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

兄弟连/战火兄弟连/诺曼第大空降

9.5 / 331,121人    705分鐘 (10 parts)

導演: 大衛法蘭科 邁可索羅門 湯姆漢克斯
編劇: Stephen Ambrose Erik Jendresen Bruce C. McKenna
演員: 史考特葛萊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ng

2013-12-01 05:00:34

英雄的連隊


 終於,十四週的週六,我把《兄弟連》又看完了一遍,十集電視連續劇,就這樣結束了,背景音樂還迴蕩在片尾曲,真是經典,再看一遍依然能感受到影片給人帶來的震撼。判斷一部影片是否好的標準無非就是能不能給人帶來審美享受,我判斷一部影片好壞的標準是它能不能給我帶來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也許有人會說,一部戰爭片和現實生活差距太大了,可惜鑑的寥寥無幾。其實真正的影片絕不是侷限於某時某刻某場景某人群,如果是這樣,它們也不可能經久不衰。第二次看《兄弟連》,震撼依舊。
    最深刻的感受是戰爭的慘烈,該影片將二次大戰諾曼第登陸到戰爭結束聚焦於101空降師的E連,從戰爭開始到戰爭結束,很多人因為戰爭死亡、受傷。從最初的登陸日連隊失散,之後經歷了拔除海岸炮兵陣地的精彩戰鬥。印象最深刻的是巴斯通森林的戰鬥,寒冬、補給短缺、沒有支援、沒完沒了的炮擊,這樣的慘烈,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看得我都揪心,如果不是強大的戰鬥精神和團隊力量,他們不可能撐到最後。比較深刻的是鎮上的那個女護士,在德軍的一次轟炸中不幸遇難,殘檐斷壁中只留下那塊連隊軍醫熟悉的藍手帕,在那一刻,戰爭的慘烈真是直戳內心深處。戰爭不僅對各國人民都帶來了苦難,當溫斯特上校舉起對槍,向那個微笑對他的黨衛軍年輕士兵扣動扳機時,影片配以黑白單調的色調,隨後是一聲尖利的槍聲,士兵,確切的說是一個孩子,倒下了。這是溫斯特上校戰爭中最後一次開槍,在之後的影片中,該場景也多次回放,我想,也是導演特地安排的的吧。
    統領一個團隊,需要強大的人格魅力。溫斯特上校,李普上士,還有那個超神的軍官……機敏的思維,老道的判斷,最重要的是了解士兵需要什麼,把握他們的心理,這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最重要的品質。溫斯特上校用自己出色的指揮才能和身先士卒的精神博得了士兵的尊重和敬仰,人格魅力,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影片中說上帝只會讓某些人幸運擁有這些特質,的確,人格魅力真的是很難學習的,更別說模仿了。而索伯就是一個反面例子,不近人情、吹毛求疵也就罷了,最致命的是他沒有指揮才能,最後的結局我也不想再贅述。當然,影片中那個超神的軍官,忘記了什麼名字(老外名字比較難記),孤身衝向德軍,影片中是這樣描述的
 ------------------------------------------------------------------------------------------------------------------------
        「當他開始衝向他們時,德軍沒有向他開槍。如果僅僅是這樣也沒什麼,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 和 I 連取得聯繫後,他又奇蹟般的返回來」
-------------------------------------------------------------------------------------------------------------------------
    當他回到李普面前時,我看到的是李普臉上的微笑,那是一種釋然、欣喜、敬佩、我想,更多是的一種難以解釋的神秘吧。或許這就是勇敢的力量,讓子彈都躲著你。
    戰友情,這種經歷過生死的感情。是很特殊的。當然,獲得別人尊重的前提是你有資本讓別人瞧得起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傷兵韋伯斯特重新回到E連,獲得的不是歡迎,而是某種程度上的不友好和隔閡。隨後,參加了渡河戰鬥之後,他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戰友完成任務。當部隊撤離時其中有一個細節,當他再次登上汽車,接受的不是冷漠,而是戰友善意的伸手幫助。一個細節就道出了很大的道理,就是,只有自己的工作獲得別人的承認,你對他人很重要的,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這應該是人格魅力的最重要的構成因素。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德國人的精神,30萬德軍即使投降了,走起來的隊列都是帶著驕傲。還有在瓦礫上演奏貝多芬曲目的小提琴演奏者,這一切都透出德國的民族性格,這也不難理解德國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
    《兄弟連》之所以好看,不僅是因為情節精彩,貼近真實,更多的是他宣揚了比戰爭更重要的東西,歸根結底是價值,告訴我們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