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喵紋身少女

2013-12-12 00:21:31

前抑後揚的展現   ——分析《雲中漫步》中的美學運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抑後揚的展現
   ——分析《雲中漫步》中的美學運用
  《雲中漫步》是一部幾乎每一個幀都充滿著油畫美感的電影,片中的雲霄仙境就如同一個世外桃源,美得不可方物。然而這樣的美景卻長時間充滿著一種壓抑的感覺,直到最後一刻才雲散日出,瞬間明朗。這種前抑後揚的效果與片中的特殊的布光有這密不可分的聯繫。
  影片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幾乎是一直背光的,就直接導致了這種壓抑感。保羅的壓抑包括了走不出戰爭的陰影、無家可歸的孤獨感(妻子不了解他,即使結婚也形成不了一個真正的家)、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後來因為愛上維多利亞的背德感。維多利亞則的壓抑則包括了被拋棄的痛苦、父親的嚴苛、家庭的不理解、缺乏慰藉。維多利亞父親的壓抑是擔心維多利亞、不知道如何表達愛、家庭的責任,以及以其為代表的整個家庭面對現代化到來的頑固與無措,還牽連映射著墨西哥文化與美國文化的衝突。影片就圍繞這三個壓抑主體如何解開這些壓抑展開的。
     
  保羅解開壓抑的過程很明顯,三段黑白回憶加上開頭的一段黑白影像,就是他一點一點釋然最顯著的表現。
  影片開頭從黑白影像隨著保羅從載滿歸國士兵的船上下來踏到故鄉的土地上轉為彩色。這裡的黑白影像處理得很像戰爭資料片,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也表現了保羅對那段參戰歷史的印像是黑白慘澹的。漸漸轉為彩色,就好像終於離開痛苦的戰場,回歸平靜與相對美好的故土。只能說是「相對美好」是因為這裡的彩色仍然是冷色調的,這並不僅僅是雨天的緣故,更是因為雖然保羅回到了故土,相比其他士兵都有親人來接,而他沒有,他仍然缺乏歸屬感。這一點,在下船後的一個俯拍全景鏡頭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周圍都是和他一樣黑色的人群黑色的雨傘,他似乎是融入了這個人群里,但事實上又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因為每雨傘下面幾乎都是成雙成對的,而這麼多雨傘,沒有一把是為他而撐的。他所站的碼頭的位置也很值得玩味,根據之後劇情里講的,他的家鄉在美國中部,這時候他正好站在碼頭地上的美國地圖中大約中部的位置,可能正是他家鄉的地理位置。而美國政區劃分的形狀又恰好近似一個個方塊,這樣的構圖,讓他好像在無形中被隔離出來,在那一刻凸顯他的孤獨感。
  第一次插入的黑白回憶是在火車上。維多利亞一身紅裝,進入保羅的視野里,就好像《辛德勒名單》裡的紅衣小女孩進入辛德勒的心裡一樣,喻示著將照亮、溫暖保羅的生命。這一點很快就體現在保羅的夢境裡,夢境裡雖然是黑白的影像,但是光卻是泛紅的。
  第二次是在跟維多利亞回家後的第一個晚上,影像中小孩抱著的小熊胸口流出紅色的血來,似乎是在預示,保羅這個尋找歸宿的過程必然會經歷很大的磨難,而之後的爆炸又似乎是在預示他們必將經歷火光之災。這一次,保羅直接喊出了維多利亞的名字。說明維多利亞已經進駐在他的心裡。
  第三次是保羅離開莊園,在回自己家的路上,這一次他看到了維多利亞與他組成家庭的畫面,他下定了決心要回去和妻子貝蒂離婚。在此之後,前妻與她的情夫在窗子裡對保羅說話這個鏡頭裡,窗子形成了再景框,銜接保羅奔跑離開,示意保羅終於把羈絆還有不愉快的過去都留在了那個房子裡,一併丟到了腦後。說到這個再景框,就讓人不得不提起前面保羅因為打架而被逐出巴士維多利亞在車後的窗子裡看著他那個鏡頭,車窗也同樣是一個再景框。把這兩個再景框放到一起看,就可以看出導演的用意,巴士是向前開的,所以車窗是在保羅前面越來越遠,暗示維多利亞是他即將追逐的目標與未來,而貝蒂所在的窗戶是在他身後,他背著窗戶越行越遠,表示離開貝蒂代表的曾經。
  至於維多利亞的釋然過程是伴隨著保羅的進行的,作為一個弱勢的女人她夾在保羅與父親中間,她的命運隨著這兩個男人態度的轉變而變化。如果說,影片中保羅代表歷史短、二戰後得到蓬勃發展、現代化的美國,父親代表文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墨守陳規的墨西哥,那麼維多利亞所代表的大概就是接受了新興的美國文化、現代科學知識但骨子裡仍流著傳統墨西哥血液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時代背景下的新生代墨西哥人。導演Alfonso Arau是一個出生在墨西哥在好萊塢發展的印第安人,這讓我不得不思考他是不是在本片中有著更深層意義的表達與探討。
  父親的尷尬境地,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鏡頭看出來。
  在一進家門的一系列景深鏡頭中,幾個其他家庭成員出場,並且除了父親,其他成員都表示了對維多利亞的支持與祝賀。在這個場景里維多利亞的走位很有意思,她父親所說的話題一直圍繞著她,而她卻來回地和母親、祖母、祖父打招呼,這就一次次地打斷了父親的話,而其他家庭成員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凸顯了父親在家庭中孤立的處境。
  全家一起吃晚餐的那個長鏡頭,先吃從鏡子裡看到祖父、祖母、母親、保羅、維多利亞,鏡頭跟著傭人端上來的湯轉到現實的餐桌上時,父親一人背對鏡頭,其他人都是出現正臉或者側臉,表現只有父親一人堅持反對維多利亞,預示接下來餐桌上的對峙。特別在給父親的中景鏡頭時,運用景深鏡頭對焦父親,使得靠鏡頭近的蠟燭模糊、靠近父親的蠟燭清晰,擴大了實際的餐桌距離,體現父親與整個家庭的距離。
  在保羅來的第一個晚上,母親要求父親去和他們倆道晚安的那個場景中特寫到了床邊的鏡框,那道玻璃裂痕表現的就是父女之間的裂痕。
  父親的獨斷專橫可以與保羅在酒窖的對話鏡頭中表現出來。仰拍父親高高在上,以一個審判者的姿勢對保羅進行責難,俯拍保羅在低位像是被審判的犯人一樣向父親解釋、反駁,為維多利亞辯護。父親扶著的欄杆和保羅周圍巨大的桶就好像是圍住保羅的柵欄,將其困在一個被審訊的位置。維多利亞則是平視的鏡頭,體現她無力介入只能淪為旁觀者的地位。
  表現保羅的發展的是三段黑白回憶,而表現父親的發展的則是在莊園中出現的三次有火的場景。這三場火,恰恰又是與保羅的出現有這緊密聯繫,並且在時間上,保羅的三場夢境中的爆炸依次預示了這三場火。
  第一次是在晚餐餐桌上的燭火,這場景的燭火分散在整個餐廳的各個角落明明滅滅,表示了父親漸生的不滿,以及與保羅的摩擦。在這裡父親就表明了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墨西哥家族對於歷史短暫的美國的輕蔑。
  第二次是霜凍的那天晚上,莊園內用來驅寒的火爐。導演用全景展現了火爐的數量不少,這不僅是隱喻父親逐漸加重的對保羅的敵意、戒備,因為原本不看好的美國年親人卻能很快上手他們的工作並且逐漸俘虜女兒的心。而且也隱喻了這個擁有古老傳統和血統的雲霄仙境在抵禦美國新興文化入侵所產生的的摩擦。
  第三次就是那場盛大並且慘痛的火災。這一次父親把所有累積的怒氣爆發出來,迅速蔓延了整個莊園。當然這一次他也終於嘗到了衝動與一意孤行的慘痛後果。火後不僅認清了自己的情感與過錯接納了保羅,也認清了現實——終將被現代化衝擊甚至取代的老舊傳統經營模式。這場古老民族與新興國家的博弈,終以後浪推倒前浪取勝,不過後浪並沒有趕盡殺絕仍留下了一絲生機。
  影片結尾所有的衝突矛盾都化干戈為玉帛,現代化文明與古老文明也似乎尋到了一個制衡點,家庭容納了新成員,新舊文化也相得益彰,雲霄仙境終於明朗了起來。不過,在我看來這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未免也太過慘痛。
    
