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菲利普船长/盗海狙击(港)/怒海劫(台)

7.8 / 494,838人    134分鐘

導演: 保羅葛林葛瑞斯
編劇: 比利雷
演員: 湯姆漢克斯 凱薩琳凱娜 馬克斯馬丁尼 克里斯穆爾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公雞頭子

2013-12-03 19:45:58

頗具野心的美國主旋律文化輸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年度佳片,無論是導演的功力、穩健的剪輯還是漢克斯奧斯卡級的演技,不用絢麗的科幻與特技,在眾多其他影片恍惚的影子下,用2個小時的真實震撼你的6感。導演層層推進,將一個真實的故事演繹的比巧合還雷同,褪去劇情和演力,我們看看另一個角度,由此對於導演的能力豈止佩服了得,對於輸出文化,雖然有韓國的泡菜和日本的肉團,但比起星條旗,還差的很遠。
作為主旋律影片輸出文化方面,與《拯救大兵瑞恩》《護送錢斯》《擊斃賓拉登》一脈相承,若是一句話評論此片,那就是:欺負我的人 揍你沒商量!
本片導演用了複雜的手法揭示了2種對立,並將主旋律文化隱藏在緊張豐滿的演繹當中,當然與我們的《偉業》《大業》比起來還不在一個檔次上,關於這點我們要驕傲。
◆荒涼的沙漠&繁華的都市
影片開啟荒涼的沙漠消瘦的索馬利亞海盜,繁華的都市忙碌的人群,相同點是2派主演各有各的煩惱:飢黃的海盜為了食品憂愁,翩翩的美國人為了孩子的成長夫妻的暫別煩惱,由此拉開了事件的序幕;
◆蠅營狗苟&勇於擔當
飢黃的海盜為了私利相互排擠,努力爭取一次出海機會,更像一場狩獵,贏不回豐厚的獎品就將被剝奪出海機會,出現危機時不顧夥伴私自逃離,導演將其刻畫的入木三分;再看船長普通、機智、堅定,從上船時釐清數據包括水、食物及對可能遇到危險時的強制演練,他都是一個稱職的領導者,在遇到危機時臨危不懼鎮定指揮,待海盜上船後為了船員一馬當先與海盜斡旋,都能看到一個高素質國民的勇於擔當,當然還有商業信譽,繞道就可以避開海盜,但卻會影響商業信譽,於是他們謹守職業素養堅定信譽第一;
◆叢林法則&生命至上
片中交待海盜都是漁民,他們不做海盜時就出去打漁,只能說打漁是很難存活的,只能鋌而走險,遇到夥伴受傷時沒有關愛與呵護,依舊遵循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反觀美國人,在遇到威脅時能夠團結一致相信夥伴,從海盜逼近時奮力抵抗,到發現抵抗無效後直接放棄以保生命,因為他們相信國家不會放棄他們。他們知道只要保住生命就會有人來救助,人命關天,在我們這也是真理,只是我們講究戰鬥到最後一人,雖然他們後面有政府和軍隊,但我們有集結號,當然響不響是另一回事了...
◆落後的制度&完美的民主
索馬利亞還是長老制,分配權在長老手裡,不管打劫到多少東西,這群海盜還是那麼消瘦,並且不會為了他們去做犧牲,片中交待上次瘦鬼打劫希臘獲得600萬刀勒,可他依然瘦的寒心,影片中當四海盜遭遇護衛艦時已經貼近本屬海域,卻沒有任何支援,反觀美國納稅人繳納的稅金供養的政府快速啟動竭力救援,不但啟用了護衛艦,甚至出動了航空母艦,這讓被劫持的船長瞬間亮瞎雙眼,他沒有想到一個美國籍的愛爾蘭人,居然讓一個大國出動2艘戰艦一架航母一個特種部隊只為了救他一個人,這是何等的榮耀。當三艘大船圍堵住海盜的救生艇時,你看到一個多麼震撼的實力對比,就如同看到三個金剛(不是猩猩,是金剛,超大號的猩猩)在圍住一個蛇蛋,研究從哪裡下爪...
◆強盜主義&人權主義
盜亦有道,這群海盜有著自己的界限,雖然很孱弱,但也以打劫錢財為主不傷性命,片中重複幾遍他們不是基地組織,所以不會成為美國的打擊對象,才有談判的可能,導演把他們演繹成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的立場上,但也交待美國和其掌權人物是有交流的,之所以這次搞你是因為你們打劫錯了對象,要是像上次一樣打劫像希臘之類的非美國國家不也就沒事了嗎;看船長在受挾持中還要幫助受傷的海盜,苦口婆心地勸說那孩子改邪歸正,即便是被迫擊斃了三名海盜後還對被捕的海盜宣讀他的權利:你有權保持沉默...
◆強權制度&美國夢
索馬利亞海盜只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即便是小孩也要扛槍去爭取食物,瘦鬼不滿分配的不公,私自打劫了美國商船;美國作為世界警察,航母在公海上就像是在自家游泳池一樣,注視著每一個不友好的傢伙的動向,傳遞著一個清晰的信號:不管你是哪裡人,在什麼地方,在任何時間,只要你是我的公民,你繳納了稅金,我就為你服務,無論國家還是軍隊,誰要欺負你,我就揍他,就連那瘦鬼都盤算著打劫到錢財後去美國...
◆美國的主旋律輸出,就想他們的星條旗一樣,掃瞄著每個角落,在海里有航母護衛、在地上有海豹馳援、在天上有F22盤旋,在任何地方你都有一群高素質的夥伴高性能的國家機器高保真的立體護衛,這讓他們以為很自豪,那就讓他們意淫去吧,我們有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四大發明開啟歷史、特色主義幸福安康,我們更應該驕傲......
                                                                              ——呀咩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