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膠片時代

2013-12-14 05:14:29

動人的不是愛情,是兩個交錯的人生


          如果在對的時間遇上一部對的電影,便會深深地刻下烙印,難以磨滅。電影強大的感性力量,從內心喚起憤慨與惋惜,失望與希望,帶給世間最令人心碎的遺憾和惆悵。伴隨著歲月無可奈何的流逝,將一對「傲慢與偏見」的男女寫得如此動容。想起當年陳可辛講解《甜蜜蜜》,最後一幕黎小軍和李翹在電視機前停住腳步,唏噓一笑。他們沒有在一起,就像許多年前在火車上擦肩而過,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我個人更崇尚這樣的結局,一瞬間的空白,留下沉甸甸的回憶。《殺人回憶》永恆的未解之謎,真實又無奈。《熔爐》最後一句台詞是「他們依然抗爭著」,比除惡揚善大團圓的結局更發人深省又束手無策。《迷霧》霧散了,用智慧汗水拼出路的英雄生不如死,安於現狀懦弱等死的人得救了,以前我和同學還說這是史上最賤結局,可恰恰反思,主角真的是英雄嗎?像《心慌方》里狂妄自大的昆廷,這是人類悲哀的自嘲。

       
      愛瑪莫利身上能看到許多人的影子。一副近視眼鏡、政治文化衫、手裡握著英語歷史雙學位證書。平凡、有夢想的普通女孩,也有小女孩的心思,一年前的舞會上有了自己暗戀的男生——德克斯特梅休,一個淺薄、自戀卻不失幽默英俊瀟灑的花花公子,偏偏對這個角色恨不起來。就像《那些年》,成長最痛苦的事就是同齡的女孩總比男孩成熟一些。所以我會一再包容。他也想成功,讓父母為他驕傲,想光鮮體面,不被任何麻煩糾纏。就像班裡最差的學生也想好好學習,可他本身慵懶、頑劣、喜歡逃避。就是這樣性格迥異,甚至黨派和信仰都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看似兩條平行線,不該有交集。 1988年畢業那個夜裡,兩人相遇了。可這次短暫邂逅卻深深地刻入了彼此的生命。二十年,德克斯特經歷了事業的大起大落、母親的病逝和婚姻的離散。愛瑪也嘗盡了底層小人物的辛酸。他們焦灼、傾訴、掛念、幻想、安慰、傷害、總在最需要彼此的時刻一再錯過。

(此處略去兩千字,我原來寫了很多。。)

2004年聖威史遜節,天上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像往常一樣游泳,然後騎車去見德克斯特。隱約覺得什麼東西在左邊掠過,身體突然變輕,臉貼著地,本能的去找車,卻忽然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似乎很害怕,到底怎麼了,德克斯特一定著急了。。。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德克斯特拿著手機,在咖啡廳的玻璃門前向外張望。他不知道我在哪裡,他會著急的。。。。然後所想,所感消失了
愛瑪梅休死了


        書中把愛瑪的死亡寫的如此平靜,也正是這平靜文字令人惶恐、措手不及、令人窒息的痛,整個天空都塌了下來,壓得人喘不過氣。。。。為什麼大衛尼克森會讓艾瑪這個人物死呢,二十多年像一場夢,是遠遠超過肉體精神層面的柏拉圖式愛情。可這種理想狀態的愛是不存在的,沒有王子公主一輩子幸福甜蜜,生活中只有柴米油鹽。婚後會分歧會吵架,理想主義一點點變質。像紅玫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則有恃無恐。愛瑪不會永遠靜靜的站著、默默付出。德克斯特頑劣的個性又可以堅持多久。人性本身的自私盡顯無疑,選擇悲劇,完全是內心對愛單純的信仰,作者苦心經營的柏拉圖式愛情最終會敗於世俗。也只有死亡才能通向永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最乾淨的愛,最悲痛結局。相遇不晚為何匆匆,一曲高歌千行淚,情在盪氣迴腸中。

      結尾閃回我最喜歡,二十歲的愛瑪和德克斯特朝山下跑去,一路青春飛揚。同一個鏡頭四十多歲已兩鬢斑白的中年男人帶著女兒上山,女兒說著愛瑪一樣的話。他望著二十歲的自己,畫面定格,已成永恆。二十多年,時過境遷,山還是那座山,你給了我生命中最美的記憶。分手時「祝你一生好運」。轉身的那一刻,華燈初上。。。我們不知道未來會什麼樣,只是我愛你,一生都不會變。

       影片動人的不是愛情,是兩個交錯的人生。彼此放任,又相知相守。沒有偉大的人物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只有兩個自私的男女,源自生活,是你,也是我,在不經意間點亮了彼此
       過去的誓言像課本里繽紛的書籤,刻畫著多少美麗的詩可終究是陣煙,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及遠去的笑聲,再次見面的我們又經歷了多少路程。生命與告別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