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65,228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文爾

2013-11-27 06:01:09

真空中看人生:雙重失重下的突圍心法 ——《地心引力》詳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文將從劇本結構、人物、對白、鏡頭設計、主題等方面研究電影《地心引力》。全文分為以下四部份:
1. 劇本框架梳理
2. 人物分析
3. 鏡頭設計分析(部份截圖詳解)
4. 有關片名和主題

一、 劇本框架梳理

本片是典型的單線索電影,結構簡單清晰。下面我按照三幕式的框架還原一下劇本結構(是我個人的版本,僅供參考;以下標註的時間表示大概範疇,均不精確;梳理框架是為了解剖劇本的編排,加深對影片的整體把握,已經對情節瞭然於胸並熟悉劇本結構的觀眾可以跳過此部份):
【第一幕】:(前10分鐘)交代背景設定及主要人物。男女主角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有限的對白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及背景資訊。7分鐘時有關戰鬥民族俄羅斯摧毀衛星的通知帶來不祥的預兆。9分鐘時男主角玩笑道對本次任務有不祥預感。
【情節點1】:10分鐘。「休斯頓」緊急命令停止作業。俄衛星碎片產生連鎖反應,擊中其他衛星產生的更多碎片正向主角團飛速襲來。11分鍾情況惡化,系統大部份癱瘓,隨時可能中斷與地面指揮中心的聯繫。碎片來襲。
【第二幕】:(10分鐘~ 1小時6分鐘)
14分鐘。女主角獨自在空中絕望地漂浮旋轉。
16分鐘。男主角接住了女主角。他們去回收哈佛小夥伴的屍體。
【緊要關頭1】23分鐘。男女主角回到自己的飛船,發現其他人員都犧牲了。第一個希望落空。男主提出下一個目標:去國際太空站。
24分鐘。兩人在太空中行走,進行了有關地球生活的重要對話。女主角透露女兒死後,她一直如行屍走肉般生活。
30分鐘。男女主角在動盪中摔向國際太空站。兩人脫離了帶子的連接。
【中點】35分鐘。太空站的帶子勾住了女主角的腳,女主拉著男主。女主不肯放手。男主要女主學會放手,他執意解開連接,飛向太空宇宙無限。
女主開始進入一個人的戰鬥。
37分鐘。女主成功進入國際太空站。
38分鐘。女主在太空站內脫下太空服,稍作休息。呼叫男主沒有回音。女主不得不接受男主已死的事實,呼叫「休斯頓」求救,悲痛地承認自己是唯一的生還者。
43分鐘。太空站內著火。女主拿起滅火器去滅火。女主進入飛船。
46分鐘。飛船啟動後被降落傘帶子勾住了。
【緊要關頭2】51分鐘。女主角出艙拆除降落傘。碎片再度來襲。女主角在神聖主角光環的保護下成功躲過一劫。
54分鐘。女主角進入飛船,準備前往天宮。
56分鐘。女主角發現沒燃料了,絕望暴走。
女主角試圖用無線電和地面取得聯繫,偶然連接到了「安因岡」那裡。她從狗和嬰兒的聲音中獲得安慰,並流露出自己對死亡的恐懼,在「安因岡」的歌聲中,她放掉氧氣準備就此長眠。
1小時02分。男主角英雄歸來,信心滿滿地向女主角傳授了「著陸起飛是一回事」的法門,並與女主角進行了有關生死的重要對話。
第三幕:(1小時06分~影片結束)
【情節點2】1小時06分。女主角從彌留之際的幻夢中清醒。打消尋死的念頭。奮起再戰。
女主角開著飛船前往天宮。
女主角離開飛船。以隨身攜帶的滅火器為推進器,向天宮前進。
女主角成功進入天宮。
1小時14分。女主角進入神舟飛船,呼叫休斯頓,表示自己已無怨無悔,準備好迎接任何結局。
神舟進入大氣層。神舟掉在水面上。
1小時20分。女主角打開神舟艙門,游進水中,破水而出。
女主角游到岸邊。在地球的土地上站立起來。

二、 人物分析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部由兩個演員撐起來的電影。下面就跟大家說道說道這一男一女吧。
1. Matt Kowalsky (喬治·克魯尼) —— 資深宇航專家, 神一樣的太空人
喬治·克魯尼飾演的Matt是一位經驗豐富、專業能力極強的資深宇航專家,他淡定、可靠、瀟灑、幽默、魅力四射,他的存在對女主角和觀眾來說都是一顆定心丸,影片安排這位男神在適當的時候退場,讓女主角的孤軍奮戰更顯驚心動魄,但在退出舞台之前,男神已把宇宙求生的重要技能都傳授給了女主角。
Matt這個形像是近乎完整、完美的存在,他代表著強大的力量與榮耀,他是女主角的指引者、精神導師,他就是出現在無數故事中,為了讓年輕一代有機會獨當一面經歷成長,在最合適的時間地點事件中死去的「老船長」形象。
我們不妨先來盤點一下——那些Matt教給Ryan的事:

