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65,979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3-11-30 22:57:37

理科生也有人文求索


只有看到小卡隆的那部短片,才會完全理解老卡隆整部影片的妙處所在。太空人冒著生命危險探索太空,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真該去問冰原上的愛斯基摩人,或許只有他們才會理解在杳無人煙的地方,生命的延續有多麼的偉大。與《星際旅行》等科幻片相比,《地心引力》的劇情實在算不上複雜和跌宕,大部份時間都是獨角戲,人物關係無從展開,情感就只能向主角瑞恩的內心深入。她的過去和回憶,成了左右未來的動機;她的夢境和遙想,造就了她重塑生命的勇氣。少年派至少有老虎和飛魚,魯濱遜也有星期五,可是在浩瀚的宇宙空間,太空人只有靠一點氧氣才能生存。這種寂靜中的恐懼感,超過地球上的大海和荒漠,永生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死亡。遇險後的桑德拉·布洛克從一個太空站飄到另一個太空站,就像是從一個孤島游到另一個孤島,稍有不慎就會淪為太空垃圾。人類的渺小和卑微在此顯露無遺,黑夜中巨大的壓迫感,克魯尼以一種樂觀的英雄主義來面對死亡,自嘲和鼓勵中透出一股悲壯,讓人不禁想起人類太空探索曾付出的巨大犧牲。在布洛克短暫失去意識的夢境裡,克魯尼就像天使般帶來了希望,喚起了她對女兒的思念和求生的勇氣,這段神來之筆也讓兩個人物的性格更為豐滿,沖淡了恐懼感。

卡梅隆的讚嘆是他看到了一個不同於《阿凡達》的科幻電影,《地球引力》的世界是真實到乏味的,只有地球和太空站,可在阿方索·卡隆的長鏡頭裡充滿了靜謐的詩意。3D下反覆切換著主、客觀視角,從外部探入布洛克的體內,傾聽她的喘息和回憶。配樂渲染了某種激情和理性,許多啟蒙性和政治性的符號藏在片中。當布洛克在艙內脫去笨重的太空衣,嬌弱的軀體如胎兒般蜷縮,管束宛如環繞的臍帶,彷彿子宮的隱喻,足以媲美《2001太空漫遊》;而游出水面時的景像,則像徵著脫離羊水和進化,站在地球母星上的場景與之遙相呼應。或許卡隆並非有意討好中國,結實可靠的神舟號和彌勒佛,讓漂流的孤兒重返家園,美國太空人穿著俄羅斯太空衣,乘坐中國飛船降落的過程,包含了更廣泛的政治意味。大到救生艙,小到一個扳手,失重狀態的逼真再現,細節足以媲美紀錄片,即便把《地心引力》稱為「科普片」也不為過。沒有必要苛求所有的邏輯都嚴謹,畢竟這還是電影,在讚賞「技術體驗」的真實性之後,更該認同「情感體驗」的真實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