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吃飯的書

2013-11-25 20:51:03

我為什麼選擇去看地心引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上映前,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營銷,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像是朝聖般一面倒的零差評。在《阿凡達》導演卡梅隆的大力推薦之下,仿如出現了當年《阿凡達》那般的期待心態,畢竟,隨著3D的大行其道,各種各樣的偽3D將這個觀影者的熱情逐漸消磨,出現了不可磨滅的審美疲勞。如何更好的進行3D觀賞體驗,是電影界需要去自我突破和創新的。如果真的宛若評論所說的太空真實觀感,那麼是否更加吸引觀影者去選擇戴著3D眼鏡,好好的進行一場太空驚險之旅呢?這就是我所進入影院觀看這部電影的初衷。
       在選擇了去影院觀看《地心引力》之前,做好必要的功課是一個業餘影評者的好習慣。基本上,大部份的影評都圍繞「真實」和「震撼」作為賣點,撇開技術宅的吐槽,劇情是一個顧慮,要知道一部90分鐘的影片,只有兩位演員是很需要勇氣的,要不,就是劇情很充實;要不,就是語言很豐富。歸根到底,我一直就是糾結於:到底我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是在乎全新的3D震撼感?還是去忽略劇情的單薄?結果,作為一份對天文的熱愛心態,我還是選擇去看了。
        不可否認,的確這真的是一部太空科幻片,身臨其境的太空真實感官,還有技術上的一系列長鏡頭都鋪排得令人驚嘆不已。如果你之前沒有機會來到太空,或者坐飛機的時候覺得自己已經有種居高臨下的觀賞地球,那麼在這個層面上,你還是「小毛」,還沒有見過「大毛」。在離地球350公裡的高度進行太空漫步,雖然說已經不存在地心引力這個東西,起碼,空洞的宇宙就在面前,存在感也稍瞬即逝,在宇宙看來,你連微塵都不算啊。
       影片的真實感是無處不在的,拍攝的視角也儘量以第一人稱來推動,考驗兩位演員的是表情和動作的完美結合,結果,後來看報導,才知道除了面部,其他的身體部份都是CG技術來的。
       劇情不容我詳細分析了,基本上可以忽略。
       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是值得肯定的,要知道電影工業發展到現在,CG技術已經把一切不可能變成了現實。有時候常常懷疑,到底兩位演員是不是真的就是在太空中拍攝的,那麼導演是在地面上喊「cut」還是坐在天宮一號旁邊喊的。後來看報導,一切都是在一個「燈箱」和「LED屏」的幫助下完成的拍攝。
       到底我應該盛讚《地心引力》是完美的作品還是吐槽那些盛讚它是完美的影評呢?這就需要考慮到,觀影者的真實感受了。如果純粹從技術層面和感官饗宴來說,它的確是值得寫入影史的。突破了以往3D的隨波逐流,它開發了3D技術的另外一個高度。假如從劇情推動來說,它是失敗的,喬治克魯尼就算再帥,用嘮嘮叨叨的語言去延伸故事的發展讓人疲憊,桑德拉布洛克就算再怎樣演技派,也無法完美的和這個角色融入觀影者的心中,怎麼看都像是為了配合劇情而呈現的表演。失去了她發揮演技的靈魂。
       不得不懷疑各大網站影評的水份,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水軍的數量到底有多無孔不入。
       電影是很私人的,因為你是從自己的視角觀看。電影也是很具有共享性的,因為它是滿足所有觀影者的。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覺得它劇情無聊,覺得它視覺很震撼都是一份值得尊重的感受。已經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如此兩難,說起上一部這樣的電影,估計是《死亡幻覺》,看第一次很震撼,看第二次覺得無聊透頂了。
       為了平衡心情,我又重溫了導演 阿方索·卡隆的早期作品《人類之子》,感覺,還是劇情更打動人心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