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65,979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倉鼠過河

2013-12-02 19:56:55

地心引力是被豆瓣低估的神作——談卡隆的生命崇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看了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和《人類之子》,導演的技巧自是不必多說,但是國內的評價似乎卻不那麼好。現在豆瓣上的負面評價多是詬病影片的科學bug,對此網友的評價很到位:「喜歡地心引力的人不一定懂科學,但是不喜歡它的人一定不懂電影。」我覺得這是一部要技術有技術,要思想有思想的佳作。卡隆的影片透露對生命充分的尊重與崇拜,平等的生命超越了種族、國家、宗教、性別,這是影片技術之外不可忽視的人文思考。
看完地心引力之後特意來補檔人類之子,這部片子的宗教情懷和隱含的政治指摘都十分值得琢磨。2027年,人類已失去生育能力,原因表面是新聞中所說環境污染,輻射等等,但是一掃而過的鏡頭細節中寫道:「反對伊拉克戰爭」,送小孩的䴉鳥被炮火射死,地上排列的屍體暗指美軍在伊拉克的暴行。(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122505/)這些細節表明了導演的政治反思,人類今日的暴行最終會招致天譴,無法繁衍直至滅絕。影片也可以說是反烏托邦題材,對專制政府、國際難民的衝突刻畫十分尖銳,英國是地球上唯一的淨土,擁有支配一切的權力和暴力,難民營確是人間地獄,於是起義橫行。影片的宗教色彩濃厚,就像耶穌的誕生,人類需要一位瑪利亞,而這一次的聖母是非裔,電影首先在種族上挑戰了一貫的白人話語。而誕生的這位18年來首名嬰兒是一個女孩,這又從性別上區別於我們期待的耶穌。這個嬰兒的誕生,有非裔母親的哺育,有吉普賽女人的援助,有白人男主和前妻的性命為代價的施救,在生命的面前,種族國家階級的障礙被打破,難民營裡衣衫襤褸的難民向唯一的新生命深處雙手,暴力機器的警察為嬰兒的啼哭而停火,人群在新生面前重新記起自己的信仰畫上胸前的十字。經歷了茱莉亞、jasper夫婦、泰奧的犧牲,瑪利亞和耶穌登上了名叫「明天號」的諾亞方舟,去延續人類的明天。
人類之子透露的導演對生命的崇拜確認了我對地心引力的分析。首先從性別來看,影片主要只有布洛克和克魯尼男女兩個角色,而男主只擔任助者的功能,輔助女主從軟弱猶豫中站起來並且激起求生的慾望。本來在看片的時候女主放氧氣自殺時男主回來了這一段我覺得是很大的敗筆,幸好這只是女主的幻覺,因為男性的拯救性作用又把女性放在軟弱的地位上,助者角色的功能就越界了。女性中心的概念延續了瑪利亞的作用,女性代表著生殖繁衍和生命延續的希望。第二說到國家,拯救女主的是我天朝的神舟,或許這就是本片引進的最大原因……其實導演對政治的關心從未停止過,俄羅斯的碎片給美國的太空人帶來災難,但是美國人藉助中國的飛船還是脫險回到地球,或許這暗指雖然美蘇的對立曾經帶來很多麻煩,但是意識形態的差異在人類共同的科學探索乃至生命繁衍這樣大的語境下是可以彌合的,民族國家的對立在生命面前終於可以顯得不重要,希望這段不算過解……然後終於說到生命的大主題,這點在鏡頭的暗示上特別多。女主回到太空艙里如同嬰兒蜷縮在子宮中,這一幕很多人都覺得美呆了。另外,在結尾出模擬了生命孕育誕生進化的過程,女主駕駛太空艙和眾多碎片一起飛向地球的時候,女主是這些燃燒著拖著長尾的亮點中最快的一個,如同精子衝向地球這一母體。太空艙降落的地方是一處自然風景,保留著地球初始的景觀而不是已有人煙的城鎮,這一段象徵了生命進化的過程。太空艙墜入海洋,海洋正是地球上孕育生命的起源,女主艱難的出生,游向陸地,如同生命初始的進化也是從海洋到陸地,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對女主站立的超低角度的仰拍,昭示著人類生命的偉大和值得尊敬,伴隨著音樂十分的激昂和振奮人心。
關於《安因岡》這一7分鐘的短片可以看做《地心引力》的彩蛋,解釋了女主那段語言不通的對話來源。在這裡我想說明導演是多麼高明的表達人的悲傷,浩渺的宇宙和茫茫的冰雪,語言不通,相同的只是人的孤獨。兩部片子都包含了生命的逝去和誕生,《安因岡》里死去的老狗和嬰兒的啼哭,《地心引力》里女主絕望的自殺和之後的重生,兩片的交集是女主在孤獨的宇宙中聽到了最後的地球的聲音,因紐特人在孤獨的冰雪中聽到了陌生朋友的交流,但是他們能聽懂只是學狗叫的聲音,人是何等的孤獨和悲涼。另外想到《人類之子》里也有語言不通的情節,克里夫歐文的白人男主和吉普賽女人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可以通過畫畫交流,姬和吉普賽女人語言不通但是能通過微笑看出大家喜歡她的孩子,雖然人類因巴別塔獲罪變亂了語言,但是基督的存在還是為人類爭取了交流和統一的希望,這是本段的題外話了。
《人類之子》的題材傾向過於尖銳,只獲得奧斯卡的一些技術性獎項,不知道這次《地心引力》的境況會如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