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千尋

2013-11-25 02:10:47

深刻的記錄片+膚淺的商業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曾經看到一篇電影評論,其中有一句我比較認同,大致的意思是「好的電影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可以不花腦筋卻能享受於影片之中,另一種是看完之後卻留給你無限的思考與想像」。前一種比較典型的是《阿凡達》和各種美國英雄電影,炫酷的畫面和簡單直接的劇情,能給予你感官無限的激情;第二種比較典型的是各種奧斯卡拿獎無數的劇情片、史詩電影等。通俗地講,就是我們常講的商業片和文藝片。而近年來,伴隨觀眾對影片質量越來越嚴苛的要求,導演們也試圖將商業與文藝元素逐漸整合在一部電影來呈現。《少年PI的奇幻漂流》無疑是比較成功的典範,無獨有偶,《地心引力》與《少年PI》有各種相類似的東西,首先,都是典型的「野外」生存記;其次,充斥著各種寫實卻又炫麗的特效;而且,也是採用了類第一人稱展現故事的內容。
    我不想用網路上所謂的「BUG」來評論此片,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觀眾,我更樂意以一個普通的觀眾來敘述我的觀影感受,而鑒於此片與《PI》的類同,我也在兩片之間做一些對比。整體來說,《PI》在我心中是一部比較完美的影片,如果《PI》以10分來計,而《地心》,我只能評以7分。
    首先,在劇情上,不存在太多的劇透,因為兩片的情節大抵都可以以一兩句話來概括——一場災難把主人公逼至一個特定的空間裡(天空和海),主人公經歷各種考驗後生存下來的。但相對於《PI》的「奇幻」,《地心》更偏向於寫實,甚至接近於記錄片和真人秀的形式,難怪觀眾要以各種科學的理論來挑片子的「BUG」,所以不得不說,如果導演強調炫酷的特技,那麼《PI》打著「奇幻」的旗子會讓觀眾在這一方面寬容很多!
    其實,在主題上,兩片都算點題,《地心》用90分鐘來反映導演的想法,感謝地心引力,讓渺小的人類有一個賴於生存的環境;而《PI》的主題,卻更傾向於人性的多種可能性,也就是「PI」這個圓周率所給人的思索,那麼相比起來,主題上,《地心》的主題就相對單薄許多。
    然後,在情感上,《地心》因為以第一人稱來敘事,而且主角是是一個「失意」的母親(涉及劇透,不詳述),情感要比少年PI的迷茫豐富飽滿一些,尤其在她穿著笨重的太空衣,而要面對失重狀態下太空中不可抗逆的危機時,還配於各種強大的音場音效,觀影者都有心律不齊的反應。但導演在強調震人心魂的同時,也讓我對女主產生的一些懷疑,與男主淡定自若,處變不驚相比,女主與想像中的太空人依然相距甚遠,或者說可能覺得她不夠資格。尤其她在國際太空站各種慌亂與各種犯的錯誤,特別是自動泄氧自殺那一段,足夠煽情也足夠狗血。
    最後,在敘事上,《地心》過於平直,甚於是把各種太空中可能發生的危險都交待了一遍,更帶了好萊塢一成不變的模式「發生危險」-「一線生機」-「生機被毀,主角絕望」-「絕望中又發現另一線生機」,如此循環,讓人覺得生硬不合情理,也更落俗套,90分鐘時長不算長,卻讓人覺得有些劇情就像是為了充時間。《PI》時長要長,但各種事件轉折,緩而有序,不急不慢,也許有人覺得《PI》前面一段都過於無趣,但回想起來,卻是一個個符號的堆積,第一個都蘊含了導演的心機在裡面。
     總得來說,《地心》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電影中現有的題材中突破了一些格局上的東西,儘管在處理細節上,還有很多可待加強的地方,也不失為一部能讓人投入感情於其中的「記錄片」,但要想成為更有內涵的電影,尚欠些火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