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林書豪旋瘋--Linsanity

林来疯/林书豪旋疯(台)/林疯狂

7.3 / 2,097人    89分鐘

導演: 梁伊凡
編劇: Aaron Strongoni
演員: Daniel Dae Kim 林書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田樂的樂

2013-12-03 07:52:21

致敬那些為了生活努力掙扎的人們。


       2012年2月13日,林書豪先生在紐約取得一系列現象級的戰績,媒體鋪天蓋地的為這位華裔球星鼓譟著。彼時的我在部落格滿螢幕的資訊轟炸下,憤然寫下了下面的段落:林書豪,祖上福建,生於美利堅,NBA穩固中國市場的一顆棋子,四場比賽成績突出就被拿來大書特書,而且冠以「中國英豪」、「功夫林」、「中國豪」這些符號,沒想到國人還真買帳,對一位美利堅合眾國青年投入如此之大的熱情,也不知平日裡動輒就罵人為漢奸的國粹們此刻幹什麼去鳥,看來金錢永遠是第一的。

        今天重溫這段文字之時,卻發覺自己不僅不理解NBA,更不理解金錢。套用《一代宗師》裡的台詞,NBA是生意場,也是英雄地。光靠一張華裔面孔就想出人頭地絕無可能,別說體育市場高度發達的美利堅,今天我國的演藝圈,想光靠身材臉蛋、乾爹緋聞搏出位越來越難一樣,沒點真本事根本別想在NBA混。縱然NBA需要華人面孔來吸引華人世界的目光,也必須有能夠吸引眼球的實力,絕非什麼人都行的。妄想著隨便找個什麼阿貓阿狗,包裝一下就能吸金的思維邏輯,在本世紀的頭十年沒準還遊戲,在今天體育產業高度發達的美國,愚弄市場都是作死的行為。

        對於媒體大肆渲染林書豪的現象級表現,很多球迷也曾像我一樣表達了極大的反感,並用金錢至上論來解釋這種現象。常言道:光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廣大球迷只見林書豪現象級的表現,不見他之前蹦極似的下落,不見他在NBA聯盟與發展聯盟的幾進幾出,更別說工作朝不保夕,還要借宿他人的客廳,期間的辛酸淒楚應該不足為外人道。

        所以公平的評價一下林書豪應該說,是林書豪絕地逆起,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機會展現實力,挽救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之後NBA聯盟迎合市場開發出了他的市場價值,而不是反過來。

        正所謂:高度決定視野。當我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能用金錢來解釋的時候,就說明我當時的高度只能看到金錢,對於勤奮、汗水、天賦、機遇、辛酸、壓抑、信仰、堅持、努力這些都會都看不到,更不可能相信,而只能看到金錢卻又覺得洋洋得意,以為自己找到了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又是何等的悲哀。

       最後總結一下:本片告訴所有混在西方的華人,想成功必須勤奮、隱忍,另外最好還是個虔誠的教徒。



        下面分享一下自由撰稿人張佳瑋先生的一個帖子(有刪節),是講述的就是NBA底層球員。

        在NBA,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很少有球鞋合同,幾乎沒有廣告。他們沒有豪宅名車,膽顫心驚於自己下一份合同在哪裡。每年的交易截止期切近,他們就盯著手機,等經紀人或球隊告訴他自己又做了添頭,被貨物一樣送達另一個城市。他們不挑天氣不揀隊友不抱怨聯盟,一門心思只是思謀下一份合同。他們就是NBA金字塔的底層。
  
  而他們的生存法則,理所當然,和NBA的巨星截然不同。
   
  法則1:永遠有人比自己更聰明
  
  
  前NBA球員保羅·謝爾利的說法,他一開始老覺得自己特別聰明,可是在美國與歐洲之間七八個隊效力下來,發現大多數隊友聰明得驚人,思維敏捷,反應奇快。本來,一個合格的NBA球員,得記下成百套戰術的跑法、兩位數防守的應對,外加對位球員的天敵喜好習性。球員笨了,哪有這等資質?
  
