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地心引力--Gravity [2013]

地心引力/引力边缘(港)/地球引力

7.7 / 870,554人    91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羅得利哥賈西亞
演員: 喬治克隆尼 珊卓布拉克 Basher Savag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基督山兔子

2013-12-09 07:42:50

我們不能停止溝通,縱然信號已經中斷


孤獨和死亡,究竟哪一個更可怕?
《地心引力》的最後,瑞恩親吻著土地搖搖晃晃站起來。她從宇宙到海洋,到陸地,然後直立,感受生命。用極短的時間,經歷重生。在 阿方索·卡隆的慢鏡頭裡我透過螢幕看到了生命的過程。那一根在天空中漂浮的臍帶,帶我們回歸母體,落地,成為一個生命體。這種形成的本身就已經足夠我們用盡一生去感動。
電影的過程,更像一部小說。
主人公不斷地對話,從開始和同伴的交流,到最後不停地和自己說。聲音,成為唯一能證明白己存在的證據。因為它的辨別需要經過兩個器官,是耳與唇的交流。
我常常獨自行走,自說自話,想像著後有追兵而拔腿狂奔;忽然頓足生怕前路有埋伏;面對久等而來的公交卻猶豫著錯過,擔心機關算計……我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不願與人同行。多次半夜醒來,在漆黑的空間裡,我伸開手指,茫茫然卻什麼也看不見。我生怕這是夢,是虛空,是幻想,是不真實的世界。於是我說話,對自己說:「你好。」我聽見空間裡自己的聲音:「你好」。我才放下心,繼續睡去。
麥特在瑞恩認為地上已經無法接受到他們的信號時說:「我們不能確定他們是否無法接收,所以我們必須保持通訊。」保持單方通訊,彷彿在與上帝對話。無論如何,要相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徒勞。
——「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昆德拉在《無法承受生命之輕》里這樣解釋了人生。 阿方索·卡隆安排了讓為救瑞恩而「消失」在太空的麥特回到瑞恩的夢裡,向這個已經絕望而準備放棄的女人傳達這一訊息。
「如果你真的準備放棄,那你大可以關閉所有的照明設備,你何必開著它們呢?」瑞恩夢裡的麥特依然幽默、樂觀。縱然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我們總也會心存僥倖——或更準確的說是希望。——瑞恩開著逃生倉的照明燈,如同當時聽從麥特的指揮打開手電報告方位一樣,在潛意識中依然明白——光亮是被發現的唯一途徑。
對生的渴望,直至絕望依然沒有殆盡。
也許,對於生,也只有瀕臨死,才會如此強烈。而在同樣絕大的恐懼——孤獨——面前又變得很微弱。
瑞恩第一次被拋離船艙的時候,是那樣害怕和無助,她急促地呼吸不顧氧氣極具下降,失去所有方寸在孤獨的恐懼中放棄呼救慢慢下沉。
「博士,請報告方位,讓我找到你」麥特在瑞恩第一次放棄求生且意志力薄弱的時候呼叫了她。而我更相信,麥特是從未停止過呼喚她,哪怕瑞恩已經放棄求救,麥特也依然堅持他的「我們無法確定對方是否能聽到,但我們要保持聯繫不能中斷」的信念。
麥特用一根連接繩欠著瑞恩在太空有中漫遊。他講著些無關重要的話題,從手掌的反光鏡里觀察身後的女人。他的話題從帳篷紮在哪兒,開車聽什麼音樂,自己的藍眼睛是不是很美等等,他在尋找一個能讓瑞恩放鬆的方法,放鬆是唯一減緩氧氣含量下降的方法。
麥特牽著瑞恩的連接繩,彷彿是母親的臍帶。
當「臍帶」的概念從腦海中划過的時候,我就知道,臍帶必然會斷。我們終將脫離母體,獨自求生。
「瑞恩,你必須一個人活下去。我想聽到你說你可以。」麥特動手切斷連接的時候,瑞恩絕望地死死抓住繩子。縱然瑞恩的腳即將從唯一的著陸船艙脫離,她也依然不顧性命的抓著麥特。
我知道,這一刻的緊緊抓住,不是因為她有多麼在乎對方的生命,而是因為強烈的依賴。寧可同死,不敢獨活。是我們對孤獨的巨大恐懼。就和離開母體的我們一樣恐慌無助,哇哇大哭。
「瑞恩,你要學著放手了。」麥特斷開連結,越飄越遠。瑞恩在絕望的恐懼中大喊。在通信範圍內,麥特依然指導她如何打開救生船艙門,如何找到下一個衛星,然後反回地球……
我相信,在麥特的氧氣沒有用完前,他仍然不斷地在說話,他相信他的聲音能給瑞恩以希望,就如同他相信休斯頓也許會聽到呼救一樣。
我的眼淚晚了三年,終於掛滿臉龐。
從ICU的大門裡,緩緩推出的病床。奶奶冷冷的手垂下床沿。老爸蹲在牆角失聲痛哭。我記得他說:「我沒有媽媽了。」我鼻酸沒有落淚。因為落淚的原因突然變得不清晰了。由對死者的眷戀變成對生者的同情,突然間,我的眼淚失去了份量。
麥特遠遠地消失成太空中的一個點,瑞恩盯著逃生艙的窗口眺望。在世界的另一頭,有一個曾今深深依賴的人,直到消失,都在教導和鼓勵著她。這份也許是「愛戀」的情節陡然擴大、膨脹、變成一顆耀眼的火球在浩瀚的太空裡光芒萬丈。照亮了瑞恩前行的道路。
「快了,行的,可以了。沒問題的。不要再悶頭開車。你是我的末班車……」瑞恩在和自己對話,麥特所有交給她的東西,她全部加以運用。抱著滅火器噴射二氧化碳助力推進、不斷地向空氣報告著自己的方位,用唯一的模擬訓練經驗操作實體衛星……
我沒有對抗孤獨的好方法,但我有對抗他的笨辦法——說話。自己和自己說話。和空氣說話。和周圍的一切對話。和——上帝對話。
孤獨帶來的絕望讓我們想逃離,逃離的最好方法是失去意識。讓意識消失,孤獨便消失。——那如果不消失呢?
誰也不知道死後的世界會怎樣,如果死後孤獨不能消失,而我們又自我關閉了和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那我們該何去何從?是永遠飄搖在某個次元里,還是期盼「輪迴」後的重生?
孤獨和死亡,究竟哪一個更可怕?
李安導演《少年派》的時候拋出的課題異曲同工。派究竟更怕老虎死,還是更怕老虎把自己吃掉?前者面對孤獨,後者面對死亡。我們永遠在這兩者之間掙扎。也必須感謝生命中有對死亡的恐懼產生的希望,和對孤獨的恐懼產生的絕望來中和我們的慾望。讓我們得意充實而努力地走在這條意義恍惚、不明真相的道路上。




觸及土地的剎那。瑞恩完成了壯麗的旅行。這是一個關於重生的課題。
「哈哈哈,哈哈哈」瑞恩站立在泥濘的土地上。第一次真實地感覺自己存在著。人總是為了自己活著。
——「活下去」就是我們「活著」的最大意義。




謝謝從頭到尾兩個小時,始終欠著我忽冷忽熱的手的程序猿。
在看電影前,我們就「人是單獨的個體,不可能完全重合」這個話題討論過,也就「聲音如何傳遞」的話題科普過,不想竟與《地心引力》不謀而合。我認同你說的「人是單獨的個體,不可能完全重合」,
但我更堅信:「我們不能停止溝通,縱然信號已經中斷。」
2013.12.0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