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映歲月--Golden Slumbers

金梦/金映岁月(台)/黄金的休眠

7.2 / 114人    96分鐘

導演: 周戴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oga.Li

2013-12-06 06:14:01

祭奠一部永遠沒有上映的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海馬崛起》是一部特別好看的電影,我們用了很多特效。很多導演聽到我們的這個電影都害怕急極了,他們怕和我們同檔期上映,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國王……算啦,算啦,講的你們都想看啦。」這是《金夢》的最後一句台詞,鏡頭中是空蕩蕩的寺廟,佛像不知所蹤,《海馬崛起》導演平靜的講述,彷彿這只是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但是,海馬崛起這部電影,是一部永遠不可能上映的電影,因為它是一部柬埔寨電影,更因為它拍攝於1974年。
提起柬埔寨,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那位中國人民的文藝老朋友——西哈努克親王。在官方的語言中,這位西哈努克親王特別喜歡電影,在中國避難期間,還曾近自拍自演過電影。可是,有多少人聽說過或者看到過一部柬埔寨電影呢?
《金夢》是一部克制的電影,在電影的前半截,甚至沒有過多的提到紅色高棉。空鏡頭緩慢的掃射著荒涼的環境,白髮蒼蒼的老導演和年華已逝的女演員絮絮叨叨的講述著當年的故事,那些怪力亂神的電影情節,那些細細碎碎的拍攝故事。時光好像定格在五十多年前,緩慢的凝固在空鏡中。你很難相信,但字幕告訴你,當年繁華的電影院,如今已經成為一塊什麼都沒有的荒地,已經成為116個家庭共同生存的平民窟,已經成為玻璃上標記著VIP的撞球房,風扇隆隆作響,帶來紅色高棉血腥的氣息。
影片一開始就提到了柬埔寨電影的音樂,即使在當代的柬埔寨,這些經典的配樂仍然吸引著年輕人。中間有一段法國電影的片段,五十年前的柬埔寨的摩登男女們伴隨著東方化的西方音樂,跳著優美的柬埔寨式的華爾茲,居然有一種奇怪的美感。幾個居住在電影院改編的貧民窟的老頭,聽到一段當年傷感影片的錄音,居然潸然淚下。在一座空曠的大宅院裡,老導演靜靜的坐在落地窗邊,聽一部沒有正片的預告片在迴響。
「電影院是墮落的藝術」,紅色高棉摧毀了城市,摧毀了工業,當然不能放棄這種藝術。因為電影就像一面鏡子,一個不允許瑕疵的偏執價值觀要抹殺一切相對歷史的存在。哪怕這種存在只是一個關於河神的可愛的神話故事,哪怕這種存在不過是青年男女的小情小愛。柬埔寨電影就是這麼輕而易舉的焚燬在金邊死寂的街道上,哪怕電影導演驕傲的宣稱,電影院座無虛席是對紅色高棉的最有力反擊,就算最後他們放棄了影院,「也不是受到任何一種強迫而進行的」。
歷史已經逝去,歷史也不容許重寫。階級革命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的,所以聖湖中男主人公俊美的身姿是永遠不能重寫的。況且當年的聖湖已經被綠藻佔據,也許還有腐爛的味道氤氳。青年電影人在努力的還原著當年男主從湖中全裸出鏡的場面,紀錄片的鏡頭卻特意避開了這種重現,聚焦在圍觀的人群,大家微笑的否決了這種善意的輪迴。
然而歷史也不會逝去。女演員故地重遊,仍然有跑了龍套的村民笑嘻嘻的拉家常,儘管他記不得當時他到底是往哪裡扔的石頭。她的名字成了當地一座山的名字,儘管村民為當時的拍攝地點爭論不休。村民們說「即使到八十歲我也仍然記得你。」一個老導演在回憶紅色高棉時期的時候,說:「我已經忘了我父母兄弟的名稱,但我忘不了那些影星比如……的名字」。一個居住在廢墟中的老婆婆,仍舊流利講起當年電影的情節,就像是談論一部剛剛上映電影,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歷史是一個自身的矛盾者。片中有一位逃到法國的導演回憶當年,他從金邊逃到邊境,又從邊境逃到越南南部,從越南南部又逃到逃到西貢。但是當時已經是1975年,他說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又能再往哪裡逃呢?革命的鮮血象徵著勝利在東南亞燃燒,燒死了他引以為傲的《河神》。但到了另一位在集中營中度過幾年慘烈時光的導演口中,越南共產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解放」了柬埔寨。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將這段歷史定義為「侵略」,並且因此發動了一場名為「自衛」的戰爭。正是因為歷史的這種複雜性,我們才需要電影,需要那些發出不同聲音的電影,因為儘管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不是真理,但這些電影至少表明了,我們有追求真理或者說真相的可能性。
影片中有一段拍攝的是柬埔寨的街景,移動的鏡頭緩緩掠過柬埔寨的街景,人們紛紛回頭,好像在和螢幕外的我們對視。他們在好奇的張望,目光凝聚在畫外人無法看見的攝影機上。他們陌生的眼神,講述了這個國家電影的悲哀命運,也是一種關於記憶缺失的慘痛表演。
不過影片最後還是給了我們希望,在狹窄的巷弄中,破損的磚牆變成了影壁,張著大嘴的河神吐出自己的老婆,女人被綁在突起的木棒上,騎著自行車的年輕人絮叨著情話……
一縷陽光斜射進骯髒的街道,這個國家的新一代抬頭仰望,臉上掛著的是,聖潔的目光。
這是一種朝聖,更是一種宣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