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爾發城--Alphaville

阿尔法城/阿尔伐城/Alphaville,aStrangeAdventureofLemmyCaution

7 / 27,572人    99分鐘

導演: 尚盧高達
編劇: 尚盧高達 Paul Eluard
演員: Eddie Constantine 安娜凱莉娜 Akim Tamiroff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蒙多

2013-12-12 16:03:37

戈達爾的預言


每個人對於城市都有不同的定義,而阿爾伐城卻是一座出人意表的機械之城,當技術統治一切,技術開創一切,技術代表一切的時候,人的感性思維看起來格外多餘和不應景。

沉默之城:

阿爾伐城沒有我們想像的那種歌舞昇平,情感的壓抑帶來的必然是城市生命力的衰亡,生命完整的組成部份是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的結合,而在本片中,我們能夠看見以及感受到的僅僅是理性思考罷了。為什麼要摒棄感性思考,是本片中的核心問題,也正是這部電影的主題。統治者總是希望被統治者耳聾,眼瞎,身殘,腦殘,這樣在管理起來比較方便。阿爾伐城對於死刑犯的定義很特別,妻子去世的時候留下眼淚的男人會被處死,因為妻子的死觸動了他的感性思維;寫作統治集團無法理解的詩歌和文章的人會被處死,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文字具有煽動性,會危及到他們的統治;談論愛,溫情這類詞語的人會被處死,因為愛蘊藏著巨大的看不見的力量,而這也是阿爾伐城的統治者最擔心的地方。

邏輯之城:

在阿爾伐城中我們隨處可見用一些表情呆滯,言論刻板的人,與其說他們是人,不如說,他們是機器,科技統治了這個城市,所以他們要做的只是用行為來維繫這個城市的正常運轉。生活很大一部份的精彩都來源於人們的感性思維,在這座城市中,人不能有愛慾,不能流淚,不能悲傷,不能擁有一切情感,自然也沒有創作力,所以一切都只能遵循著電腦既定下來的生活軌跡,一旦超過這個既定的法則,那麼面臨的就是死刑。純邏輯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在錯誤邏輯的引導下,生活會正常嗎?

謹慎之城:

之所以給阿爾伐城貼上謹慎的標籤,是因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總是把自己的情感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身邊的人,而在統治集團看來,這便是他們想要的結果。謹慎,本身就意味著一定的保護,既然是純邏輯之城,那麼謹慎之意也就不會存在。念小學的時候,班上會競選班長,老師這個時候就會說,小心翼翼的投下你們寶貴的一票,這關係到班級的管理等等,其實無非是給自己選擇一個「奸細」罷了,方便自己來統治學生。我一直喜歡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稱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而學校就是一個大型的統治機器,在考試的時候,尤其是語文。當你在語文試捲上寫出你自己的看法,而和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導無關的時候,那麼就意味著你輸了。

《阿爾伐城》在一定的意義具有預言的性質,但是對於現實的抨擊和批判依然顯而易見。機器或者說科技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戈達爾在本片中藉助科技來批判工業文明,這在他很多電影中都可以看出,《美國製造》,《週末》等等。除此之外,對於這種機械式的統治也在批判,比如對於言論自由的禁錮,思維方式的禁錮,以及情慾的禁錮的等等。

在電影快結尾的時候,娜塔莎在念一段詩,這個時候的光線,構圖以及蒙太奇的應用和整部電影的基調完全不相符。

縱觀本片,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理解,第一就是對立的世界,電腦控制的世界沒有人情味,但是沒有戰爭,沒有核武器。第二個就是感性和理性層面的探討。還有比較隱晦的一點就是,工業文明對於藝術的衝擊,在本片中出現了保羅.艾呂雅的詩集《痛苦之都》,這正說明了,戈達爾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捍衛他心中的藝術世界。

如果把這部電影作為一部科幻片來看,並不算是上乘之作,除開電影中的暗示能夠引起人們的思考之外,在製作上似乎有點敷衍,既然故事發生在未來的世界,但是全片設計的地點是沒有搭建半點佈景的巴黎實景拍攝,這種設計很難讓觀眾感受到「未來」的感覺,唯一具有高科技的設計是一個轉動的抽氣風扇,而這個抽氣風扇我家的廚房也在用。可能戈達爾自己也沒想拍出一部華麗麗的科幻大片,讓每一個意向都具有象徵意義比背景的搭建更重要。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