技能層面:
a. 6分鐘撿起女主角脫手的一枚螺絲。(Ryan認識到太空作業環境與地球上的不同)
b. 10分鐘告訴Ryan太空工作要無條件服從命令,說停就停,刻不容緩
c. 14分鐘。Ryan漂浮在空中,GPS失靈,Matt讓Ryan給出視覺參照物,後來Ryan試圖用同樣的方法找回Matt。
d. 16分鐘。Matt教Ryan如何呼吸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氧氣,他讓她放鬆。
e. 20分鐘。Matt教Ryan設置鬧鐘,以預判下一次碎片來襲的時間。
f. 20分鐘。即使和地面指揮中心聯繫中斷也要不斷呼叫,爭取一線生機。之後Ryan就是這麼做的。
g. 28分鐘。氣缸裡的氧氣耗盡後,太空衣里還有氧氣。
h. 30分鐘。兩人砸向國際太空站。Matt教Ryan要抓住任何能抓住的東西。
i. 35分鐘。漸漸飄遠的Matt依然指揮Ryan的行動,他向Ryan指出遠處的Chinese station,其實Matt幫Ryan制定了全部的作戰方針。
j. 1小時。在Ryan自殺彌留之際,Matt出現在Ryan的夢境中,告訴她總有辦法,並提示「著陸和起飛是一回事」。(準確地說這時候是Ryan的潛意識甦醒了,Matt的形象成為精神力量的載體)

精神層面:
a. 18分鐘左右。Ryan高度緊張、害怕氧氣耗盡的時候,Matt以他淡定的風采教Ryan學會冷靜與輕鬆。
b. 20分鐘左右。他們回艙發現任務團隊的其他成員都死了。Ryan向Matt道歉,為聽到命令後沒有立刻停止作業感到自責,Matt寬容地安慰她說橫豎逃不過這一截,你改變不了什麼。Matt幫Ryan從罪惡感中解脫。
c. 24分鐘。兩人在太空中漂浮。Matt引導Ryan想像地球上的生活,與她談論家與愛。
d. 35分鐘。Ryan試圖拉回Matt, Matt叫Ryan放手,「You got to learn to let go.」這是Matt教Ryan的最重要的事(下文詳述)。
e. 1小時。Ryan夢境中的Matt引導她思考生存下去的意義。

影片精心安排了三個關於Matt的要點:1.講故事;2.太空漫步紀錄;3.鄉村音樂。

1.講故事
Matt從影片剛開頭就喋喋不休地講人生瑣事,講過往經歷,哪怕地控中心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聽得耳朵長繭了,他依然渴望敘述。他置身浩瀚宇宙,溫情脈脈地注視著藍色星球,發自內心地懷念過往人生種種,連傷痛都能把酒言歡。他思念人與人的關係,渴望與人交流,所以他死皮賴臉地找人聽他的故事,因為在這寂靜的真空中,電波信號是他與人類同胞交流的唯一介質。他留下了一個沒講完的故事——「hairy guy」。在失去他以後,Ryan在通信中求他講完「hairy guy」的故事,其實沒人在意故事本身,但誰都會思念那個講故事的大叔,他的絮絮叨叨帶來的親切與溫暖。也許Ryan沒有意識到,她永遠不可能用Matt教她的方法去拯救Matt,就像你不能把照在身上的陽光反射給太陽。
Matt帶著Ryan前往國際太空站的途中,地球美景再次呈現在他們面前。Matt知道Ryan此時的精神狀態極其脆弱,希望幫助她聯想地球生活來給她求生的動力。Matt知道Ryan的家鄉後,立即根據時區算出當地時間,給她描繪家鄉人此時此刻的生活畫面。在Matt的敘述中,一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早晨陽光明媚,這就是他對生活的態度,積極地包容挫折與傷痛,熱愛活著的每一天。