  此外,還有以下幾個鏡頭值得一提:
        1、保羅回到家,從他進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對話中不斷切換的特寫鏡頭中保羅的一直處於陰影里,貝蒂的背景會相對明亮一些。兩人的中景中,光線也是從貝蒂身後的窗戶打過來,貝蒂遮住了光線,保羅仍在陰影中。兩人在房內走動的過程中,房內的一些線條像窗框、床沿總是不是地把他們分隔開來。他們倆似乎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貝利滿口謊言,談論事情又總不在一個頻率上,保羅的心情一直沒有辦法明朗起來。甚至一夜纏綿後的早晨,窗外的陽光投進來,照在保羅的臉上,一半明亮,另一半仍是在陰影里。
  2、保羅和維多利亞都是對未來感到迷茫處於困境的人,所以兩人的都一樣不是背光就是在陰影里。例如兩人在樹林中再次相遇,他們一直是在樹蔭下,而遠處的背景里卻又強烈的陽光。即使在樹葉的縫隙里理應透下來的陽光,在兩個人的特寫里也被刻意打掉了,呈現仍處於陰影裡的臉。
  3、當他們到達莊園時,看到的溫黃色的光里如同童話裡的仙境一般的莊園與兩人背光的特寫又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家雖然很溫暖,但心事重重無法開懷。
  4、廚房的一個長鏡頭,光從畫面右邊打進來,維多利亞的身體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表現雖然她在家裡承受著家人的關愛,但心裡的秘密仍讓她開心不起來。
  5、在豐收葡萄的場景,運用了大量全景來展示這種古老的傳統儀式,並且人們沉浸其中,說明其還是具有一定的魅力。
  6、在祖父教保羅唱歌和保羅到窗下給維多利亞唱歌的時候是正面光源, 但由於維多利亞遲遲不開燈,保羅漸漸又陷入陰影中。
  7、父親在樹林和喝酒時,正面是暖色光,背景是冷暖色光,展現人物內心的鬥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