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3-12-03 21:01:24

《地心引力》:中年派的太空漂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去年這個時節,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引爆國內影市,今年則迎來了《地心引力》,在一片叫好聲中,這部進口片顯然為賀歲檔進行了有效的預熱。而有趣的是,我們甚至能從這兩部電影裡找到不少相似的敘事母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的是一個少年遭遇海難後孤獨漂流,最終靠岸得救的故事,《地心引力》則是講一個女太空人遭遇太空險境,在太空中一路「漂流」最終重返地球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完全可以把《地心引力》看作「中年派的太空漂流」(當然「中年派」是個阿姨);從角色搭配上看,當少年派漂流時,他身邊一直有一隻亦真亦幻不發一言的老虎陪伴,而「中年派」在太空游弋時,她身邊則有一位嘚吧嘚的天使大叔在現實和想像中不離不棄;視覺上,阿方索•卡隆用巧妙在3D巨幕上呈現了瑰麗無人的太空美景,李安則同樣繪製了一幅煙波浩渺不見人際的海洋視覺奇觀,兩部影片在畫面上都是用大量描摹「自然」的篇幅取代了「人境」,而且以CG技術為主;甚至在影片最後,「中年派」阿姨踉蹌的倒在海岸邊,虛弱的趴在泥沙裡,跟少年派上岸後的情景都如出一轍。

當然,《地心引力》在整體上恐怕還是不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從藝術呈現、思想內涵、哲學意義等層面解讀,《地心引力》還是要遜色幾分,但只把《地心引力》的成功看作是技術上的勝利,也不可取,技術永遠是為藝術服務的,視聽呈現必須服從於敘事表達——卡隆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到位(史蒂芬•普萊斯的配樂也功不可沒,頗給人以聲臨其境的感覺)。

如果說,《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說《地心引力》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更多的是作為業內同行的口碑「加持」,那全球最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稱《地心引力》「會帶來美妙的、目眩的、令人敬畏的、刺激的90分鐘,既引發激動又引發靈感」時,想必會讓片方的底氣有質的飛躍——頂級科學家們的推薦對一部科幻片來說真是可遇不可求。

對中國影迷來說,《地心引力》無疑能讓大家的民族自尊心也滿足了一把——我們能從片中解讀出不少意識形態的「隱喻」,就片中的呈現來說,外太空基本上就是中、美、俄三強爭霸的態勢,主角們遭遇的「空難」來自俄羅斯有點不負責任製造出來的太空垃圾,而「中年派」阿姨最後逃出生天,則是通過中國的「天宮」號太空站以及乘坐「神舟」飛船返回艙完成的,當主角最終平安著陸,看著神舟飛船的殘骸划過大氣層時,就像是中國太空人獻給全世界的一道絢爛禮花。

30多年前,阿瑟•克拉克在他經典的《2010太空漫遊》一書中描述了中國的「錢學森」號宇宙飛船,搶在美國太空員前面遭遇了外星生命可惜毀於一旦,此一描述僅是出於科幻大師的想像;而到了《地心引力》里,「天宮」、「神舟」都已是中國太空早已取得的纍纍碩果,卡隆已經可以在現實基礎之上展開他的想像。當「中年派」阿姨在九死一生之際進入「天宮」,看著眼前儀錶盤上密密麻麻的方塊漢字時,不得不讓我們感嘆,實力是想像的基礎。當然,如果吹毛求疵「過度解讀」的話,從沒有學習過神舟飛船操作手冊的美國太空人,完全比照俄國「聯盟」號飛船的操作儀表就成功啟動了神舟,是不是有點揶揄我們用的是翻版俄國太空技術?

作為一部好萊塢商業片,《地心引力》當然不是來宣傳中國太空的,但客觀上確實傳播了中國太空的實力和形象,值得反思的是,我們也曾拍攝過太空題材的主旋律大片,但遠未起到相應的宣傳效果,更不具備《地心引力》這樣的跨地域全球傳播能力。

在西方文化脈絡中,代達羅斯父子粘上翅膀在地中海上空飛翔的故事被追溯為科幻文學的原型,可見,展翅翱翔是人類亘古的夢想。不過《地心引力》讓我們不得不思忖,真的置身於無邊無際的黑暗中「自由」翱翔,那還是我們要的「自由」嗎?

(刊載於《南都週刊》2013年第46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