2.太空漫步記錄
五分多鐘時地球上的地面指揮中心「休斯頓」就對Matt逗趣道: 「這次短暫的任務不足以讓你打破XXX的太空漫步記錄。」本是幽默,竟一語成箴。
28分鐘。在他們即將到達國際太空站時,Matt對Ryan說有好消息和壞消息:好消息,燃料將盡,不過再過五分鐘就要到國際太空站了。壞消息,本來再過10分鐘他就能打破太空漫步記錄了。Matt在生死難料的重大危機中仍心心唸唸太空漫步紀錄,這個巨大的萌點體現了他的人生態度:熱愛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哪怕正被吸進死亡的漩渦,一路上也要忙著創造奇蹟。值得一提的是這段鏡頭中兩人間的牽引帶極其優美,像嫦娥的飄帶如詩如畫。
最後Matt和Ryan分開了。在悠揚而深遠的音樂中,他優雅地漸漸飄遠。他安慰Ryan:明天的這時候你就帶著一個傳奇回地球了。他甚至還能拿「blue eyes/brown eyes」的梗善意地與Ryan調情。他即將消失在畫面中時,遠遠地傳來他的聲音:我要打破太空漫步紀錄了。相信我的紀錄會保持很長很長時間喲。有這樣一種男人,他們可愛的追求讓他們光芒萬丈,至真至純,堅不可摧。

3.鄉村音樂
有沒有考據癖患者可以告訴我Matt一直在聽的是哪首歌。影院片尾沒仔細看,目前只有不帶片尾字幕的槍版資源,所以無法確知歌曲名稱,我感覺像是鄉村音樂(如果我說錯了請糾正),這樣的歌曲讓人聯想到家園,寧靜的生活,時間,人生。
影片中,Matt一共聽了三次音樂。影片開頭時他飄來飄去打醬油,講故事騷擾地面接線員,音樂若隱若現。
兩人前往國際太空站時,Matt又開始放音樂。動人的旋律漂浮在夜景燦爛的地球上空,影片的節奏暫時舒緩,他同Ryan談論起地球家園。得知Ryan女兒死去的悲劇後,Matt關掉了音樂。
最後一次音樂響起具有催淚的力量。Matt漂浮在太空中,明知死亡將近,卻走得如此優雅。他打破了太空漫步紀錄,他還在感慨眼前壯闊的宇宙美景。他又打開了音樂。
Matt從容赴死。他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死前既有破紀錄的成就感,又有令人屏息的壯麗景色為伴,耳畔迴蕩著來自地球的優美音樂,這樣非凡的死對這個瀟灑的男人來說,也許是個不錯的結局。他化作宇宙中的一顆星,用他的人生書寫完一段傳奇。
他對死亡的態度如此坦然,從他的言行中甚至能嗅到興奮的氣味與奇異的喜悅。瀟灑如他,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
Life is not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breaths we take, but by the moments that take our breath away.

2. Dr. Ryan Stone(桑德拉·布洛克) —— mission expert(任務專家),她的身份相當於《生活大爆炸》里去太空的工程師Howard(原來Howard去太空前怕的就是攤上《地心引力》這種破事兒啊!《地心引力》證明了Howard的擔憂很靠譜,俄羅斯人民很可怕!)
對比男女主角,我個人認為Matt的形象塑造得更有特點。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固然極其精湛,佔據了全部的戲份卻絲毫不惹觀眾厭煩,但Ryan這個人物到底沒有跳出好萊塢的框架。
Matt的關鍵詞是「完美」,Ryan的關鍵詞是「成長」。「成長」就意味著她有「缺陷」。我們從「缺陷」入手來分析這個人物。
Ryan的缺陷集中在兩個層面:淺層次—— 不熟悉太空生存技能;深層次——無法走出過往傷痛,缺乏人生動力和直面人生的勇氣。
通過影片開頭Ryan和Matt的對話,我們了解到Ryan完全就是一名太空新手。她不熟悉太空作業,不習慣在失重環境下操作,六分鐘時掉落的螺絲就是很好的暗示。她進入太空前只參加了六個月的訓練(其中還包括假期)。她是任務專家,根本不是太空人,不掌握太空人基本技術,不遵守組織紀律,活脫脫一枚太空菜鳥。正是她的菜鳥設定為影片帶來了戲劇張力,她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多次驚慌失措,她的求生之路無比艱險九死一生,任何技術環節都會成為巨大的障礙,觀眾會為她提心弔膽。如果第一主角換成Matt這樣的高手,觀眾的緊張程度至少減去大半。
不過Ryan是團隊裡的genius,她應該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她擁有突破困境的潛力。
技能上的不足是為了方便劇情的需要,精神上的傷痛才是Ryan這個人物的核心。
她都有哪些過往的傷痛呢?
影片幾乎沒有提到她的家庭。Matt問Ryan,地球上有什麼重要的人嗎,Ryan沉默不語,只說曾經有個女兒,沒有提到女兒以外的其他親人。後來Matt問:誰會給女孩起名叫Ryan呢?她冷冷答道:我父親想要個男孩。
可以推測Ryan的童年不幸福,她一直活在父親扭曲的期待中,與父輩之間有道過不去的坎。親人不僅沒有給她安全感,反而成為傷痛的來源,所以她不願將他們算作「生命中重要的人」。她有過女兒,說明她很可能有過丈夫,至少有過男人。但她的婚姻/兩性關係想必也不幸福。如果那是一個能給她幸福的男人,像女兒那樣被死神奪走,她就會回答Matt:I had a husband/man.所以可以斷定她和那個男人的關係破裂了,那個男人和她的父親一起被列入她心中的黑名單。她是一個孤僻的女強人,不擅長處理各類感情關係,拒絕別人的同時也將幸福拒之門外,又不輕易向別人坦露她內心的無助。
Ryan說女兒死後,她一直在開車,每天起床,去工作,剩下的就是開車……她道出了自己的人生狀態,躲在生命的軀殼中,漫無目的地在人生旅程中行進,沒有方向,沒有路標,沒有動力,沒有沿路的風景,一切都是枉然。看似成功的事業背後是無盡的絕望,缺乏感情上的寄託,缺乏人生目標,始終活在舊日的傷痛中。她活得毫無激情,毫無意義,無異於行屍走肉,所以在這次宇宙求生的大冒險中,她面對幾個重要的精神成長課題:
Learn to let go.從舊日傷痛中解脫,活在當下。
找尋人生意義。直面求生本能和對死亡的恐懼。重燃對生命的渴望。
獲得生活下去的勇氣。

