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东京物语/东京故事/TokyoStory

8.1 / 70,224人    136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野田高梧 小津安二郎
演員: 笠智眾 東山千榮子 原節子 杉村春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哇滴眼睛會笑

2013-12-17 04:23:30

提問的驚弓之鳥


從尾道來到大東京的老夫婦周吉和富子,就像兩隻驚弓之鳥,面對偌大陌生的生活環境,面對因闊別多年、被現代城市異化而同樣陌生的兒女,他們向無數進城的老人一樣自知無力而降低姿態,在影片中他們從來沒有向兒女提過什麼要求、做過什麼決定,而一直保持小心翼翼的態度謹慎地提問、強顏歡笑地點頭。在這些弱弱而客套式的提問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老夫婦與下一代以及下下代之間的隔閡與陌生,每一次提問或許都帶著莫大的無奈與疼痛。筆者這裡就選取兩次具有代表性的提問來分析。
    「昌二喝酒嗎?」
這是夫婦倆在紀子家做客喝清酒時,周吉向紀子提的問題。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周吉客套式地尋找一個話題,並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當得到紀子肯定的回答:「他以前也愛喝」時,富子睜大了眼睛驚訝地回答:「是嗎?」周吉和富子的表現是令人驚訝的,身為父母竟然不知道孩子的嗜好,尤其是對於母親富子來說,周吉的這個嗜好曾經給全家尤其給她帶來了莫大的困擾,於情於理富子都應該更早一些了解到兒子確有酗酒的習慣,而不是到兒子死了八年以後才有了解。
在我看來,小津設置這樣一個情節無疑是綿里藏針式地戳中電影主旨,並深深戳痛觀眾的心靈。因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遙遠距離阻礙了親子之間的愛與聯繫。來到城市謀生的兒子或許再也沒有時間打個電話、發個電報給父母拉拉家常,快節奏的現代化生活壓榨了他對生活細枝末節的重視程度,以及壓榨了他對只關心生活細枝末節的老父母的信任度與尊重度。也許礙於話題的限制,他不再與父母交流,甚至不願意將自己滿意的照片寄回一張給父母,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在紀子房間裡,周吉和富子兩人俯下身子、聚精會神地欣賞著昌二生前的照片,滿臉微笑,卻不知道這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照的,又是一個令人心酸的場景。
至此,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地位早已退居二等。而父母呢?思念抵不過萬里車程與孩子的繁忙,縱使好想了解孩子在城市裡的實際生活狀況,卻只能忍耐下去,不去打擾。又能怎麼辦呢?時代在進步、孩子要生活,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啊。無奈,往往填滿了老夫婦的言行與舉止。
    
    -「小勇長大後想做什麼?」
    -「像你爸爸一樣當醫生嗎?」
    -「你做醫生的時候,恐怕奶奶……」
遠處的山坡上,靈活跑動的孫子小勇與佝僂靜止的奶奶富子正在不對等地玩耍。富子開始拘謹膽怯地笑著問小勇問題,小勇沉默地自顧自己玩耍,在富子臉上我們看不到尷尬與失望,彷彿她早已料到小勇的反應,自問自答是一定的事兒了吧。
下下代的孫子對於爺爺奶奶的排斥貫穿始終——大孫子小實一出現便埋怨媽媽把他的書桌挪開了;當爺爺奶奶到來時,小實和小勇躲了起來;小勇始終不願意跟奶奶爺爺打招呼;小實不願意和奶奶到外面去玩……兩個小孩的行為鮮明地表現出了當時日本社會親子倫理教育的缺失、親人感情的沒落。小實和小勇對爺爺奶奶是陌生極了,或許是一面都沒有見過的關係吧,他們不願意因為爺爺奶奶的到來而損壞自己的利益,因而對他們產生一種排斥感。大城市中常帶有的陌生感與自私心理造就了這種排斥感,而這種排斥感大過於血濃於水的親情,或許在他們看來眼前的爺爺奶奶及不上住在幾條街外的一個蘋果小販來得親切,何謂親情的力量?他們不懂。
而爺爺奶奶呢?周吉在回鄉下的路上對富子坦言:「比起自己的孫子,更喜歡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是距離與疏遠造就了周吉這一想法。我們可以看到,孫子與祖父母已經基本沒有共同語言,他們沒有在一起生活的經歷、沒有相似的興趣愛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講求的不就是心靈的相通嗎?而現代化的城市已經為新一代造就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又談何相通?一道巨大的鴻溝橫跨在他們面前,有生之年是一定再也跨不過去了吧。
整部電影的平靜或許都是源於周吉與富子的順從,他們像極了驚弓之鳥都是不願意悽厲地叫喊,只願忍耐著回到家鄉去,直至生命的結束。這讓我不禁想起佐藤忠男說的,小津有一種道德觀:「不向允許自己撒嬌的人過份撒嬌」。
《東京物語》中的每個人都是無奈的,部份人做的惡也都不是故意的吧,我們姑且把這些錯都推給那個轉型時代吧。
評論