛星碎片擴撒開來又擊中其他同一軌道高度的各種太空飛行器,像多米諾骨牌那樣產生了連鎖反應,所有在軌的太空設施都沒能倖免。正在維修哈伯望遠鏡的美國太空梭及太空人首當其衝,成為觀眾看到的第一個受害者。撞擊之下,太空梭被毀,五名太空人當時就死掉三個。活下來的兩名太空人就是這部影片的男女主角,展開了一系列自救。這是讓很多人反感的設定之一,他們不喜歡這種男女搭配的俗套設計。

       自救的程序很直接,利用太空衣上的噴射器機動到太空梭附近的國際太空站,乘坐上面的聯盟TM飛船返回地球。結果很不理想,兩個倖存的太空人只有一個到達國際太空站。男太空人雖然充滿了積極樂觀精神,但在西洋文化中女士優先的騎士精神核心作用下被悲劇了。人格高大偉岸,捨己為人。這又是一個讓人反感的設定,尤其是在目前中國質疑、唱衰一切英雄主義的邏輯語境中,這點很不招人待見。

       女太空人危機四伏的活了下來,進入國際太空站,做了最後的形式上的努力,呼叫那個一直在鼓勵和幫助他的男太空人(其實這是一種人性上弱點,出於個體自我懷疑的潛意識,在那樣的危機中,單個人很容易就被這種孤獨恐懼感所影響。危機有時候是拉近人與人心理距離的最好前提)。國際太空站上的備份飛船也被碎片打傷了,潛台詞交代另外還有一艘完好的已經被太空站上的宇航與用於逃生了。這是影片的技術硬傷之一,聯盟飛船的載運人數是3人,而國際太空站的常駐人數是6-7人,一艘飛船明顯不夠用嘛。

       倖存的女太空人手動拆除了聯盟飛船的破壞部份(降落傘艙破損,傘繩纏住飛船,讓飛船無法駛離太空站)。結果發現飛船的返回火箭無法啟動,還是被困在軌道上。女太空人用關閉氧氣閥的方式自殺,昏迷之際,那個男太空人居然託夢進來告知解決方法。跟那個期期艾艾的女太空人不同,感覺這位男太空人真是正能量充滿到溢出的程度,死了變鬼都要幫助別人。聯盟飛船受損無法完成返回地球的程序,在國際空間100多裡外的中國太空站成為最後的希望,兩家挨的好近,自打中國天宮常駐軌道後,中國民間常調侃中國太空人都可以給國際太空站送「宮保雞丁」外賣,看來這個段子也被西方文藝界認可了。中國涉及此類情節都比較嚴肅,中國文藝界是不敢拿來發揮的。

       女太空人用飛船降落地面前的制動火箭作為動力,靠近了中國太空站,又用一個滅火器做為噴射器,耍雜技般的飛抵了天宮。從她後來的行為表現上看,在求生的強烈慾望驅動下,女宇航和那個男太空人的靈魂合體了。中國太空站里有植物,有人說是大蔥有人說是稻子,無論是啥,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藝情節讓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就要把莊稼種到哪裡。這不僅是中國人的集體共識,外國人也把這個當成中國文化的指向性標誌之一。當然還有其他亮點,兵乓球拍子和貼在牆壁上的萬里長城貼畫,這都是西方電影文藝工作者對中國文化致敬的部份。類似的致敬在影片中很多,女太空人剛進入國際太空站,在舷窗前以胎兒姿態擺出的造型的那個畫面讓我們想起了庫布里克的電影《2001漫遊太空》。作為以宇航為背景的開山大作,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飛船返回地球的過程一樣充滿暴力美學觀感,返回艙翻滾著進入大氣層,巨大的速度和大氣摩擦產生烈焰,最終降落在一個湖泊的水面上。天空中則佈滿了宇航器碎片墮入大氣層如流星雨般的壯麗情景。從岸上的地貌來看,應該是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個多次在各種科幻片中模擬過外星地貌的外景環境。影片所有的細節都顯示出導演對科幻片元素的致敬和對科學技術常識的理解深度,這是中國文藝表達最缺乏的地方,是中國文藝界的致命傷。

       美國的文藝工作者對技術很敏感,不管是不是科幻片,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技術道具在各類影片中的工業氣質宣洩。中國是後發展的工業國,西方對中國文化元素的表現多集中於中國古代的技術製成品以及相應發展起來的技術行為體系(比如武術)。對於工業革命後的技術元素,中國是缺環的,東西方都有意無意的忽略這一點。東西方主流文藝界對中國技術體系的認知還停滯在1840年以前,就是在很多科幻片中,中國乃至東方文化元素的運用也不過是和服式的衣著、紅木傢俱、瓷器、紙傘等,甚至乾脆還讓中國人以辮子加草帽的形象出現在未來世界裡,或者把中國人做成複製人奴隸來用。對中國在工業革命後的科學努力要嘛視而不見要嘛妖魔化曲解。外國人這樣也就罷了,中國人自己也發展出一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阿Q精神來沾沾自喜,把中國古代技術成就一遍遍的炒冷飯,迴避當代技術競爭,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中國式的向中國古代文化致敬的文藝表達,也是發達西方國家文化詮釋話語霸權壓迫下的產物,你要宣揚新中國的科學成就首先就過不了逆向民族主義者這一關,更不要說海外文藝界對中國當代科學技術體系的主觀惡意。

       太空人太空失事,靠著「中國宇航技術製成品」逃生返回地球。對影片叫好的人是因為這個,反感這部影片的人的潛意識暗示也在這。中國現代化建設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是全世界都無法迴避的事實。對技術一向敏感的西方文藝工作者自然不可能完全無視,唱衰也好點讚也罷,都是正常反應。就像很多好萊塢導演喜歡拿中國武術說事一樣,對中國太空技術的文藝化表現肯定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論不悖逆。武術是中國的技術成就,宇宙飛船一樣是,區別只在於一個古典一個現代。人家誇我們古代社會的文明成績我們開心,人家贊一下我們現代科學成績我們更無需糾結。既然好萊塢起了個好頭,就看中國文藝界啥時能跟上這個節奏了。

       看完電影,同行的哥們說這片子太空五院的人一定會內部組織觀看,中國人自己不表揚自己要等好萊塢來誇咱們。我說五院的人看完以後一定會和領導說千萬別信啊,神舟翻滾著進入大氣層還能完整落地,太空人活著出來。這個任何國家目前都做不到,材料不允許,降落傘艙肯定會燒壞的,太空人活不了,不是燒死就是摔死……而且那種翻滾產生的過載應該也超過了人體能承受的極限。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部好片子,充滿讓文藝小清新們討厭的正能量,對英雄行為的高調錶達,對中國太空技術的善意使用(這一切都是中國逆向民族主義者和文藝界深惡痛絕的元素)。外太空是人類新的拓展邊疆,面對宇航技術開啟的全新人類生存空間,地球表面荒謬的地緣政治慣性讓我們有無所適從之感。不要只著眼於中國的宇宙飛船成為這部影片的關鍵道具,從而刺激衍伸出反感或高興的主觀情緒。科學無國界,技術為所有人服務,積極主動的人類精神是所有文化最具活力的能量,我想這才是影片要告訴大家的意識形態內涵,也是中國文藝界要好好向西方學習的東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