三、鏡頭設計分析(部份截圖詳解)

這部份本應更加圖文並茂精彩紛呈的,結果豆瓣影評不能放圖!!!豆瓣大神請允許我再一次跪拜在你腳下!!!(我去影院看了IMAX3D,視聽體驗嗷嗷好,回來以後又看了一遍槍版,再寫影評……現在除了槍版網上沒有其他資源了。我拿槍版做了一些截圖,影院裡水晶般的畫質變成資料片似的像素渣⊙﹏⊙b。本來想多截一點圖的,但是槍版很多畫面實在是面目全非,截了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我只能選擇性地截取一些比較重要的……)

我在豆瓣小組「文爾小姐的思想店」里發了本影評的含截圖版本,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6381176/
感興趣的盆友可以移步那裡去看~~

PS我用的槍版聲音也很差,很多對白聽不清,所以本文無法奉上精準的對白原文,我就聽個大概,差不了太多……)

豆瓣影評介面下既然不能放圖,我就只能盡力靠文字描述彌補啦,去影院看過該電影的觀眾應該對很多畫面會有深刻的記憶~~

作為一部受到廣泛讚譽的教科書級別品質佳作,《地心引力》自然也展現了高水準的攝影。通過巧妙的鏡頭設計,影片無聲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狀態,為人物做了精彩的註解。
下面我將配合截圖,結合影片內容為大家解析本片的一些精彩鏡頭設計。

13分鐘。Ryan在Matt的反覆要求下終於與設備脫離連接,獨自掉入太空,像無頭蒼蠅般漂浮旋轉,GPS失靈,Matt讓Ryan給出視覺參照物,Ryan說她什麼也看不見。
一段步步推進的特寫帶領觀眾一點點深入Ryan內心的恐懼。

14分30秒開始,緊接著Ryan眼睛的大特寫,我們進入了Ryan的主觀鏡頭。動盪、模糊的畫面,星球的半點輪廓在旋轉的黑色宇宙中時隱時現。隔著太空帽上的霧氣,Ryan眼前是一片片讓人不安的眩光。

這段約40秒長的主觀鏡頭非常出色地還原了Ryan的視角,讓觀眾親身體驗Ryan此時的極度眩暈、失控、無助狀態。
15分10秒出現太空帽上的讀數,接著出現Ryan的特寫,主觀鏡頭結束。

主觀鏡頭開始前的最後一個畫面特寫和主觀鏡頭結束後的第一個特寫畫面構圖極為相似,區別是前者是色調陰冷的暗調畫面,硬光下明暗對比強烈,背景處一片幽冥,給人一種陰森森透不過氣的絕望孤獨感,那正是Ryan那時的心情,與設備脫離意味著她徹底脫離了人類掌控的世界,隻身落入上帝之手,無助地漂浮在黑暗無限的宇宙。後一個畫面是色調溫暖的亮調畫面,光線迷離柔和,天使的白光照在Ryan臉上,她已經從極度眩暈中恢復,努力平靜下來,爭取一線生機。

16分鐘。Ryan開始從畫面中墜落,漸漸掉出觀眾的視野,從暖色陽光所及之處掉進青綠的黑暗,掉進深不見底的死亡深淵。

緊接著Ryan和Matt取得聯繫,又獲得一線生機,漸漸從黑暗中再浮現出來。Matt抓住了她,兩人連接上了。當Matt要放開Ryan的時候,她驚惶地喊接連喊不,因為此時Matt是她在茫茫宇宙間的唯一依附,是她岌岌可危的生命座標原點,她害怕與他脫離。當失散的男女主角終於又一線相連的時候,觀眾也鬆了口氣。Matt給人異常靠譜的安全感,所以之後失去他,對Ryan來說是巨大的危機。

