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爸媽不在家--Ilo Ilo

爸妈不在家

7.2 / 5,025人    99分鐘

導演: 陳哲藝
編劇: 陳哲藝
演員: 楊雁雁 陳天文 安潔莉芭雅妮 許家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石牆

2013-12-05 06:31:12

在場或不在場的缺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相信一定會有哥們看完這片出影院後大罵,這對父母不是TMD一直在家嗎?其實這個片名,表述出來的意涵是一種「在場的缺席」,即小主人公家樂的爸媽雖然一直陪在身邊,但是卻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爸爸丟了工作去做臨時工,難以維持家裡的生計不說,還因為炒股票而賠了大錢;媽媽從影片一開始就不斷地凶小孩,還被推銷成功學的游士騙掉積蓄,以致於自己做母親的位置差點被菲傭取代。

影片中「不在家」的爸媽應該做的事情,很多就是由這個菲傭來做的。家樂吃慣了菲傭燒的菜,所以才會覺得媽媽做的東西非常難吃;家樂在學校裡面闖下了大禍,也要菲傭代替被工作纏身的媽媽出面,替家樂向校長求情。但是,這個菲傭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失職的媽媽。可以想見在菲律賓的某處,這個菲傭的孩子,媽媽在新加坡給別人打工,爸爸則整天酗酒,這個孩子的處境同樣是「爸媽不在家」。但跟家樂的處境相對應的是,這個菲律賓孩子的爸媽卻是一種「不在場的缺席」,他們沒有陪在孩子身邊,自然也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影片把背景放在97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其社會批判性是顯而易見的。影片中「在場或不在場」的兩對爸媽,都無法盡到他們做父母的責任,究其原因不是他們主觀上不願意,而是客觀上不能夠。因為金融危機造成的失業或者破產,很多人甚至被迫自殺,正是這種大環境造成了一個「子無所養」的社會。這也是本片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電影中人物遇到的眾多困難,考驗的都是他們對物質匱乏和突然變故的忍耐力,但是卻不考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信任。它直視了人在貧窮和變故面前會變得急躁甚至愚蠢,但是依然對人性保有溫存。影片中家樂跟菲傭建立的感情,一家人對菲傭的送別,都是明證。如果沒有這次金融風暴,我們願意相信這些「不付責任」的父母其實都是善良可愛的普通人。(比起同樣講述金融危機的杜琪峯的《奪命金》,這個片子簡直要溫情一百倍。)

導演陳哲藝在金馬獎上感謝了台灣新電影。確實,這部電影的風格非常台灣。可惜它遠遠不及侯孝賢對本土性的根植,以及楊德昌社會批判性的力度。但是如果你喜歡戴立忍的《不能沒有你》,或者張作驥的《當愛來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比較理解這部電影為什麼可以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