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弓箭之戰--War of the Arrows

最终兵器弓/弓箭之战(台)/最强武器弓

7.2 / 9,839人    South Korea:122分鐘 | South Korea:128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金韓旻
編劇: 金韓旻
演員: 朴海日 柳承龍 文彩元 李漢威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破曉

2013-11-28 18:15:02

朝鮮抗華史


  在電影之外總結一下中朝歷史上的交戰記錄。
  
  
  首先是朝鮮(指古朝鮮,朝鮮半島上存在政權的統稱,下同)的先祖,朝鮮原住民只有在考古發掘中面世的原始人和新舊石器時代的韓人和穢人(東夷人)。到商末周初,商紂王的弟弟(一說叔叔)萁子因素有賢名被周武王封為朝鮮侯,萁子率五千商超遺民入朝鮮,「箕子教以禮義、田 ,又制八條之教」,當時上層社會流行的易經八卦也在當時被帶到朝鮮,流傳至今以致於影響到韓國國旗設計。關於朝鮮半島最先出現的政權是不是萁子朝鮮,史學界至今存有爭議:韓國和朝鮮教科書上以高麗僧侶所著野史《三國遺事》記載的檀君朝鮮為其民族起源,然而檀君屬神話時代傳說人物,相傳是天神與熊的兒子,在位1500年,活了1900歲。比《三國遺事》成書早150年的官修正史《三國史記》中對檀君並無記載。
  
  燕國
  爭議按下不做過多討論,且說數百年後周王朝式微,中國進入諸侯爭霸時代,然而萁子朝鮮作為大周諸侯國仍對周王朝忠心耿耿,為表忠心,與鄰國燕國發生摩擦。燕國北靠胡族,南有強齊,苦寒之地生存條件惡劣,也想對朝鮮動武擴張。燕昭王變法後,國力增強,遂以名將秦開統軍攻打萁子朝鮮,取地兩千餘里,把遼東地區從朝鮮手中奪走,「邊境遂安」。可惜秦開的子孫不肖,其孫秦舞陽協助荊軻刺秦,竟然嚇出一褲襠屎尿,確有墮先祖威名。
  
  漢武伐朝
  燕人衛滿領千人東遷朝鮮,以王儉為都立國,擊敗萁子朝鮮末代,將其驅趕到南部,是為衛氏朝鮮。建國初期,衛氏朝鮮即表示臣服大漢,為大漢拱衛邊疆,其時劉家初得天下,休養生息還要應付匈奴人。沒空搭理東邊小邦動靜,於是長安方面容許衛氏朝鮮存在並提供經濟軍事援助。但到衛滿的孫子衛右渠即位時,覺得自己國力強大,開始阻斷朝鮮半島小國朝見天朝。君臨天下的漢武帝一怒之下,海軍陸軍齊出攻破王儉城,衛右渠被部下所殺衛氏朝鮮滅亡。漢武帝在此設四郡,朝鮮半島北部淪為大漢領土。
  
  曹魏大破高句麗
  高句麗建國後一直侵襲漢四郡,力圖擺脫漢朝控制。東漢末年中原一片大亂,高句麗乘勢擴張。三國時代,曹魏的主要精力放在與蜀吳交鋒上,東北一帶力量相對淡薄,司馬懿滅了公孫淵後就撤走大軍,剩下遼東四郡和交給兵微將寡的幽州刺史毋丘儉。高句麗覺得機會來了,試圖與魏國在東北掰掰手腕。毋丘儉知道上面不會給援兵了,帶了一萬人殺奔高句麗,一萬人在三國時代戰役里實在少的可憐。高句麗方面動員全國力量,拿出兩萬軍隊迎擊。當時高句麗人口一共十五萬,這種動員規模已經是傾國而出。據朝鮮史書《三國史》記載,毋丘儉先折兩陣,損傷過半,高句麗王笑稱「魏國大兵反不如我之小兵,魏之名將亦不如寡人擅將兵。」,高句麗準備乘勝追擊,毋丘儉力排眾議,決定死戰不退。雙方再度交兵,準備充分破釜沉舟的魏軍大破三倍於己的高句麗軍,直殺入都城丸都,屠城泄憤。高句麗在此戰中險些亡國,魏軍則以為高句麗已經覆亡班師回朝。從此七十年高句麗再不敢犯天朝虎威,直到五胡亂華。1906年,毋丘儉平定高句麗反叛記功碑在吉林修路時被發現。
  