他們去回收小夥伴的屍體。
歡脫的哈佛小夥伴,臉上破了一個大洞。影院裡沒有這個畫面吧,應該是被和諧啦。
前面分析過,Ryan在太空中的隻身墜落彷彿掉進死亡的黑暗漩渦,像陸生動物掉進大海,像被上帝拋棄的靈魂墮入地獄,我們俯視著她垂直下落。而Matt最後飄走的姿態淡定、優雅、從容,像一株了無牽絆的蒲公英被風吹向遠方的旅程。我們目送他漸行漸遠,去到遠方,彷彿前方並不是終點,彷彿太空就是他的天堂。

38分鐘。Ryan順利進入國際太空站。她脫下笨重的太空服,褪去厚重的防護,完全卸下束縛的她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伸展手臂彎曲雙腿,解放的姿態,像人魚回到了海洋。她遊動在失重的環境裡,如同嬰兒在母親的羊水中生長。背景音樂也變得如夢境般舒緩安寧。

影片第一次展示了笨重的太空服下Ryan優美的身體。她漂浮在失重的艙內,與太空中倉惶失措的漂浮不同,這次她的身體完全放鬆,遊動在失重的環境裡,如同嬰兒在母親的羊水中生長。她緩緩蜷縮起身體,宛如胎兒安靜地躺在母親的子宮中,感到無比安全,身後溫暖的光芒籠罩著她,保護著她。這段近兩分鐘的鏡頭極其重要,不僅在結構上起到舒緩節奏承上啟下的作用,更展示了人體的美。人類作為一種生命的美感,求生的本能,創造奇蹟的力量就蘊藏在這樣的身體裡。這段畫面默默地傳達著這樣的資訊,人類生命是美麗的奇蹟。

太空站失火後,Ryan試圖駕駛飛船離開,沒想到飛船被降落傘的帶子纏住了。(PS:「帶子」在這部電影裡真是一種虐心的東西,讓你想留的時候留不住,想走的時候走不了。)
Ryan好不容易拆除了纏住飛船的降落傘,再次進入飛船,準備前往天宮,卻一直啟動不了,敲了一下螢幕才發現這貨的顯示器原來是壞的,打一開始就沒燃料。Ryan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幸運E(明明前兩分鐘還主角光環爆發的),她絕望地在飛船內暴走。
這時切到外景。Ryan乘坐的艙體漸漸墮進黑暗。她又一次墮入了死亡的深淵。


Matt詐屍後,Ryan燃燒小宇宙,施展「著陸即起飛」大法,順利駕駛飛船來到天宮附近,她手持隨身攜帶的滅火器(可見ISS著火是多麼精巧的安排)努力控制前進方向,飛向天宮。
飛往天宮的一段鏡頭畫面運動節奏逐漸加快,整體比較平穩,我們看見Ryan在畫面里上下左右亂竄,但畫面非常穩定,不像之前漂浮太空時那麼動盪,因為此時Ryan內心很堅定,不再恐懼驚惶。
進入天宮的一刻用了一個大全景,鏡頭漸漸拉開,呈現出廣大的宇宙,Ryan的身姿變成明亮星球前的剪影,突出了這一時刻的偉大。


在神舟里Ryan呼叫休斯頓,她暢快地笑著,緊張伴著興奮,她說自己已無怨無悔,她準備好了。
她完成了成長蛻變。
Ryan在地球上的最後那段鏡頭值得大書特書(在第四部份詳述)。
神舟落到水面上,Ryan潛入水中,破水而出,游到岸邊,伏在地面,百感交集地捏起地球的土壤。
鏡頭慢慢向她推進,我們看到巨大的腳步特寫。保持特寫的景別,緊接著一段誇張震撼的向上搖鏡,小腿、大腿、腰、胸、頭,我們仰望的目光緩緩移過女巨人Ryan的身體,她的形象達到了最高點。