  其實NBA另有一個傾向:越是底層球員,越容易兩極分化,身體超好或智商極高,兩者必居其一。例如波士頓凱爾特人板凳上的萬年替補斯卡拉布萊恩,被公認為球隊智商最高的人物——實際上,不打籃球的話,他可以去當飛機工程師。
  
  之所以NBA球員普遍被人看得笨些,一是球迷們的想當然耳——設身處地想像下,站在二萬人的球場上,面對世界頂級的防守者們,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疲憊比賽中保持注意力,比你想像中難得多,二是大多數球員的訪談並不顯得那麼睿智或是博識。但是如你所知:NBA球員也是人。他們有訓練、比賽這些累得死人的事情,每天要面對無數球探報告和錄像,中間夾雜著飛機來往、大巴奔馳,來不及像個辦公族一樣讀書看報了解世界資訊。實際上,你去找大多數底層球員世界政治狀況或環保話題,他們未必能夠問一答十。但是,一提到籃球,你會發現他們(尤其是那些脫了球衣和普通市民無異的白人小個子)人人口若懸河,簡直是本活戰術冊。  
  
  
  法則2:比教練還要教練
  
  一個長達82場比賽的常規賽季,並沒那麼有趣。哪怕你對籃球熱情旺盛像初戀女朋友,每週那麼三四場比賽,也足以讓你日久生厭,視之如黃臉婆。當賽季進行到五十場、六十場時,教練的每次暫停,喊的話都已經讓人耳朵生繭。
  
  每次暫停時,當教練祥林嫂般說車轆轤話而主力們集體神不守舍之際,總有那麼幾個球員——哪怕穿著比賽外套,額頭不見汗,出場時間記錄為零或者三分鐘——湊到教練身旁,一副聚精會神必恭必敬的姿態。如果沒有他們的襯托,教練的佈置基本冷場。喏,這就是底層球員的作用:他們要顯得虛心謹慎敬業。在這個大牌球星們普遍年薪壓教練三五倍的年代,這樣的行為最為討巧。當然不只是日常比賽。平時訓練,他們總得比教練所佈置的多做個20%。先教練之憂而憂,後教練之樂而樂,讓教練深覺不給他們擠點兒輪換時間出來,簡直愧對了他們。一個有趣的反諷:他們通常是最不需要教練提點、暫停來佈置和糾正的球員,但教練做提點時,他們總是最專注的一個。

   
  法則3:鞍前馬後,唯上頭馬首是瞻
  
  如今的NBA球員被大衛·斯特恩包裝成了百萬富翁社會菁英,但富貴不忘根本,畢竟是個體力勞動為先的准藍領聯盟。所以,NBA有種種山寨風流。走江湖義字為先,而所謂義,就是見了宋公明哥哥納頭便拜的兄弟義氣,論資排輩。姚明這樣的狀元新秀進NBA,還得每次訓練前負責拿裝備,挨門挨戶放各位大哥房間門前,何況底層新秀?
NBA球員,尤其是弱隊,並不像世界想像得那麼親密無間,親如兄弟。底層球員的生死,通常是大哥一言而決——也不必自己動手,隨口跟教練一句「我不喜歡某某」,或是場上不給傳球,足以封殺一個底層球員的職業生涯。如此這般,大哥給你面子,不去自動失寵。
  
  二輪出身的球員,如果能僥倖跟上一位老大,就足以奠定前程。所以底層球員們都有副好脾氣。脫了球衣便毫無驕氣,跟普通市民差不多。以致於他們每次離開哪個隊,隊醫助教們總一片「他是個好人啊」的讚美聲。
   
  法則4:潔身自好,清心寡慾
  
       21世紀的底層球員雖然比60年代富庶得多,無須再合租打地鋪之類,但也要省著花:十天NBA合同,萬把美元,已經有球員爭破了頭;一個整季合同,幾十萬美元,算是生涯的偉大成就,可是買完房子車子,也就所剩無幾了。底層球員這輩子能掙上這麼一兩個幾十萬,已經謝天謝地,花起來自然小心翼翼。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他們不知道自己下個落腳點是哪,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被交易。車和房這類處理起來頗瑣碎,不敢動。他們又都是超級旅行家,每到一處,融入球隊、訓練、打比賽,熟得很了。他們知道各個城市的花街柳巷所在,但他們不敢去。
  
   
  法則5:現實一點,這是份工作
  
  底層球員們打球最現實:哪怕落後30分,他們也會抓緊每次機會,爭取得那麼兩分;他們會跑好每次戰術,然後指望教練們看見;他們會在全場球迷打呵欠時去撲每個籃板球,知道這一切都會被技術統計記錄下。他們不介意被對手罵做骯髒,只要教練派他們這麼做。一場12分3籃板的比賽,巨星們不屑一顧,卻可能為底層球員換來多一點上場時間,乃至一份合同——那可能意味著一輛新車、一套新房。
  
 
  ——無所謂,他們打得極其現實,因為他們只在乎一種人的眼光:那些給他們開合同、發工資的人看到他們打球。出手次數?攻擊權限?發揮自己才華的戰術佈置?榮譽?獎項?偉大夢想?歷史記錄?那都是飽暖思淫慾的天才與巨星們所追逐的。用馬克·伊頓的話說:「如果你曾經和我一樣在加油站工作過,你也不會介意像我一樣,每場只投4次籃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