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39****7934

2013-12-03 19:28:55

能不能把自己擺正再看電影?


《地心引力》這部電影是很偶然看的,只是沒事和gf去影院看到這個片子正好在上映所以看來,看完後有一種感概,真的很幸運有那樣一個無聊的下午能去影院,所以帶來了一段精彩而難忘的觀影記憶。
       我先表明白己的態度:對於把這部電影捧為「神作」的狂熱分子,我表示在不支持不反對外加一點小曖昧;對於是好作品的,我表示強烈認同並可以在朋友圈裡有限度的推薦;對於中評的,我只能說,挑別人的錯就能證明你強大嗎?(在這部電影裡,差評很容易理解,好評也好理解,中評的人都是心理陰暗的人,就像《三國演義》里「舌戰群儒」中的群儒);差評的,說實話都是很可愛的一群人,我看了看評論,都是開場睡到散場,沒所謂啦,不是同一世界的兩個位面,這種評價也算中肯了。
       先來回應一部份人的評語,「從頭到尾女主都在呻吟」,說這話的您下載的島國動作片都把自己的硬存滿了吧?你的節操呢?穿著厚重的太空衣,相對於封閉的空間,急促呼吸的迴蕩聲音不是很正常的嘛?難道拍一部潛水片,主角正常的換氣,你們又要吐槽人家從頭到尾只會「冒泡」了?這種人你來影院幹嘛?回家看你自己的動作片去,少來污染大眾。——由於主角的急促-平緩,再急促-平緩,襯托出人物內心的心理壓力和變化,這種人的本能反應帶來的是對觀眾極強的代入感,緊張的情節隨著主角呼吸節奏的變化的襯托的更為到位。
       又看了一個兄弟的影評,上來說了一句我也承認這是不錯的電影,但是,這一但是但是了4、5千字,大談物理定律,這種不符合邏輯,那種不符合物理定律。最後來了一句「這些都是高中物理而已」,好吧,您上過高中,導演和觀眾都是文盲!第一、這不是違反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腦殘「闖黃燈」交規,第二、這是電影不是《國家地理》也不是《discovery》,第三、你更不是nasa的工程師!炫耀您上過高中?炫耀您比導演還牛?您就是一舌戰群儒中一挨損的貨!(片中的小漏洞是故意營造氛圍用的,不會對任何人的現實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雖然情節很少(畢竟是電影沒情節那是太偏激了)但是也要求有劇情貫穿的,很多有違物理原則的安排是劇情需要,難道男主鬆開繩子的一刻不是很感人嗎?(有點像傑克放開肉絲那場戲),雖然很俗套但是那一刻依然流淚了,只為了人與人的真情而不是您那教條的物理定律。您是天朝遺失幾十年的「天才」趕緊去中科院吧,說不定改造一下自己,還能讓自己成為機器人呢,那時您就更是永遠不會出錯的完人了!
       然後,再來評評說沒情節的這些人,導演通過電影中所表現的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你看到了嗎?那就是信仰!在這個殭屍一樣的無神無信仰國度,沒有耐心品出這個很正常,但是別來糟蹋好影片,給一部希區柯克的經典電影,你也一樣會覺得無聊。吃著你的麥當勞看你的《變形金剛》去吧,那才是你們心目中物有所值的好萊塢大片。送你們一句話《地心引力》很危險,請勿靠近!
       2013年12月3日,一個外國小伙子在北京街頭去扶一個摔倒的東北大媽被訛1800元——這條新聞比汪峰幸運直接上了這天所有新聞的頭版。我想這個外國小伙以後可能不會再在中國扶老太太了,但是我相信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依然會扶的,因為敢於伸手助人的人都是有信仰的人!
       也許你怕上班遲到被扣錢,你也許每次約會都比女朋友早到,也許你要趕飛機,再或者如果不按時出現你的合同有可能會泡湯,但是你有沒有試過開了好幾年車,從來不對行人按喇叭?不管她是小區的大爺大媽還是慢行道的路人甲?——我的喇叭只是對機動車才用的!昨天晚上,我在路口右轉,前面堵了很多自行車和三輪車(他們應該在橫線後等候的,右轉的路應該是永遠通暢的),雖然那是我右轉的路,但是按照我的習慣,依然是不按喇叭在等,過了2、3秒鐘,人群發現了我,都特別主動自覺的為我讓開一條通路,我開過去的時候閃了一下前燈表示感謝,那一刻冬夜的冷蕩然無存,一股熱流往上湧!
       不要抱怨現在人心不古,也不要唏噓現在社會跟上了發條一樣的快節奏,大環境你改變不了,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能不能讓自己稍微的,稍微的慢下來一點,哪怕只是慢一點點,很多你平時感受不到、看不到的美景,其實就在自己身邊!話說遠了,不是這部劇沒有劇情,而是你看不到,看不到!因為他太「慢」了,你太「快」了!
       電影除了表現信仰之外,還有一個貫徹自始至終的主題——回家!影片中多次表現了男主幫助女主恢復家的記憶,包括那個地球上聽不懂女主語言的無線電愛好者,也是努力通過狗狗和嬰兒的聲音喚醒女主對家的記憶及渴望,家對於一個人的支撐相當於是信仰的延伸,影片給觀眾呈現的家的希望也許和我們祖先、父輩們對家的理解更為近似,而對於時下的新生代和准中生代來說,家,似乎是一個價值5、6萬一平可以升值的鋼筋水泥立方體。
       看不到的,不是因為它不存在,而是看它的人的眼睛被霧靄蒙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