四、 有關片名和主題

「地心引力」這個片名起得神一樣的好,好到中國大陸引進時
對片名進行了直譯,而沒有翻成《太空傳奇》之類的中國特色譯製片名。似乎只有最好/最賣座的電影能享受直譯片名的待遇:《鐵達尼號》、《阿凡達》、《哈利波特》……
影片99%的筆墨寫的全是失重,字裡行間卻全是地心引力。
失重與引力均有兩層含義——物理層面和精神層面。
太空中的失重帶來重重挑戰,主角的目標就是回到地球引力場中。
引力不僅是使物體墜落地面的重力,更是母星和人類社會對漂浮在宇宙中的浪子的吸引力。由此引出了精神層面的深層含義。
作為人類個體在人類群體中的失重,在生命長河中的失重。人生無所依附,缺少被愛的溫暖和愛人的能量,沒有目標,沒有期待,自我囚禁在舊日牢籠中不得解脫,生命進入無助、無望的懸空狀態。
這樣的人生如何重新定位生命的核心,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與生命的渴望,究竟有什麼樣的力量能將懸浮在半空中的人類吸回地面,讓他們活在當下,直面人生,鼓起勇氣,腳踏實地一步步前行?
這就是Ryan在《地心引力》里必須解答的問題。
問題固然宏大,所幸影片給的答案很簡單,且聽我解讀的版本。
《地心引力》的最偉大之處在於「太空」,不僅來自於「太空」提供的獨特視覺衝擊和故事情節,更在於太空提供了超脫物外的上帝視角和遠離人群的真空環境。
在前往國際太空站的路上,Matt帶領Ryan飄過夜的半球,人類世界的燈火如燦爛星河在地球上交織流淌,如夢如幻。
Matt問Ryan:
Where's home? Down there. Mother earth. Where do you put your tent?
「put your tent」 這個說法在我聽來極其動人。兩人漂浮在宇宙之中,分享著上帝的視角,得以俯視母星的全貌,置身於抽象概念般的廣大時空中,方才真切感受到社會地位、物質財富確實是身外之物,每個人站在上帝面前時,除了神賜的肉身和自己的靈魂以外再無其他。
所以Matt用「put your tent」(搭帳篷)來指代一個人在地球上定居生存,「帳篷」一詞道盡了人生的宏觀狀況,人生只是短暫的旅程,用超脫的眼光來看,再豪華的別墅宮殿也與帳篷無異,只是人為了寄居世間給自己搭起的小小處所。
可是,「帳篷」有何淒涼呢?老祖宗早就說過了: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四時為馬,陰陽為御,乘雲陵霄,與造化者俱。我覺得Matt這個人物多少跳出了好萊塢的框架,就是因為他的三觀超越了膚淺的愛與正義,榮耀與勇氣,頗有超然脫俗的俠客風範。
相比之下,蛻變前的Ryan只是個受困於人世牢籠的迷途羔羊呀。
Ryan幾經生死,人生觀終於向Matt靠攏了。事實上她只有接受Matt的三觀,才能完成對她而言真正重要的成長。
我們來談談那件Matt教Ryan的最重要的事:You got to learn to let go.
30分鐘時,他們兩人在巨大的衝擊中砸向國際太空站,Ryan的慌亂無助以及對Matt的依賴達到頂點。她不斷撕心裂肺地喊著:What do I do? What do I do? 她還在等著Matt 給她保護與答案。最後一根隨時可能斷裂的帶子勾著Ryan的腳,Ryan抓著Matt,誓死不肯放手。哪怕Matt明確告訴她必須放手,否則兩個人都得死。
You have to let me go. let go.
Ryan還是不肯放手,不停哀求道:Don』t do this to me. Ryan寧可死守Matt給她的安全感,兩人共同赴死,也不願放手,不願又回到一個人,在這黑暗的宇宙中孤獨無助地面對渺茫生機。也許一般人都會做出和Matt相同的反應。她只是個普通人,她的孤獨和恐懼在這段情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Matt自己選擇了離開。「老船長」功成身退,為Ryan提供了成為英雄的機會。
失去Matt以後,Ryan的畫面立即又陷入動盪。她說要再去救Matt, Matt對她說:You got to learn to let go.這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句對白,因為它揭示了主角的問題核心。
Ryan迫不得已陷入一個人的戰爭。她做的不錯,終於能放棄Matt,鼓起勇氣孤軍奮戰。她成功進入了太空站,成功從大火中脫險進入飛船,她開始不斷說「OK」「great」 「alright」給自己打氣,能自己設置鬧鐘,參照指導手冊操作飛船,她在危急關頭勇敢地出艙拆除降落傘,靠自己的力量撿回了掉落的工具(與開頭Matt幫她撿回螺絲呼應),在飛射而來的碎片雨中唱歌給自己壯膽。在這場太空冒險中,這位太空菜鳥的表現已堪稱勇士。
可這份對外的勇敢不足以支撐她到最後。她崩潰了。
飛船沒有燃料對她來說是最後一根稻草。她放棄了。靈魂同肉身一起墮進黑暗。