  隋唐五帝車輪戰
  隋文帝統一全國後,高句麗一直陰奉陽違,一方面表示向隋稱臣,另一方面卻不斷騷擾隋邊境。楊堅忍無可忍,起兵三十萬討伐。高句麗王大驚,忙上表謝罪,自稱「遼東糞土」。隋軍出擊不利,陸軍水土不服爆發瘟疫,海軍遭遇大風,功敗垂成。
  隋煬帝即位後,堅持了滅亡高句麗的基本國策不動搖。隋煬帝北巡時,見到了高句麗出使突厥的使者,煬帝開始警惕高句麗勾結突厥,於是讓使者回去叫高句麗王速來朝見,否則他將親自去高句麗巡查,高句麗王雖然害怕卻沒有照辦,隋煬帝決定御駕親征。612年,號稱兩百萬的隋軍分海陸兩路進攻高句麗,起軍陣當得上「綿延千里」。然而隋煬帝實在不是很好的指揮官,加上戰線過長,補給線不斷遭受襲擊,遼東、平壤兩戰竟大敗,楊廣不得不撤軍。不死心的隋煬帝此後連續兩次征伐,一次因國內楊玄感造反提前收兵,最後一次初戰高捷後接受了高句麗王的請降,算是為三次出征挽回些許顏面。
  唐太宗時,朝鮮半島上三國之一的新羅遭到高句麗與百濟聯盟侵犯,連失四十餘城,危在旦夕。當時新羅與唐王朝一直關係不錯,遂向太宗求援。此時唐朝正值貞觀之治的繁榮盛世,太宗以「為中國報子弟之仇,雪君父之恥」御駕親征。初戰得利後,唐軍被阻於安市城下,隨著天氣轉冷,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只能回朝。後來唐太宗接受大臣提議,採用騷擾戰術,令高句麗不得安穩,透支國力。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再興起兵之念,在四川大造戰船,然而是年五月唐太宗駕崩,東征擱淺。
  高宗即位,原本相安無事。高句麗和百濟再次聯合入侵新羅,新羅再度向唐求救。唐出兵先滅百濟,高句麗孤立無援。李績、薛仁貴等分兵合擊,均取得大捷,唐軍會師後圍困平壤,大勢已去的高句麗開城投降。高句麗人被大量遷往中國,加上新羅北進瓜分,高句麗不復存在。
  
  遼國三擊高麗
  遼國起先對高麗的顧忌來自高麗與北宋的盟約,通過戰爭手段使高麗稱臣。檀淵之盟後,遼多次入侵高麗,雙方互有勝負,主要是遼攻高守。
  
  高麗蒙古戰爭
  蒙古(元)對高麗發動了九次戰爭,前八次的基調是蒙古人一路打下去高麗請降,蒙古人掠奪一批財物後撤軍。然而高麗時常中斷歲貢,送到蒙古的質子也往往陰奉陽違,且高麗國內抗蒙派一直活躍,於是蒙古人只能一次又一次侵入,一次又一次被騙的信以為真退走。直到忽必烈即位,打算以高麗為跳板攻擊日本,徹底將抗元勢力斬盡殺絕。高麗成為元的藩屬國。
  
  紅巾軍入侵
  元朝末年,丞相脫脫奉詔討伐張士誠,徵兵高麗,高麗王派兵助戰。高郵一役元軍大敗,然而高麗軍隊依然在黃淮一帶攻擊紅巾軍,惹翻了中國的混世魔王們。紅巾軍北伐戰役里,特別分出一路東征高麗。紅巾軍兩度侵入最終都被打敗。
  
  丙丁虜亂
  丙丁虜亂是丁卯虜亂和丙子虜亂的合稱。1627年後金以窩藏毛文龍的罪名征討朝鮮,一路連勝,仁祖被迫請和。但朝鮮對大明忠心耿耿,對於臣服番邦胡虜相當反感,明里暗裡不服從後金命令,皇太極意識到需要徹底斷絕朝鮮與明朝往來還需一場戰爭。本片的故事背景就是九年後的丙子虜亂,皇太極率10萬大軍親征。清軍舍堅城不攻,直驅京畿,將仁祖圍困在南漢山城,並擊潰各路勤王力量。仁祖見大勢已去,出城請降,徒步行至皇太極大帳,行三跪九叩大禮,永遠臣服大清,改用清年號,斷絕與明往來。本片中的「太子」應該是隨皇太極出征的長子豪格,最終被主角殺死的可能指多爾袞。當然豪格並沒有在此役中身死,多爾袞也沒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