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宅男的戀愛字典--The Great Passage

编舟记/字里人间(港)/宅男的恋爱字典(台)

6.8 / 1,761人    134分鐘

導演: 石井裕也
編劇: 渡邊謙作 三浦紫苑
演員: 松田龍平 宮崎葵 小田切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nnytheFreak

2013-11-29 06:21:34

辭典裡的日本


作為日本今年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編舟記》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日本的民族精神,正如中國大陸地區選送的《一九四二》對中華民族骨子裡的隱忍進行了發掘和渲染,《編舟記》對大和民族的認真、執著以及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刻畫得入木三分。
影片改編自日本青年作家三浦紫苑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個性古怪的出版社職員馬締光也,與詞典編輯部的同仁合作編寫耗時漫長的《大渡海》以及和周圍人們相互牽絆的平凡故事。這部小說以並不為世人所注意的辭書編輯部為切入點,用醇厚的功力刻畫了馬蒂光也、西岡正志、林香具矢等人物,對編寫辭書《大渡海》的十五年歷程進行了劇情鋪排,獲得了日本2012年本屋大賞與全年銷售排行榜的雙料冠軍。
而書名中的所謂編舟,便是對辭書的編輯者們編撰辭典的比喻——在語言廣闊的大海上很容易迷失,而辭典就像是大海上的舟船引導我們前進。而幾位編輯通力合作、用十五年的時間編撰的《大渡海》,便是一個編舟的過程。
然而文字與光影之間的曖昧關係是最為考驗導演功力之處,對文字的還原與再創作常常決定了一部改編電影的成敗。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哪怕花費重金打造小說中的場景還是遭到不少詬病,而《編舟記》這部小說偏向文藝,而情節起伏與劇情格局並不大,因此改編起來的難度更加可想而之。所以當80後導演石井裕也宣佈執導這部電影之後,不少人都對影片最終呈現的效果產生了懷疑。更何況,導演之前的《怪咖一家》、《從河底向你問好》等電影無論是主人公還是主要劇情,都是偏向歡樂、搞怪和所謂的「日式冷吐槽」的,而把這部安靜的小說搬上大螢幕,不禁讓人為石井裕也捏一把汗。
而本文開頭所說的,這部電影反映的大和民族精神,不僅體現在了電影的故事,也體現在了影片的拍攝過程之中。為了渡過「電影之海」,石井裕也和一眾主創,正如電影中的馬蒂光也和他的同事們一樣,每個細節都極為考究。
首先是演員的選擇,最能代表導演精準眼光的便是影片主人公馬蒂光也的扮演者松田龍平。作為性格演員,松田之前的角色似乎與「市井小民」的形象完全切割,每個角色都有稜有角甚至帶點Cult氣質,《娜娜》中酷酷的貝斯手,《46億年之戀》中沉默的男妓以及《戀之門》中奇怪的漫畫青年,都是在生活中難以見到的神經質人物。而這次在《編舟記》中,松田龍平也把主人公認真而偏執的性格演得恰到好處,尤其是向影片中他的愛人表白之時,一句「我喜歡你」被馬蒂說得非常艱難,左顧右盼的表情把主人公的侷促不安表現得十分逼真。而主人公的拍檔西岡也被小田切讓演繹得可圈可點,小田拋開了他的帥氣形象,在影片中呈現了一個愛耍小聰明、喜歡調侃他人但性格本真善良的小青年。同樣,影片中的老戲骨,如扮演馬蒂光也的房東奶奶的渡邊美佐子,扮演主編老師的加藤剛,既不搶戲又人物演繹得頗有特點,多年的演出經驗也讓這些人物身上的表演痕跡被完全擦除。
而本片的攝影則是筆者認為電影最為出彩的一個部份,經驗豐富的攝影師藤澤順一不僅對映像的佈局頗有研究,把影片中辭書編輯部的古色古香、溫馨安逸地表現了出來,而且對光線的控制也是恰到好處,譬如馬蒂和妻子回到家,色調冷而不暗,馬蒂哭著說自己沒在主編老師去世之前趕上《大渡海》編撰完成,再如影片最後,馬蒂和林香具矢站在海邊,馬蒂對妻子說「今後也請你多照顧」,入畫的光線則變成了柔和的陽光。而攝影師的功力不僅體現如此,影片開頭,主人公馬蒂光也並未正式出場,而作為「人肉背景板」出現在了荒木和西岡吃飯時的食堂後面靜靜地用食,並未對主角做任何一個特寫。彷彿這不是電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發生的。更是為影片鋪陳了靜謐、安寧的基調。
至於影片的主線,則毫無疑問是以辭典編撰的過程作為線索,然而180分鐘的影片儘管一直都在講述「編辭典」這一件事,卻從未讓觀眾覺得無趣,因為諸多細節撐起了情節上的豐滿。如西岡的離開、岸邊綠的加入,如科技不斷衝擊著現代人的辭典使用習慣,導致《大渡海》險些擱淺,再如西岡和馬蒂這對拍檔由一開始的互相不理解,到後來他們相處融洽甚至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西岡在馬蒂的感染下在酒席上哭著向女友求婚,每個情節都不是大的轉折,但這樣的細水長流也正如生活一般。而影片裡的感情更是純潔,男女主角的相識與相處,惺惺相惜而溫暖人心。甚至在林香具矢每一次為馬蒂烹調食物,都五一不體現著滿滿的愛意。當然,馬蒂苦心孤詣的「戰國」情書、表白時的侷促以及林香具矢懷疑自己身為女性是否不該學壽司時馬蒂幫她堅定了信念,也都將這份始終如一的感情表現得純潔無暇。
這些,都是日本民族精神,或者推而廣之的說,是東亞具有共性的民族精神的表現。貫穿影片始終的,是一份傳承傳統文化、追求理想的執著,是不屈不撓為了一個目的而不惜花上數十年代價也要將它完成的堅忍,一個「右」字的解釋都要追求精準獨特、一個詞語漏掉就要重新校對整部辭典、辭典用紙稍有不遂意就要重新製作則體現了對完美的追求以及一絲不苟的職業素養。
這種精神,終於讓影片不負眾望地在上映首周便奪得票房第三的好成績——對於市場超過兩個小時的文藝電影,以及相比於幾位主演之前電影的商業成績來說,這是非常棒的成績,而觀眾滿意度以及專業影人的評價方面,也擁有不俗表現。導演山田洋次更是稱這部電影質量過硬、代入感強烈,讚美導演石井裕也為日本電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這部講述編撰辭典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彷彿辭典般的日本民族——細緻、執著、一絲不苟,而這些也本是屬於中華民族精神的部份,我們有理由期待,日臻成熟的華語電影中,也終會有這樣一部作品出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