她接通地球上的電波,偶然和「安因岡」進行了通話。她懇求安因岡讓狗為她多叫幾聲,地球上隨處可聞的平凡狗叫在寂靜的宇宙里給她帶來莫大安慰,那種絕望中的親切感動絕對勝過「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她聽見嬰兒的哭聲,露出略帶淒涼的陶醉笑容。Ryan,沒有親人朋友的Ryan,自我放逐的Ryan,從人群中叛逃的Ryan,在遠離人間的太空中獨自等待死亡,依然充滿對母星和人類同胞的依戀。
她故作輕鬆地模仿了幾聲歡快高昂的狗叫,卻無法欺騙自己,她只好搖頭承認自己快死了。
她對地球上的陌生人說:
「I』m gonna die.I know we』re all gonna die. But I』m gonna die today. But the problem is I』m still scared. No one will mourn for me…」
(上面那段對白是我憑記憶瞎寫的,肯定有出入,但是差不離,因為我發現翻譯成中文味道全變了)
她求安因岡為自己祈禱,她沒法給自己祈禱因為沒學過。一顆顆眼淚從她眼中滾落,瞬間化作飄散的珍珠。她就要死在這個連眼淚都無法滑過臉頰的失重太空。
Arya Stark(《權力的遊戲》)的劍術師父教她:
What do we say to death? Not today.
此時的Ryan可沒有能力對死神說「not today」。儘管活得不快樂,她卻從未準備好迎接死亡,她和地球上大多數庸庸碌碌的人一樣,僥倖地以為死亡的日期「not today」。這只是僥倖的逃避。當死亡真正來到面前,依然會害怕。Ryan發現自己活得如此沒勁,竟然還有求生本能,還害怕死亡,「生無可戀又貪生怕死」的困局讓Ryan感到沮喪。
Arya師父的 「not today」是對死亡的挑釁與反抗,是自我主宰人生的勇氣,與庸人的僥倖逃避有強與弱的本質區別。Matt無疑是個強者,事故發生後他樂觀地進行所有努力,不停地對死亡說「not today」,直到被逼上絕路,他又做出了冷靜判斷,瀟灑地從容赴死。對Matt來說,人生就是一場積極向上的遊戲,只要真心努力過、享受過,死又有什麼可怕呢?當死神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不掙扎,也不貪戀生命本身,他只是坦然地隨風而去,走也要走得瀟灑。Matt達到了面對死亡的最高境界,如果世界上真有人能「笑到最後」,也只能是他這樣的人了。
無悔活過,無懼死亡。
Ryan和Matt的差距如此之大,她該怎麼進化呢?突破口就在「learn to let go」,不僅是對Matt放手,鼓起對戰太空的勇氣,更要對女兒的死let go,獲得直面內心的勇氣,方能繼續開展未來的人生,這是貫穿全片Ryan進化的重大課題。在《地心引力》里,內心的轉變全在Ryan自殺未遂Matt詐屍顯靈的段落里完成了。
那場戲裡Matt與Ryan進行了至關重要的對話。那以後Ryan走出了對死亡的恐懼,完成了靈魂的蛻變,隨後Ryan化身「不怕死小強」,光芒萬丈地獲得最終的勝利。其實概括下來,奧義就是——只有不懼怕生,才能不懼怕死。
在Ryan的夢境中,Matt打開艙門的瞬間她的第一反應是抱住自己的頭,這體現出她本能的求生慾望。
Matt風趣地與Ryan談笑,輕鬆自在地喝起酒來。(那瓶酒真的不是植入廣告嗎?與失散在宇宙中的故人重聚,喝一瓶暖心的醇酒,我要是酒商搶破頭也要搶到這個廣告!)
Ryan表示自己已經努力過了,她無力改變什麼了。
Matt說:There’s always something we can do.
「著陸即起飛」大法是招式,關鍵是要幫Ryan練成內功心法。
Matt: Do you want to go back or do you want to stay here? I get it. This is nice of you. You can shut down all the systems, turn off lights, disclose your eyes. No one can hurt you here. It's safe. What's the point of going on? What's the point of living?
就是這段終極追問帶我們走向了答案。
關鍵語——No one can hurt you here. It's safe.
之前已經說過,《地心引力》創造了天然的真空環境。主角的障礙完全不來自於人,全部來自技術環節。真空宇宙又創造了一個對人生而言的真空環境——「沒有人可以傷害你。很安全。」
有多少人曾經產生過這樣的想法:我要逃離這一切。逃到一個沒有人可以傷害我的地方。一個安全的場所。
從某種意義上說,Ryan為自己創造的長眠環境還不錯,耳畔有歡騰的狗叫聲,呀呀的嬰兒聲,安因岡的歌聲,窗外是美麗星河,一切多麼寧靜,遠離俗世紛擾。Ryan本來就喜歡寧靜。影片前8分鐘,Matt和Ryan一同在太空中俯視壯觀的地球美景。Matt問道:What do you like about being up here? Ryan 不假思索地答道: The silence. I can get used to it.
Ryan自以為可以習慣這份寧靜。但宇宙的寂靜終究不是永恆的歸宿,只是逃避人生的度假景點,人作為社會動物,總是渴望回到有同伴的世界,當災難降臨,Ryan發現自己可能葬身寂靜宇宙,平靜的安寧立即變成黑暗的死寂,將她吞噬。
Ryan努力為自己營造一個理想的自殺環境,但她內心充滿恐懼,無法像Matt那樣走得從容。因為她還不具備Matt那樣的內心。
沒有人可以傷害你,你依然能傷害你自己。
因為你心裡有傷。
人群與瑣事尚能供人逃避,唯有這寂寥的真空,與自己的心傷為伴,過去的傷痛擴張為整個絕望的宇宙。安慰是奢侈品。
為了不在這漩渦中沉淪,You got to learn to let go.
活著並不比死容易,活著需要勇氣,活著就要像個大人一樣,好好面對受過的傷,不再以傷痛為藉口虛度人生。一切源自內心,安全感取決於自己,收回伸在空中的那隻明知什麼也抓不到的手,腳踏實地,認真面對眼下的生活,珍惜尊重自己的生命,唯有愛自己,才能愛他人,才能愛世界,才能愛人生。
只有不懼怕生,才能不懼怕死。
想通這一點,何畏何懼呢?
It’s time to go home.
夢醒了。Ryan練成神功,英雄歸來。
在激昂的音樂中,Ryan面帶笑容,對身在天堂的Matt說,請你幫個忙,你會看到一個棕髮小女孩,頭髮亂蓬蓬的好像一輩子沒梳過。告訴她媽媽找到了她的紅鞋子。她為那鞋愁壞了。其實就在她床底下啊。替我好好抱抱她,親親她,告訴她她是我的天使,她讓我感到很驕傲,很驕傲,告訴她,媽媽不會放棄。
對比開始時Ryan輕描淡寫面無表情地介紹女兒的死亡,此刻的她突破了內心的重圍,不再壓抑自己的情感,這段飽含真情的獨白殺傷力頗強,身在影院的我很配合地流下了兩滴淚水,明知道那是編劇技術操作的結果。
Ryan成功找到神舟,呼叫休斯頓。
她笑著致敬Matt:I had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mission(儘管觀眾都知道她要牛逼了).要嘛全身而退帶一個傳奇故事回去,要嘛在十分鐘內飛灰湮滅。但我無怨無悔。I』m ready.
此時的Ryan已解開心結,已對死神說過「not today」,這段非凡的歷險讓她瞬間頓悟了在地面上數十年不曾掌握的人生真諦,就算這段傳奇不能帶回給世人,但在自己內心深處,不虛此行,不枉此生,無悔活過,何懼死亡。她終於準備好了。迎接死亡,迎接任何即將到來的結果。因為不論最終命運如何安排,都無法改變成長對她的意義。
神舟穿過大氣層,落到水面上,Ryan打開艙門,潛進水裡(本來水中畫面想截圖的,無奈槍版一媽黑)。她脫下太空服,向上游去,破水而出,游向陸地。
我想「神舟」掉進水裡絕非偶然。這段鏡頭有原始的啟示意義。Ryan來到地球後的行動象徵性地演練了生物進化的縮影,還具有幾分神秘意味。天外的上帝投擲到地球上的生命,在水中進化,終於爬上了陸地。
Ryan游到岸邊,臉貼著地面,說:Thank you.
感謝的對像是誰,沒必要爭論一個確切的答案。也許是對Matt,也許是對上帝,對命運,重要的是Ryan表達的感激,其實她感激一切,感激生命,人生,所有的經歷,傷痛,成長。她已經成為一個積極的強者,知道該如何生活下去。
她不適應久違的重力,想站起來時又被吸到地上。這是影片中唯一一次形象地表現地心引力的存在。
接下來就是那段誇張的搖鏡。Ryan站立起來,像巨人一樣,如此高大有力。
這次站立,具有原始而偉大的意義。彷彿人類祖先第一次站立起來。
她步伐不穩地向前走,彷彿人類第一次兩足直立行走,在這場拜戰鬥民族俄羅斯所賜,導致全人類載人太空事業歸零的浩劫中,她重新獲得了人類族群忽視已久的驕傲與榮耀,那是定義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兩足直立行走和內心的力量。


喜歡我的影評的話,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文爾說」,微信號:wenershuo
也可以加樓主個人微信,微信號:misswhen
還有新浪部落格是@Miss文爾



PS:樓主還寫了《地心引力》番外《安因岡》的影評——《揭秘安因岡為什麼是愛斯基摩人》
那篇影評分析了編劇把安因岡設定為愛斯基摩人的原因,分析了《安因岡》與《地心引力》在內容和主題上如何呼應。感興趣的盆友可以移步。傳送門: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4454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